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83分钟
播放:
8,504
发布:
5天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关于“王府井一号”
“王府井一号”是嘉德艺术中心的地理坐标,也是联结艺术爱好者的播客频道。这里有你所好奇的关于艺术的一切话题。
本期嘉宾
朱青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和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在艺术领域有40年的研究教学经验。
本期内容概述
“艺术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思考,继而把思考付诸行动:很多人热衷于走进博物馆和画廊,观看艺术展览;家长们热衷从小培养孩子钢琴、芭蕾、油画这样的艺术特长;商业品牌热衷和艺术家跨界合作,增加产品的吸引力;甚至你的理发师会充满自信地告诉你,他不是给你理发,而是提供一种叫做“造型艺术”的服务 … …
这些例子都证明,人们普遍对艺术抱有一种美好的预期,认为艺术是美丽的、典雅的、愉悦的、疗愈的。但与此同时,对艺术有更深了解的朋友会告诉你,艺术也具有刺激的、丑陋的和匪夷所思的面相。千奇百怪的艺术品,或有意、或无意地挑衅着我们的既有认知,而这样的作品也得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的高价购藏。
“王府井一号”是嘉德艺术中心的地理坐标,也是联结艺术爱好者的播客频道。我们致力于邀请专业嘉宾,每期深度解答一个和艺术相关的问题。作为系列的开篇,我们邀请北京大学的著名艺术史学家朱青生老师,为大家讲解“艺术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细细品味却十分深刻的话题。千万年来,人类追逐灵感、塑造艺术的过程,正是一段走进文明,走进现代,走向未来的路程 —— 而我们创办这档节目的初衷,也蕴含在对这个问题的追寻之中。
互动惊喜!
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艺术的理解,我们将抽取精选评论,送出5本朱青生老师亲笔签名的《艺术学理论》。
内容导航
02:40艺术一定是美的吗?从“美术”到“艺术”,艺术的大中小三层概念。
08:01为什么引进西方的艺术理论不能诠释中国艺术的本质?
12:33中国引入西方艺术体系后的水土不服。
19:45艺术是什么?一个实在的回答。
23:30现当代艺术究竟在挑战什么?
26:13科学与艺术的辩证交织共同推动西方现代化。
30:28从塞尚到毕加索、再到杜尚。
38:34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当代艺术精神。
43:26中国传统艺术的笔墨风骨。
49:46中国艺术的现代化:从吸纳到超越
57:19艺术主要是口与手的颠倒,先要想清楚,而不是要做出来。
01:04:00当代艺术是突破已知、探索未知。
01:07:58艺术家需要的是天赋和问题意识。
01:09:34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但是人在什么地方?
01:15:40普通观众怎么看艺术?
——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嘉德通
小红书:王府井一号
——
出品方:嘉德艺术中心
出品人:寇勤
制作人:蒲宇
编辑主持:张爽
策划:王卓然、孟庆馨
后期剪辑:诸葛钢铁、魏康宁
音乐制作:system[Σ]
特别支持:剧谈社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ROY_SJpv
10个月前 上海
14
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老师同学们都向我推荐了朱老师另一本书《十九札》,从谈大学教育的话题开始,后来了解了艺术史相关知识,还修读了相关课程,理论实践结合有了此后逛美术馆博物馆的习惯。 这期博客在我听来,可以总结为,艺术不是殿堂里只能呈现美的东西,在现代它更多的是一种表达方式。只不过文字、语言、视频等是以媒介划分表达方式,艺术强调表达的过程里人可以动用抽象、再具象的方法来创造作品。 “实验艺术”是一个很好理解当代艺术在做什么的定义,包括像实验音乐也帮助我明白流行音乐尤其是欧美音乐在做什么。不管艺术,还是别的学科,所有的发展都是批判性继承、有时激烈地推翻,所以会产生一些看起来比较荒诞激进的艺术作品。不过我个人觉得,艺术会影响人的性情,所以最终那些涵养人性真善美的艺术会更历久弥新吧。 最后!好久没看纸质书了!想要一本收藏纪念哇!
Tobacco-Swee
10个月前 上海
10
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听到老先生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看法真的很感慨,前人们冲在前想要做到150%被看到,我们要继续做到200% 让中国当代艺术被认可,在当下下行低落的时代让当代艺术去打破去实验,向大众普及美育,展现艺术真正的的当代价值。
nicoocin
10个月前 北京
9
无用方为大用!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来自朴素的日常生活和大自然。它让人真正成为人,感受到我具体的活着。
雪花酪配雪花酥
10个月前 天津
9
艺术发展不是进化式的,不是从低级到高级,艺术最有意思的就是它的丰富性,每个地区和时代都有它的特色。如果只以一种艺术标准去评判就没意思了。艺术也不能以大小来评判,不能一见有人谈大的东西就要反对,不能认为现在大家都得做小的和个体的命题。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艺术史对宏大叙事进行了反思,到今天已经几十年了。但是现在又开始对后现代思潮进行反思了。当然,独立和诚实是艺术创作的前提,不是因为某个题材有社会话题性,而是某个故事打动了创作者、引起了创作者的思考,或者颠覆了创作者的认知。
来杯冰拿铁
10个月前 山东
9
1:17:58 作为一名奶爸,听到最后,让我联想到了我们艺术教育的缺失,以及大众对于艺术教育的偏见。朱教授会给孩子讲清楚自己的作品,是因为朱教授知道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想法是重要的。然而,美术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家长全然不顾孩子想要表达什么,他们只考虑孩子画的像不像、好不好看(符不符合家长的审美)。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也能逐步转变观念,不要把艺术生等同于差生,也不要把艺术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最后,希望2025年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王府井一号
10个月前 北京
8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对艺术的理解和与艺术的精彩故事,我们将抽取精选评论,送出5本朱青生老师亲笔签名的《艺术学理论》!
