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多次北伐为何未能成功,他没有发起过政治改革,为何能成为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三国政权如何搞定士族势力,九品中正制有什么内容和优点;司马懿的谋略怎样,与曹爽有怎样的争斗?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我们前面说过司马懿这家伙,装病,拍马,玩弄权术都挺在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打仗和教育儿子也挺有水平,可是这家伙在诸葛亮面前,就啥都不好使了,干啥啥不行,怂货一个。
一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
64-1 诸葛亮六出祁山示意图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这一次他使用了木牛流马。《三国志》上记载的是 “以木牛运”“以流马运”,裴松之老先生在注解的时候,详细介绍了木牛和流马这两种半自动的运输装置,虽然不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么神奇,但只要操作者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每一匹都可以运送400斤粮食,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畜力,最关键的是,这些木牛和流马本身是不需要消耗粮食的,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发明。
面对气势汹汹的孔明先生,司马懿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分量,觉得没啥胜算,所以一开始他对付诸葛亮的技巧就是四个字:缩头乌龟。后来他的手下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送给他十个字:“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你这么怕蜀军,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你吗?一来二去,到了后来,司马懿脸皮再厚也受不了了,于是下令出击。可是他自己打仗不行,还把老将张郃的建议当做耳旁风,结果是两军在喻麋一场大战,被诸葛亮按在地上一顿揉搓,损失了上万人,司马懿马上全军撤入大营,从此闭门不出。
到了六月份,诸葛亮的军粮接应不上了,又收到了撤退的诏书,就大摇大摆地回去了。司马懿可能是为了挽回一点面子,这时候来了威风,下令让张郃追击。张郃说人家诸葛亮是主动撤退,肯定留有后手,我能不能不去追?司马懿说不去就军法处置。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老将张郃只好上马追击,结果在木门道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身受重伤而死,可惜了一代名将,在司马懿的瞎指挥下丢了性命。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再次北伐,兵出斜谷口。这一次司马懿是坚决不出战了,你孔明是大爷,我当孙子还不行吗?诸葛亮也没办法,让军队在驻扎地,也就是渭水南岸的五丈原附近开始种地,而且还故意让人送一套女人的衣服和头巾给司马懿,表示您就像一个娘们儿一样。所有魏军将领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
这时候司马懿也装成怒发冲冠的样子,说一定要和“诸葛村夫”决一死战,但是各位,我们必须请示皇帝啊。结果是,当时的魏明帝曹叡也不傻,一看司马懿的来信,就知道这家伙是啥意思了,你小子要是真想打,真能打的话,你作为统帅,自己就有这个权力,何必来信问我?马上就派人下旨禁止司马懿与蜀军交战。
司马懿收到回信,立刻装出因为不能出战而极其失望的样子,但周围人都看出来了,这哥们就是郭德纲穿越回去的,在表演单口相声呢,于是,军中又一次流传起了那句成语,“畏蜀如虎”。
不过司马懿的运气极好,这一年的8月份,积劳成疾的诸葛亮实在是挺不住了,病逝在五丈原前线。实话实说,他是累死的,这一点确定无疑。他派人给司马懿送衣服的时候,司马懿问来人,我在这里喝酒吃肉,闭门不出当乌龟,你们家丞相每天都忙点啥玩意,是不是也无聊的很?使者说,我们丞相晚睡早起,惩罚超过二十军棍的案子,都要亲自过问,吃的还很少。当时司马懿就大笑说道:“亮将死矣。”食少烦多,事事亲为,那自然是会累死。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曹魏的西路军统帅司马懿,本来是率领大军追击的,可是蜀国将领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生前部署,突然调转枪口,反身准备攻击司马懿的军团,吓得这家伙马上命令大军退兵。
这事儿记载在《资治通鉴》里,当时老百姓都说“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不过人家司马懿脾气好,就算是被诸葛亮骂成是娘们都不生气,自然也不在乎老百姓说三道四。不仅不在乎,还哈哈一笑,自吹自擂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意思是,我预料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干啥那是百分百准确,但我预料不到他死了之后要干啥,当然,全世界都知道,这家伙把牛吹得满天飘,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他只能去做缩头乌龟。
