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56分钟
播放:
398
发布:
2天前
简介...
本期嘉宾:
台湾青年:廖家兴
主播:小藏
—时间轴—
00:00 战火洗礼下的老兵故事与两岸情缘
对话围绕一位曾参与抗战的台湾老兵展开,讲述了他从17岁参军至97岁离世的漫长人生,包括在战场上的生死经历、返回台湾后的生活片段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提及老兵的故事在后代眼中曾被视为‘吹牛’,但其真实性和历史价值不容忽视。同时,对话还触及了两岸关系、言论自由受限等时代背景,展现了老兵及其家庭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与情感纠葛。
04:13 眷村生活与两岸历史记忆
对话围绕眷村生活展开,提及眷村内来自大陆各地居民的方言和生活习惯,以及他们对过去的避讳和遗憾。叙述者回忆了童年串门借物、偷钱被抓等经历,展现了眷村作为小型社会的特色。特别提到了在台北街头意外发现家乡烧饼的乡愁体验,反映了两岸文化的紧密联系。
09:35 乡愁与眷村:老兵记忆中的家乡情怀
对话围绕乡愁与眷村展开,讲述了老兵通过路标、食物等方式寄托家乡情怀,以及在大陆支教时感受到的亲切感。爷爷的抗战经历与台湾教科书的不同,引发了对历史认知的探讨,强调了对大陆的认同感。
13:27 台湾教科书内容变迁与个人寻根之旅
讨论了台湾政党轮替对教科书内容的影响,导致历史教育的分裂与尴尬。分享了个人通过寻找家族历史,特别是爷爷的军事经历,来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认同的过程。提及了在成都黄埔军校同学会找到的爷爷受训记录,证实了其英勇事迹的真实性,弥补了家庭记忆的空白。
18:38 老兵台湾生活与遗憾
一位17岁参军的老兵随部队到了台湾,因军人需求减少被分配至电子厂做门卫。他在台湾组建家庭,与台湾妻子共度余生。晚年,他对未与父母告别参军、战友相继离世、大陆探亲时的经济落差感到遗憾。尽管台湾已发展,但回乡之路艰辛,触动了他的心弦。
21:49 老兵返乡:家已不在,情难自禁
一位老兵在香港转机时购买了大量家电和黄金,带着对家乡的思念返回大陆。然而,父母已不在,仅剩的大姐也年事已高。在回家的路上,大姐讲述了家中的变化和失去亲人的痛苦,让老兵感到深深的遗憾和自责。尽管带去了物资帮助家庭,但老兵意识到家的意义已不复存在,最终决定不再返回,以免给家人添麻烦。
27:26 抗战记忆与家族传承
对话围绕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及家族传承展开,强调了通过老人口述了解真实战争经历的重要性。讨论了抗战时期物资匮乏、战斗残酷的现实,以及老人对美化历史剧的不满,体现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和对家族记忆的珍视。
33:26 抗战记忆与老兵精神
对话围绕一位老兵的抗战经历展开,强调了在战争时期,人们在战场上的团结作战,摒弃个人主义,以集体为重。分享了严伯伯的故事,他因国家危难而参军,体现了先国后家的大我精神。老兵的言语直接,不绕弯子,展现了他们坚韧的性格。通过与家人的不告而别,表达了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37:17 无名老兵的传奇:平凡中的伟大
对话围绕一位无名老兵的生平展开,尽管他没有显著的英雄事迹,但他的真实经历和对战友的记忆彰显了战争年代的平凡伟大。通过讲述爷爷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中无名之辈的敬意,以及他们对后世影响的深刻思考。对话强调了平凡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历史价值,展现了老兵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后代的深远影响。
51:05 跨越海峡的亲情与历史纽带
对话围绕着台湾与大陆家庭关系的差异展开,特别是对爷爷辈的不同称呼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进行了澄清。分享了爷爷作为抗战老兵的历史,以及他晚年对家乡的情感。讨论了台湾老兵回乡探亲的故事,强调了落叶归根的执念。最后,表达了对爷爷未能见证婚礼的遗憾,以及通过线上方式弥补的尝试,体现了对家族历史和亲情的珍视。
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
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
小红书:门道小藏
即刻 :小藏 门道儿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总策划:王卫刚
制作人:李汨汨
学术总顾问:沈旸
节目统筹:星筵