MadeofGreed
10个月前 北京
7
朱老师聊到当代艺术是探索与试探,深有同感,在中国的艺术土壤上,正因为规则被打破,才能重建再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
腓力
10个月前 浙江
7
22:25 主持人好会问👍“艺术中国化”?愿闻其详
汪喵喵喵
10个月前 未知
7
作为一位设计专业出身并且想转艺术史专业的学生,听到朱青生老师的分享真的倍受感触,昨天和今天一共反复听了两遍😿。拜读过朱青生老师的《艺术让人成为人》,听完这期节目的分享让我对艺术的超越性的认知更深入了一点。期待更多分享!!(顺便期待一下朱青生老师的签名!泪目!)
IHACOU
10个月前 安徽
6
或许真正的艺术要表达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米勒、梵高苦练多年,只为了表现那些劳动人民劳作的样子,展示出纯粹和淳朴不故作玄虚。也需要基本功扎实,才能触及到“真实”本身。对于大多数没有专业理论学习人如果能从画作里感受一种真诚和情感的流露 我认为可以算是好的艺术,艺术应该是有强大的精神性的。🥰
bigxuan
10个月前 上海
6
作为一个现当代艺术业余爱好者以及一名家长,想说这期内容太好了,有人文的高度、有历史的脉络、也有对艺术教育的追问,本人一直在写艺术亲子公号也坚持带娃去看各种展览逛各种博物馆美术馆。这一块的重要性是被低估的!
教官张Sir
10个月前 江苏
5
朱老讲的挺好,除了习惯性的把艺术和宏大叙事捆绑不太接受,但也不能怪他,环境使然。
你们真会取名字
10个月前 湖南
5
听之前就要先支持一波聊艺术的栏目!咱们缺乏这个。
腓力
10个月前 浙江
5
43:30 作为理科生,听了很多次艺术史,这次感受最清晰了,感谢。早期艺术是“写实”,描绘上帝创造的客观世界存在的物品,所以有标准(对照组)大家可以看得懂。第二阶段是转向自我意识的创作(毕加索),可能是一些客观世界所没有的。第三阶段进一步“去实体”,更加专注在精神与个性化范畴。不知道这样理解有没有问题?
WenArianaSun
10个月前 上海
5
随着飞机落地恰好话音落定,醍醐灌顶,点灯解惑中大受启迪与鼓励,为灵光频闪的内容喝彩,为栏目组鼓掌👏
花卷儿卷儿
10个月前 未知
5
在西方文化里的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探索、对自由的追索会走去一种极致。使得在形式上不断的突破和创新。这或许是西方话语体系所传递“自由、民主”的一个体现。但当一种文化习惯于去定义“美与丑”“自由与封闭”“先进与落后”时,他们喷涌地生长着,却容易陷入中国文化语境所不适的“桀骜不驯”?诚然,创新是可贵的,追求新颖别致独特地表达也是难得的。只不过,听到这里,我产生的一点反思是:建立在这种西方话语体系中,作为体现人的自由意志解放的重要体现——艺术,能否代表全部的“艺术”。老师提到“大中小”三类艺术概念,我觉得也应该再多去了解。最后我先表达的只不过是作为一个一线美育教师,在讲台上讲授艺术时,必须要结合文学,链接历史,学习美学。在扎进艺术专业领域去提升技能水平时,我忽视了这些承载艺术本身的环境和它背后更真挚的内容。但作为中国文化诞生的孩子,我喜欢感人真切的写实、惊异于流变不熄的形式,但更钟情于“追求意境与韵味的中国传统文学与艺术”~谢谢这档播客,让我有机会深入思考并用文字形式表达了出来,祝好❤️
幸运的卉卉子
10个月前 江苏
5
开车上班的路上随机点开一期播客,没想到这么惊喜,身为一名乡村美术老师,知道艺术教育在部分地区还是很缺失的,创造性真的是很多孩子缺少的,家长老师孩子都不够重视美育,感觉自己这几年也都快丧失了对艺术的追求,不过听了老先生的一番看法,感觉自己的思想又“活”过来,真的很开心,我会在这个小地方为美育的继续发展慢慢的努力下去,期待下一期作品
O_Observer
10个月前 天津
5
现在正在尝试和ai一起进行音乐创作,实现了的科技和艺术共同协作。之前听过一位电子音乐教授的分享,他提到了对于音乐来说,音乐和科技的结合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早在十九世纪电子音乐的出现已经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那是就有人说音乐将要被颠覆,但我们发现现在的实验音乐,有非常多的贡献者都是来自于电子音乐的先锋艺术家。所以作为未来的艺术家(教授当时是这么跟学生说的),如何与ai一起探索甚至突破艺术的边界,比如穿越空间(有相关的实验项目),比如新的音乐装置(同上),都是未来的音乐家们可以勇敢尝试和创新的。
奈奈小姐
10个月前 北京
5
非专业艺术爱好者,听了一些西方艺术科普的课程,找来很多艺术史的大部头自己一点点啃,虽乐此不疲但总是觉得缺少专业的指引,幻想着等退休了以后要去读个艺术史的硕士,哈哈。在广场上看到这个节目,第一时间打开,精彩程度完全超预期,西方艺术史的书往往由西方人撰写,代入的也是西方视角,感谢朱教授为现代艺术提供如此高屋建瓴的东方视角进行解读,让我大开眼界,醍醐灌顶。果断订阅,希望多多更新优质内容!当然也想要抽到礼物《艺术学理论》,嘻嘻~
麻椒怪
9个月前 北京
4
作为曾经被嘉德奖学金资助过得考古学学生,感谢嘉德为社会发展和教育所做的贡献!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