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简介
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宏观七日谈。
5月出口、物价、金融数据陆续揭晓,市场感受到的是冰火两重天的复杂信号。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有强化经济“技术性通缩”的势头。要破除制造业内卷的大环境,给冰冷的物价撒下火种,绝不能仅靠车企做出“自发承诺”。
中欧贸易谈判博弈显得尤为关键。欧盟用29万元价格门槛守护本土汽车产业,但中国得以依靠三电技术输出开辟一条“软出海”路径。以技术输出将价格战转化为价值战,让中国制造从拼成本转向拼创新,打开中欧双赢的新市场,才能真正打破内卷魔咒。
内部方面,短期的政策定力实则是一场静默革命。短期消费刺激补贴正在转向更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更重磅的民生改革则在暗暗孕育。取消就业地社保户籍限制、推动公共服务“跟人走”,看似低调的政策却是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速的重要标志。
⏳ 时间轴
00:50 5月CPI同环比均负增长,主要为交通(汽车、燃料)分项拖累
01:35 5月国际油价反弹,但中国汽油价格调整滞后,且有上下限;5月汽车销量保持韧性,但部分整车厂商开启了新一轮价格战
04:10 中国物价数据的通缩迹象与整体经济数据不对称,就有汽车降价的贡献存在
06:40 由于卖汽车本身不赚钱,车企只能卷汽车“后市场”,以及压缩中上游供应商的资金链
07:30 中国车企应付账款的平均账期是半年,外国车企仅有1-2个月
07:50 中上游被整车厂绑在了一条船上,被迫为整车厂提供“无息的、低流动性的”融资
09:00 官方再次强调车企欠款账期问题,车企已表明态度,但执行层面或存变数
11:00 内卷的终点,要么企业出清,要么引发社会问题和政策关注
12:00 国际环境问题导致中国“新三样”扩大需求难度上升,不得不以更低的价格抢占现有市场,但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制造业部门无与伦比的竞争力
14:40 企业自发承诺只是一时之举,并不会解决根本问题,核心在于搞外交、扩市场
15:20 我们与美国谈判被动,而与欧盟谈判主动,因为更存在利益交换土壤:欧洲可提升技术,中国可摆脱内卷
19:55 4、5月份出口整体超预期,抢转口持续支撑对非美出口,对美出口大幅回落
21:40 近期对美出口没有反弹的原因推测:1)出口“订单-装货-发货”存在时滞;2)美国大多数行业库存已到历史高位;3)部分企业期待中美后续更低的关税税率,对特朗普“以关税为目的”的策略更加清晰
26:40 关于本次中美伦敦谈判:主要在谈出口管制——以芯片换稀土
30:50稀土更多是伴生矿,与中国世界独一档的工业生产能力息息相关
32:30 好比卖“鸭舌”:单独卖鸭舌很贵,但扩大整体鸭产品需求(鸭肉、鸭绒等)能压低卖鸭舌的成本
35:00 为什么中国稀土能“卡”美国的“脖子”?中国下游需求能够支撑大量的基本金属冶炼;中国稀土提纯分离能力世界独一档;环境能耗成本
38:10 金融数据边际变化不大,依旧靠政府融资,私人部门信贷表现仍处长期低位,对应了近期房地产销售需求的再次回落
40:45 近期国常会对城市更新的房地产增量政策,更偏向于供给侧改革,而非需求侧刺激
42:50 短期需求刺激政策的必要性和意图在下降,地方应聚焦长期考核机制的改变
47:50 中办、国办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及取消社保户籍限制、公共服务和人口挂钩等举措,显示中国深化改革正在提速
📖 拓展阅读
《新一轮供改破局》
《大转型与小转折》
📅 录制于2025年6月15日
[宏观七日谈],经济/政策/投资/海外,每周一讲。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