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
台湾青年:廖家兴
主播:小藏
—时间轴—
00:00 战火洗礼下的老兵故事与两岸情缘
对话围绕一位曾参与抗战的台湾老兵展开,讲述了他从17岁参军至97岁离世的漫长人生,包括在战场上的生死经历、返回台湾后的生活片段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提及老兵的故事在后代眼中曾被视为‘吹牛’,但其真实性和历史价值不容忽视。同时,对话还触及了两岸关系、言论自由受限等时代背景,展现了老兵及其家庭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与情感纠葛。
04:13 眷村生活与两岸历史记忆
对话围绕眷村生活展开,提及眷村内来自大陆各地居民的方言和生活习惯,以及他们对过去的避讳和遗憾。叙述者回忆了童年串门借物、偷钱被抓等经历,展现了眷村作为小型社会的特色。特别提到了在台北街头意外发现家乡烧饼的乡愁体验,反映了两岸文化的紧密联系。
09:35 乡愁与眷村:老兵记忆中的家乡情怀
对话围绕乡愁与眷村展开,讲述了老兵通过路标、食物等方式寄托家乡情怀,以及在大陆支教时感受到的亲切感。爷爷的抗战经历与台湾教科书的不同,引发了对历史认知的探讨,强调了对大陆的认同感。
13:27 台湾教科书内容变迁与个人寻根之旅
讨论了台湾政党轮替对教科书内容的影响,导致历史教育的分裂与尴尬。分享了个人通过寻找家族历史,特别是爷爷的军事经历,来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认同的过程。提及了在成都黄埔军校同学会找到的爷爷受训记录,证实了其英勇事迹的真实性,弥补了家庭记忆的空白。
18:38 老兵台湾生活与遗憾
一位17岁参军的老兵随部队到了台湾,因军人需求减少被分配至电子厂做门卫。他在台湾组建家庭,与台湾妻子共度余生。晚年,他对未与父母告别参军、战友相继离世、大陆探亲时的经济落差感到遗憾。尽管台湾已发展,但回乡之路艰辛,触动了他的心弦。
21:49 老兵返乡:家已不在,情难自禁
一位老兵在香港转机时购买了大量家电和黄金,带着对家乡的思念返回大陆。然而,父母已不在,仅剩的大姐也年事已高。在回家的路上,大姐讲述了家中的变化和失去亲人的痛苦,让老兵感到深深的遗憾和自责。尽管带去了物资帮助家庭,但老兵意识到家的意义已不复存在,最终决定不再返回,以免给家人添麻烦。
27:26 抗战记忆与家族传承
对话围绕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及家族传承展开,强调了通过老人口述了解真实战争经历的重要性。讨论了抗战时期物资匮乏、战斗残酷的现实,以及老人对美化历史剧的不满,体现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和对家族记忆的珍视。
33:26 抗战记忆与老兵精神
对话围绕一位老兵的抗战经历展开,强调了在战争时期,人们在战场上的团结作战,摒弃个人主义,以集体为重。分享了严伯伯的故事,他因国家危难而参军,体现了先国后家的大我精神。老兵的言语直接,不绕弯子,展现了他们坚韧的性格。通过与家人的不告而别,表达了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37:17 无名老兵的传奇:平凡中的伟大
对话围绕一位无名老兵的生平展开,尽管他没有显著的英雄事迹,但他的真实经历和对战友的记忆彰显了战争年代的平凡伟大。通过讲述爷爷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中无名之辈的敬意,以及他们对后世影响的深刻思考。对话强调了平凡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历史价值,展现了老兵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后代的深远影响。
51:05 跨越海峡的亲情与历史纽带
对话围绕着台湾与大陆家庭关系的差异展开,特别是对爷爷辈的不同称呼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进行了澄清。分享了爷爷作为抗战老兵的历史,以及他晚年对家乡的情感。讨论了台湾老兵回乡探亲的故事,强调了落叶归根的执念。最后,表达了对爷爷未能见证婚礼的遗憾,以及通过线上方式弥补的尝试,体现了对家族历史和亲情的珍视。
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
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
小红书:门道小藏
即刻 :小藏 门道儿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总策划:王卫刚
制作人:李汨汨
学术总顾问:沈旸
节目统筹:星筵
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