Album
时长:
74分钟
播放:
2.37万
发布:
3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今年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两个世纪以来,陀氏笔下多维的小说世界,以及那种对自由、对崇高的反叛性的狂热,一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怀疑命运,质疑意义的青年。两百年之后的我们,和1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面临着相似的虚无主义深渊,是否还能在陀氏的作品中找到一剂良方?当我们已经可以对《鱿鱼游戏》的暴力场面免疫,还会因为《罪与罚》里的犯罪场景而和主人公一起痛苦眩晕吗?


本期跳岛,我们请来了复旦大学德文系副教授姜林静,和上海纽约大学的政治学与哲学研究者林垚,他们二人都有一段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欲罢不能的少年记忆,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陀氏的作品发展出了不同的态度。一个依然会被故事中热切的渴望所触动,另一个却不再认同陀氏对人类、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当铁粉遇到黑粉,当比较文学遇到政治学视角,当信仰遇到无神论,两位青年学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解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或许,针锋相对的对话本身就是进入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好的方式,无论你我是否认同陀氏在作品中指示的出路,都不得不在阅读他的过程中直面自己,搅动自以为沉静的心灵。


【本期嘉宾】




【本期主持】



【时间轴】

02:53 铁粉也好黑粉也好,都有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欲罢不能的少年时光

10:35 林垚:“作为一个无神论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时感觉被戳着脊梁骨”

24:14 陀氏小说世界中热切的渴望,是抵抗虚无时代的良方?

27:07 理解陀氏笔下的自由:是普世的精神拯救,还是不彻底的精神批判?

40:43 在《鱿鱼游戏》式血腥美学风靡的今天,重新思考陀氏作品中的暴力元素

49:47  历史语境中的陀氏创作:虚无来自于对19世纪俄国的失望

57:59 席勒和陀氏的小说主人公都有受难的倾向,背负着一整个时代的痛苦

61:01 在今天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为碎片化的困惑找到关联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和人名】



  •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0)|《罪与罚》(1866)|《白痴》(1868)|《群魔》(1872)|《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

  • 23:56 此处提到的别尔嘉耶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作者,这本书从宗教哲学的角度阐释了陀氏的创作。

  • 36:39 托马斯·曼在《多难而伟大的十九世纪》中,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张“罪犯般的圣徒面容”

  • 诺瓦利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蓝花”诗人。

  • 《人人为自己 上帝反众人》(1974),又名《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德国新浪潮主义导演赫尔佐格的作品。


【本期推荐作品】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节目编辑】何润哲 黄鱼

【后期制作】AURA.pote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视觉设计】孙晓曦 王尊一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