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38分钟
播放:
45.24万
发布:
3天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 大家好,欢迎来到「无人知晓」,我是孟岩。
这期节目是我和阿娇的对谈。我们的缘分始于《人物》杂志的一篇特稿,标题是:《我只是喜欢活着而已》。阿娇在文章里表达了对「无人知晓」以及我的喜爱,文章发布那天,很多朋友把它转发给了我。
被人喜欢和认可肯定是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更让我好奇甚至震撼的,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也就是张阿娇,以及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
我对阿娇有两个好奇,第一个好奇是:她是怎么做到什么题都能解的?无论是第一份工作里独自完成募投管退,还是在生活中面对父亲患癌、自己患癌,再到康复后去异国从零重启,以及她的第二次确诊。似乎,宇宙给出的各种的难题,阿娇都能答得上来,而且都能完美交付。
我想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我更想知道,这些所谓的坚韧与生命力背后是什么。是焦虑?是恐惧?是证明?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第二个好奇,可能有些残酷,但是我确实还想知道,想问问她,当一个人真切地面对死亡的迫近时,她看破了什么,放下了什么,还在意什么。
8 月 29 号的早上,我到达了上海。见面的时候,阿娇穿着一身红色的长裙,半躺在小宇宙录音室外的沙发上,看得出经过连续几天的化疗,她有些疲惫。其实当天我的状况也不太好,感冒后我咳嗽了很长时间,而且越来越严重,甚至不知道能否完成当天播客的录制,但是我们俩都如期赴约了。
节目的最后,我和阿娇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互说再见,而是拥抱了一下。
阿娇和我一样,都很喜欢看落日。
她说,希望你下次看到夕阳的时候,会想起这个下午的对话。
我想,我会的。
🔗 官网地址
youzhiyouxing.cn
💬 本期嘉宾
阿娇:我不去介绍自己是谁,从零开始,无人知晓。
☁️ 猜你想搜
02:01 人物专访,作者谢梦遥:「我只是喜欢活着而已」
02:59 阿娇 2018 年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如何度过人生艰难:魔都28岁硬核知识型美少女自救指南
06:14 往期无人知晓嘉宾,《人物》杂志主编,张寒,相关节目:E17 孟岩对话张寒:我不再害怕什么
08:04 2005 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第 114 届毕业典礼上发表著名演讲(点击查看相关视频),讲述了他人生的三则故事,第一则,关于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如何串连在一起 (connecting the dots);第二则,关于爱与失落(love and loss);第三则,关于死亡(death),并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作为结语。
18:37 三联生活周刊刊载的相关文章,作者刘敏:35 岁两次患癌:「精英」标签之外,一个小镇姑娘独自面对死亡
32:39 相关节目:E04 孟岩对话张潇雨:在投资这件事儿上就别折磨自己了
36:46 盈亏同源:让你赚到钱的那套逻辑,也可能会让你亏钱,优势和风险常常是一体两面。
39:02 募投管退:一级市场投资的完整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募(向投资人募集资金)、投(把钱投到企业里)、管(投后持续帮助管理企业的发展)、退(退出投资,拿回收益)。
72:05 此处提及的「摄影师退后几步」,可能是指新闻伦理学中的「最小化伤害」原则(Minimize Harm)。《美国职业记者协会》(SPJ)在记者伦理准则中明确指出:记者不应当为追求新闻素材而过度侵入 TA 人隐私(Pursuit of the news is not a license for arrogance or undue intrusiveness);对未成年人、受害者、无法充分同意者应特别谨慎、尊重其主体性(Use heightened sensitivity);切勿为了满足猎奇心理,而把 TA 人的痛苦当作噱头(Avoid pandering to lurid curiosity)。因此,「退后几步」(或「克制」「尊重当事人」等)在新闻学中代表了一种职业伦理提醒:有些画面虽然具备新闻价值,但如果它会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或被纯粹消费化,专业的新闻创作者应当保持克制,不去把镜头推进,而是选择退后一步。