但你要是说司马懿就是窝囊废,那你肯定错了,作为防守的一方,他成功地防住了蜀汉的进攻,某种意义上,他就是成功者。况且,面对诸葛亮,他不敢出战,并不代表他在别人面前也是猫咪,大多数时候,司马懿是一只老虎,而且还是一只很凶猛的老虎。
公元238年,诸葛亮死了四年之后,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曹魏,自立为燕王。曹叡命令59岁的司马懿带兵4万,去讨伐公孙渊。
如果公孙渊问死了的诸葛亮,司马懿这人咋样?诸葛亮可能给他托梦说司马懿就是一个怂货,但是,同样和司马懿交手很多次的孙权这时候给公孙渊写信,说“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老弟啊,你可能干不过司马懿这家伙。
结果是孙权是对的,这年八月,公孙渊的老巢,今天的辽宁省辽阳市,当时叫做襄平的,被司马懿率领大军攻破,包括公孙渊一家子在内,当时襄平城里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都被砍了脑袋,什么原因不知道,我猜可能是这群东北银抵抗得比较激烈,激怒了司马懿。
无论如何,司马懿在曹叡当政期间,西边抵御蜀汉,南边骚扰孙权,北边平定叛乱,也算是立下了无数战功,屡次升官。到了魏明帝后期,他已经官居太尉,三公之一,手里握着实打实的军权,在庙堂上有极大的话语权。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临死之前,紧急召回司马懿,握着他的手,眼泪汪汪地把养子曹芳托付给了他和大将军曹爽,然后蹬腿去世了,死后葬在高平陵。
这位大将军曹爽,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和诸葛亮掰过手腕子的曹真的儿子,也就是曹操的侄孙。虽然是名门之后,但一天仗也没打过,也没有任何功劳,他之所以能当上官,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是曹叡的发小,从小玩到大。
曹叡在要死的时候,发现周围没什么可以信赖的人,就突击提拔他,一天之内,封曹爽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假节钺。大将军和录尚书事我们以前说过,这个假节钺比那两个权力更大,意思就是可以代替皇帝行使权力,比如说在外面打仗的军队,你就算是大元帅,一般来说也不能杀副统帅,没有那个权力。可是如果你有假节钺这个头衔,那马上就可以砍了自己副手的脑袋,还不用负任何责任,相当于后来所说的尚方宝剑。
司马懿听到这个任命,自然是知道自己的位置,同样是辅政大臣,他只能是副手,就是那个随时可以被砍了脑袋的副统帅。所以司马懿行事谨小慎微,尽量不让曹爽抓到把柄,但即便是这样,曹爽对他也不放心,还耍了一个心眼,加封司马懿为太傅,名义上是升了一级,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顺理成章地把司马懿的兵权给剥夺了。
这时候司马懿的处境是极其危险的,他是不是老虎不重要,只要曹爽一直认为他是老虎,那他早晚是个死,这咋办?就一招,把自己在对方眼里变成病猫。
从公元247年起,司马懿开始装病,前面我们说过,这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就装过腿瘸,这一次装的是瘫痪,他的演技非常在线。
64-3 司马懿装病 (图片来自网络,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当时有一个叫李胜的官员要去荆州当刺史,此人是曹爽的心腹之一,临行之前以拜别的名义去看司马懿。后者拥着一床棉被躺在床上哼哼唧唧,旁边的婢女喂他喝粥时,老爷子的口水和粥从嘴角不停流出,把衣服杯子弄得一塌糊涂,看起来比孩子还可怜,并且有气无力地托付李胜照看自己的两个儿子。
李胜回来和曹爽如此这般地一汇报,曹爽兄弟听了比中了六合彩还高兴,更加放心。
到了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病了3年之后,曹爽终于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和自己的三个弟弟同时出京,陪着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叡,同时带走了京城大多数忠于自己的军队。
司马懿觉得时机已到,利用他儿子司马师偷偷训练了近十年的三千士兵,在洛阳城发动政变,控制了郭太后,发布诏书,例数曹爽的罪责,什么“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天下汹汹,人怀危惧”,这样说吧,只要他能想到的,一股脑地都扣到了曹爽的脑袋上,甚至还有乱伦这种啥证据也没有的罪名。
当时的九卿之一,大司农桓范是曹爽的人,也是一个相当有智谋的人,他第一个发现了司马家的动向,马上溜之大吉,提前逃出了洛阳,直奔高平陵。司马懿手下的蒋济就说,大哥,坏了,曹爽的智囊跑了,咋整?司马懿说没事,“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桓范虽然肯定会给曹爽出谋划策,但曹爽这种目光短浅的家伙,就像一匹劣马,贪恋马槽里的那几颗豆子,肯定不会使用桓范的计策。
那么,蒋济担心的是什么?桓范会给曹爽出什么计策?而司马懿又是凭什么说曹爽“必不能用”?我们下集再聊。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