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姜旭:90后,《姜就一下》、《当你红了》主播,互联网从业者,现供职一家互联网券商。
本期主持:陈俊岭:80后,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和姜旭的认识,源于去年3月份的一篇文章。
结束粤港澳之行后,我写了一篇“爹味”的基金投教:3万张嘴巴,迷失在7亿双“耳朵丛林”!
姜旭在微信上添加我。后来,我俩在西红门荟聚聊了六七个小时,交换了各自所需的信息差,也消除了各自向往另一个世界的滤镜。
后来,姜旭约我录一期播客,那也是我第一次以嘉宾身份参与播客的制作。
几个月后,我开通了自己的播客《深聊投资人》,又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上线了70多期节目。
这一期节目,我们从前采到预热,再到录制和闲聊,又泡了四五个小时,姜旭讲述了她从大连到上海,再到北京的过去十年,也复盘了自己放弃考公考编,走出东北,来到一线城市,主流财经媒体、头部互联网大厂、知名互联网券商的励志故事。
录播客,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剪播客,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这一期播客里,姜旭提到了大学毕业后,几段职场中遇到的“贵人”,在好几次关键节点,提醒她:“你不能一直这样待下去!”
姜旭是听劝的,对于她所向往的公司,也会努力争取的,甚至不惜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哪怕肉眼可见的未来,并不能换得相应的回报。
从这个角度看,姜旭和她在业余时间运营的两档播客:《姜就一下》和《当您红了》,能在众多同赛道播客里,杀出重围,并趟出一条辨识度高的IP,是有原因的。
学生时代,姜旭就是校园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微信好友就有四千多;
职场十年,姜旭一路打怪升级,主副兼修,获得了同龄人羡慕的成绩。
这一期播客,希望给有缘听到的朋友,提供一个真实的成长案例。
这个故事里,有你,也有我。
本期播客时间轴:
02:26 职业转型与播客创作经历分享
分享者讲述了从互联网券商产品运营到大厂运营,再到播客主持人的职业转变历程,期间参与制作了两档播客节目,共计二百多期,同时提及了公务员考试经历及个人职业规划挑战。
05:37职场转折点与大城市生活的启示
对话围绕从2015年毕业至今的职业生涯展开,强调了第一份工作在一线城市提供的机会以及华尔街见闻媒体经历对职业认知的影响。讨论了从会计专业到新媒体运营的转变,以及未选择稳定工作路径的遗憾。分享了在上海游学公司工作期间,对大城市生活和明确职业目标的深刻体会,认为发出寻找机会的信号至关重要。
09:22从迷茫到找到职业方向:新媒体行业的探索与选择
通过与大学同学的交流,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决定追求媒体行业的工作。经过对比不同媒体公司的条件和发展前景,最终选择了华尔街见闻作为职业起点。在求职过程中,利用校友资源和网络平台,成功获得了战略组新媒体运营的职位,尽管过程中经历了挫折和焦虑,但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14:37职场转型与个人成长:从公众号编辑到媒体从业者
通过在一家大型程序员部门担任公众号编辑的经历,深刻认识到当前岗位缺乏发展前途,决定寻求转岗机会。在与同事的交流中,获得转岗建议并成功进入媒体行业,体现了职场转型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17:42求职历程与财经媒体认知变迁
对话围绕求职经历展开,讲述了在2015年左右,通过多次尝试与社会关系争取,虽因个人兴趣与专业限制未成功入职华尔街见闻,但这一过程加深了对财经媒体行业的理解与认知,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影响力的转变。
19:53从迷茫到机遇:一次偶然的职场转折
对话讲述了一位职场新人在经历初期的迷茫与不甘后,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个与原目标不符但极具潜力的岗位。尽管初期存在落差,但凭借积极的态度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他迅速融入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最终实现了个人职业发展的转折。
23:31新媒体时代的职场转型与机遇
分享了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领域的职场经历,特别是在新媒体和移动终端兴起初期的独特优势。通过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不被看好的岗位上立足,包括低投入高回报的广告投放项目。此外,提到了找到职业榜样,明确个人职业目标的重要性,以及与行业内的关键人物合作的经历,这些都成为职业发展中的关键节点。
27:40职场成长与目标设定:从主动争取到清晰认知
通过主动争取机会与建立关系,个人在职场初期快速成长,明确职业目标。经历不同阶段后,认识到工作是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需与公司目标一致。早期经历情绪波动,但通过学习榜样,如控制情绪的项目制作人,逐渐成熟。父母的支持与放手对个人发展有积极影响。
31:34 职场新人的心魔与财经内容运营的挑战
对话围绕职场新人在面对心魔和证明自我价值的挑战展开,尤其在缺乏核心竞争力时如何在职场立足。讨论了财经内容运营的专业性与市场接受度,以及垂直运营的未来局限性,强调了个人兴趣与努力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职场新人在求职时可能遭遇的困境,如平台规则咨询而非实际职位需求,也被提及。
38:05 时间与金钱成本下的自媒体创作坚持
讨论了在时间与金钱成本的压力下,如何坚持自媒体创作。分享了接受初期无明显回报的必要性,以及通过数量积累实现质变的策略。提到了从副业到逐步完善内容形式的转变,强调了持续努力和创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