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次对话是线上进行,音质致歉,但干货和诚意都满满!
-嘉宾简介-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 哲学院教授
-简介-
媒体报道,全球文科正在“衰退”
文科何去何从?大学要不要缩招,学生要不要多学?文科到底还有没有用?成为近年来摆在教师、学生乃至从业者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
刘教授在年初的采访中非常明确且直白的提出,在我从事的哲学专业里,还有人高唱无用便是大用,这是对时代变迁的不敏感。这样的言论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
这一次我们也把刘教授邀请到了九派长谈,我们一起聊一聊AI冲击下的文科顶级学府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02:24 学哲学?能不能让我年薪百万?
03:20 非哲学专业的学生要来学哲学,拦都拦不住
AI 和 写论文“那些事儿”
04:54 AI写论文,真的又快又好吗?
05:20 越好的大学里,AI流行得越快。
06:45 一个聪明的学生,很清楚自主思考的价值。
07:07 现在的大学生是“沉默的一代”
08:29 学生用AI写作业,象征着传统的人文教学评价体系已失效?
08:42 是的。
09:29 哲学研究不是哲学史研究
09:49 中国传统文科里,史学研究是一种“古代遗风”
11:18 现代的文科教育工作者,应该像苏格拉底一样
全球性文科危机,来了
11:54 面对全球性文科危机,身边的文科教授都怎么看?
12:39 全球范围内文科缩招是大势所趋
13:42 AI冲击的不是文科,是所有学科
15:19 文科衰退,理工科地位上升...了吗?
17:44 中国人对于文科衰退感到震撼,但国外并没有。
18:21 人文和科学,相互“瞧不起”可不是一天两天
19:41 刘教授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
如果你对刘教授(的看法)有点感兴趣...
22:51 刘教授是怎样走上哲学之路?
23:40 分清喜欢做什么和擅长做什么,这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24:03 学哲学不需要启蒙,人只要吃饱穿暖,就会开始思考哲学。
24:57 “哲学好考,去学哲学吧”
27:01 哲学不是智慧,哲学院也“一地鸡毛”
27:47 哲学是一个专业,不是心灵鸡汤,不能够抚慰你的人生。
28:28 “我从小就思考人生,我就要追寻智慧,我经常在草垛上仰望星空”
29:21 别老去想该怎么活着,勇敢地活着先。
44:15 “我”和 爱因斯坦,对学术界都有贡献
一起聊聊现在的AI技术吧!
30:36 DS梳理的史学概念,比人类更客观吗?
30:46 没有。
32:38 DS来评价学者,靠谱吗?
31:35 一起聊聊AI幻觉
34:43 别迷信这个AI大模型
34:56 AI宣传,夸大了现阶段AI的发展水平
35:56 AI宣传三大套路:科幻技术、偶像形式、觉醒机制
41:46 AI入侵学术界,最大的问题是学术诚信
AI来了,“我们”怎么办?
45:34 尚未被AI替代掉的能力是什么?
45:49 想从选专业回避AI冲击,不可能。
46:13 从强调专业,转向强调技能互补。
47:14 1. 提问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8:24 2. 人际沟通能力
49:26 3. 动手能力
49:53 聊聊最新的“AI工厂”
50:35 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将是智能社会的原能力
AI来了,“哲学”怎么办?
51:58 科技时代,哲学只能“打辅助”吗?
59:51 哲学可能会消失吗?
01:00:12 哲学的墓志铭,就是人类的墓志铭。
给刘教授做做“哲学题”
问题1:脑机接口来了,哲学在干嘛?
01:02:27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人类还有自由意志吗?
01:05:38 脑机接口技术不可能解构自由意志。
01:02:46 关于“自由意志”的讨论太多了!
问题2:刘教授考不考虑AI代笔?
01:08:19 就算AI意识觉醒,也绝不是人类意志
01:10:36 写作快乐来源于于写作本身
01:11:09 聊聊“工分制学术”
01:12:37 AI没有办法写真正的哲学的专著,为什么?
01:14:27 每一个哲学家最大的荣耀就是颠覆所有全部的前辈的结论
问题3:人变成机器人,不好吗?
01:15:48 硅基文明vs碳基文明,我一定不是“降临派”
01:17:00 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01:18:50 认为“人变成机器人好”,是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彻底的、无情的背叛。
01:23:26 小彩蛋:我才不给年轻人建议!
01:24:43 嘿,不如勇敢地坠入生活的洪流。
-制作人员-
主持:九派记者 覃钰钰
运营:九派智库 谢玉清
剪辑:九派实习生 韩佳熙
审核:九派智库 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