🎵
Amaksi - Midnight Flash
FAM - Land Of Forgotten Dreams
Evert Z - Sunset Drive
Tony Anderson - Arpège (feat. Bonnie Brooksbank)
🫳 创作者们
主播 孟岩 @有知有行
后期 柯霖 @顺带一提
制作 有知有行
* 关于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是一档由孟岩主理的投资向对话类播客。每期都会邀请一位好友来做客。至于更新频率、嘉宾选择、每期主题,就如同这个名字一样,无人知晓。
孟岩还打造了一款帮助普通人投资的产品「有知有行」,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 关于有知有行
有知有行成立于 2020 年,目前在陪伴投资者用正确的方式学习投资,下场实操。凭借在投资领域的良好口碑,有知有行在初创阶段已与一大批忠实用户同行。未来我们希望成为一家财富管理公司,不仅帮助投资者学习投资,也能让大家在有知有行安心交易,踏实赚钱。
欢迎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有知有行」下载我们的 App
* 收听方式
有知有行、小宇宙、苹果播客、豆瓣、三联中读、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蜻蜓FM、荔枝播客、微信听书、Spotify、Amazon Music,以及 Overcast、Pocket Casts、Castro 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
本播客所述投资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市场预测、判断,或投资、咨询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主持人及嘉宾对投资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提醒您对相关内容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独立评估,依据或使用相关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感谢您对本播客原创内容的青睐。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播客所述内容,请注明出处。转载前请与有知有行联系并取得同意。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孟岩
1个月前 北京
698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忘的聊天,甚至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期节目。 《无人知晓》过去的 39 期节目里,有两期都在小宇宙平台超过了百万播放,分别是《让万物穿过自己》和《鱼不存在》。 两者之间,我可能更喜欢《让万物穿过自己》。录制那期节目时,我才当了半年主播,技法粗糙,但心更开放。许多来不及打磨的真实,都被真实地刻进了节目。 而录《鱼不存在》时,我的「制作技巧」更加娴熟。像一个导演:第一幕如何打光、怎样讲述故事、最后如何收尾 … 那期播客的脚本在我的脑海中酝酿了半年。不夸张地说,录之前,我就大概知道了结果。 但《鱼不存在》严丝合缝、没有意外。 她是一期好作品,却少了我在《让万物穿过自己》里经历过的、娜塔莉·哥德堡口中属于创作者的那个伟大时刻——那句:「算了」。 如同人有很多面向一样,播客也有很多面向。 它可以是 PR 的工具、可以是故事的载体、可以是精彩的访谈……但对我来说,最迷人的那一面,是它能记录某些真实、珍贵的瞬间——比如那句「算了」。 我并不懂如何定义一期播客的「好」,也不懂如何丈量所谓「内容深度」和「知识密度」。 我只是由衷喜欢那些不被预设的东西:迟疑、呼吸、沉默——以及在这些幽微的缝隙里流过的生命感。 所以,和以往一样,在这期节目里,我保留了当天所有的留白、间隙和停顿。这不是粗糙,也不是炫技,只是因为——那一刻是真实而宝贵的。 那一刻是否足够「好」,需要很多因缘;它既不由我控制,也不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但在节目的最后一刻,阿娇说的那段话,不夸张地说,可能是我听过的播客里最真实和动人的(也感谢我自己选了很好的配乐)。 我觉得,特别美好。 仿佛又听到了那句:「算了」。 另外,我想把 1 小时 20 分左右的那个时间点记录下来: 1)阿娇中途起身离开,说去接个电话。后来我才知道,她实在难受,去吐了; 2)也就在她离开的那几分钟,我拿起手机,看到伙伴在飞书里发来刚取到的许可证(牌照)照片; 3)她回来,我问她要不要紧,然后把照片给她看。她说:真好,祝贺你。
Yilia伊利亚
1个月前 湖北
666
1:01:29 天呐,无数次的惊呼,我懂,真的懂这种感受!人生是自己的,糊弄上班就是在糊弄自己,时间也是自己的,尊重自己此时此刻在做的事情就是尊重自己。我们永远是自己生命的owner。人当然是应该热爱自己在做的事情啊
皛巳樂
1个月前 江西
635
吓我一跳以为是娱乐圈的阿娇🤣
XayahLiu
1个月前 内蒙古
600
虽然这一期播客和孟岩之前录的都不一样,这期播客当中有非常多的停顿,孟岩的、阿娇的。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一期播客,因为它足够真实,这种真实的深度比以往孟岩的任何一期我觉得都要高。或许从对播客的主题上来评判,这一期确实挺散的。但是我感受到了两个灵魂的碰撞,感受到了那个在其他很多期我没有看到但非常想看到的孟岩,感受到了那个拥有足够生命韧性的阿娇,总之我很喜欢,非常喜欢,感谢二位。
星星废话多
1个月前 北京
579
振动了我的三处,摘录了下来。谢谢阿娇和孟岩。 「这是这几个月,我反反复复在想,也反反复复有人在聊的东西——为什么死亡已经迫在眉睫,看起来这世间一切都即将与我无关,可欲望没有退潮?为什么我对自己的诸多想象,我的诸多理想主义,我的追求,我的欲念,它未曾消退?我以为会一切返璞归真,去伪存真,最后只剩一两件要紧的事,一两个要紧的人,但是偏偏不,我还是有那么多想做的事情。」 「真正的外部评价无法刺穿的屏障,是只有我自己能刺穿的。」 「正是因为我有很多想说的,那不说也好,不说也好。把那些话留着,让我自己去消化,然后把那些表达欲留着,让我自己去消化,我们之间留一些无人知晓的留白。
可能在你以后几十年的生命里,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再想起我,(可能)某一次晚霞,或是某一次海口的落日,会让你再想起我这个人,然后你再回味时,你回味起的,也许就是我想跟你说的话。」 🌄🌆💧
HD733141d
1个月前 安徽
513
23:34 听到阿娇很平静的说:“我没有啊,我没有”这一瞬间眼泪刷一下就流出来了,我暂停在这里,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描述我内心的感受
Silky
1个月前 新疆
376
这一集播客里,孟岩小心翼翼的谨慎像一位轻轻推开房门、生怕惊扰屋内人的访客,他的每一步试探都带着敬意与温度。而阿娇的大方坦然则如同屋内明亮的光线,瞬间涌出,柔和地包裹了门口的迟疑,她反而在安抚对方“进来吧,这里没有需要轻手轻脚的东西”化解了所有的紧张。他们的对话仿佛一场优雅的“心理柔术”,孟岩真诚地递出话题,阿娇则柔和地承接并将其深化,偶尔几个轻盈而有力的“反问”,精准地触碰到孟岩乃至听众内心那些关于生命、存在和韧性的议题。 孟岩的谨慎可能源于: 1、本能的共情与保护欲:他的悲悯之心让他本能地想要避免任何可能触及伤痛或带来不适的提问。这是一种深植于善良的情感克制。 2、对话题重量的清醒认知:死亡、病痛这些话题本身沉重,谨慎也体现了他对话题的尊重,不希望用轻率的方式冒犯或简化其复杂性。 3、作为健康者的“身份距离”:未曾亲身经历如此极端困境的人,难免会担心自己无法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这种“距离感”有时会外化为言语上的格外小心。 阿娇的坦然则可能源于: 1、“向死而生”后的透彻:她在28岁罹患淋巴瘤,34岁又确诊胃癌,七年内两次直面晚期癌症的经历,迫使她早已将死亡视为生活中一个必须直面的“室友”,而非遥远抽象的恐惧。这种反复的磋商,让她能以一种近乎平常心的态度谈论它。 2、分享与照亮同路人的使命:她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经历,是希望给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人一点光亮和帮助。这种“利他”的动机,自然需要坦率和开放。 3、对生命本质的重新定义:她并不把抗癌后活着的每一天仅仅看作“赚来的日子”,而是视作“生活的一天”。这种去特殊化的态度,本身就蕴含了巨大的坦然和接纳。 孟岩和阿娇两种不同“生命语言”,一种源于旁观与共情,内核是尊重与呵护;另一种源于亲历与淬炼,表现是直白与通透。两者的交汇,非但没有格格不入,反而奏出了一曲更丰富、更深刻的生命交响乐。 特别是阿娇几个触动人心的反问,是她将个体经验升华为普遍生命智慧的瞬间。问题之所以能触动孟岩,或许是因为这些问题超越了疾病的特定语境,直指一个更本质的诘问:人应当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脆弱与终结,又如何在此刻全情投入地生活。她的反问轻轻掀开了日常琐碎覆盖在生命之上的薄纱,让对话的双方和听众都得以瞥见那些最原始也最珍贵的真相。 这场对话的可贵,在于它避免了单一的叙事,没有止于对苦难的悲情渲染,也没有沦为空洞的励志鸡汤。孟岩的谨慎守护了对话的边界与尊严,阿娇的坦然则赋予了它深度与真实。孟岩作为一种真诚的底色,衬托并凸显了阿娇的力量与光芒。这是一种善良与勇气的相互映照和彼此成就。节目中间的所有留白、间隙和停顿的噪点颗粒感远远胜过丝滑和完美。
Dwight
1个月前 上海
313
她没有提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那我也不提,就在这里叫她阿娇。
是平凡无奇的小可爱呀
1个月前 福建
268
这期播客,孟岩没接住阿娇,或许是因为阿娇的“特殊”,孟岩在提问或表达的过程中带着小心翼翼。 人物专访中,阿娇说“不能因为自己不是那个,最后能够生火取暖的人,就放弃捡柴火……”,但我想对阿娇说“生活中没有那么多一定,或许可以轻松点”。 以上,看似在说孟岩阿娇,也是在说自己。希望自己可以不用那么小心翼翼的在意别人,也希望自己放松点。 最后,祝福阿娇,祝福孟岩和他的听众们,天天平常。
子午_QlKP
1个月前 甘肃
247
2:17:41 不知道为什么,听完这期播客会有一种莫名的悲伤,不只是对阿娇,更是突然感觉到过去对自己的生命不够尊重的悲伤,生命可以璀璨如歌啊
Betterme小玲子
1个月前 山东
203
听完孟岩前面的独白竟然泪目了,真好~
明知山有吴
1个月前 山东
194
在一种震撼之中听完了整期播客。很难用语言去表达,但我又实在太想和孟岩,想和阿娇隔空对话。结尾时阿娇对于「无人知晓」的形容太准确和敏锐了,这也是我唯一会反复收听的播客,每一次进入都像是加入了那场对话的空间和时间,是一间能够让我完全沉浸进去,产生心流体验的房间。感谢孟岩,也感谢阿娇带来一场这么精彩的对话。本来想用艺术家这个形容,但我觉得一个更贴切的描述是,你们都是把自己的人生活得像一种艺术的人,艺术是关于美的、关于创造的、关于人类永恒母题的。感觉再多的表达都是多余的,但仍然想传达对两位的敬佩和感谢。我也一度认为「无人知晓」未来更新会很缓慢了,就像《鱼不存在》那期某个留言打趣说的:新一期播客确实存在,但它就在过去的每一期播客当中。似乎很多话题都已经聊得足够深,探索得足够远了。但今天阿娇还是带来了极其极致、极其精彩、极其美的新一期内容,又给我创造了一间新的房间。感谢阿娇,祝福阿娇🌔
Zoe在旷野
1个月前 辽宁
161
听完的感觉是,孟岩被他的死亡焦虑卡住了,看不到阿娇。
CyberDiver
1个月前 江苏
138
阿娇说: 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她的最后一个微博会是——我去去就回。 我希望晚点见到这句话,越晚越好
许许许诺
1个月前 上海
119
1:51:40 听到后面,听感像是阿娇在给孟岩做一个1v1的心理咨询 那10分钟里,感觉像是一位学徒在向智者告解 很奇妙,很奇妙👌
傅睿灯
1个月前 上海
107
1:23:09 这是我第一次在播客里听到大段的空白,这是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切切实实的在场。
沙滩向日葵Cindy
1个月前 上海
97
1:18:00 听到这里,我也跟孟岩有同样的感触,阿娇有没有对自己这么好。一个人把一个社会议题背在身上,努力地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发声,没有人必须应该交付这些,如果只是站在阿娇身边的朋友的角色,会心疼,因为互联网上面对这样的善良和真诚也总有恶意;同时如果这件事她认定了必须要“交付”,会更希望能有更多人切实的支持,因为这是最好的帮助,至于是否真的对自己好这件事,在确认要做的那一刻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了。
东方df
1个月前 陕西
96
这期播客让我听到了孟岩老师的“缺点”,和以往的波澜不惊,秩序井然相比,在阿娇老师的故事里,他没法放下病人标签,以超脱的的姿态来展开这场讨论。这可能是整期节目的遗憾,时时刻刻的小心翼翼布满其中。但我又在想,这种无法应对,节目里一次次的留白,对生命终极之问—死亡的手足无措,又让我认识到了,过去采用仰视这种视角来收听节目,会有很多视野的缺失和思维的懒惰。这期节目一次次触动了我,还是让我在抗癌病人之外了解了更多阿娇的侧面,虽然只是惊魂一瞥,也让意外地更贴了近孟岩这个人本身,而不是符号化的认定为“一个优质内容的输出者”。
AKUMA689
1个月前 美国
96
知道柱子哥的时候我正是骨髓移植后身体最虚弱的时候 那时我生死未卜 一点力气没有 非常虚弱 我真的嫉妒她就连患癌也可以这么卷 创业 旅游 积极的治病 而我只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说实话让我自己觉得自己更没用 非常沮丧 更因为生活中很多其他的事很长一段时间抑郁了很久 现在恢复的七七八八了 听到这个播客意识到柱子哥和我一样都叫阿娇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醋溜锅包肉
1个月前 北京
82
1:05:52 我喜欢每一段被留下来的空白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