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6分钟
播放:
52
发布:
3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加密行业当下的关键共识与趋势有哪些?


所有新世界的建立,起初都是叛逆,终究归于秩序。在加密货币从匿名自由走向制度共融的进化中,人类正在重新发明信任与规则。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虽然加密资产行业充满争议,但在动荡与探索中,一个新的行业秩序正在浮现:从稳定币监管链上链下融合,从机构进场用户教育,从技术基础设施的演进到DeFi创新路径,各方力量逐步达成一套“软共识”。本文总结当前加密行业的六大核心共识及未来趋势,试图刻画这场从“去中心化理想”走向“制度性共识”的演化逻辑。无论你是投资者、开发者、还是政策制定者,理解这些共识,或许能更好地把握加密时代的走向。



共识一:稳定币需要受到严格监管和透明化


近年来,无论业界领袖还是各国监管者,都认识到稳定币已具有系统重要性必须“阳光化”才能长远发展。


这一点在监管推进上体现最明显:美国、欧盟、中国香港等纷纷制定专门法规,要求稳定币发行人持有安全储备、定期披露信息、取得牌照运营。


例如美国GENIUS法案和香港《稳定币条例》几乎同步推出,就是一种监管竞赛的趋势。


行业协会和龙头公司也在主动配合:Circle等公司呼吁建立储备审计标准,Tether虽不情愿也开始月度简报以增强透明度。可以说,“有币可查、有金可兑”已经成为稳定币行业的底线共识。谁越规范透明,越容易赢得用户和机构信任,反之不透明者将被市场淘汰或被监管驱逐。


这个共识甚至扩展到交易所,要求公开储备证明也成为用户选择交易平台的重要考虑。


总体趋势是,“黑箱操作”在加密主流领域行不通了:未来头部稳定币发行方可能像银行一样接受审计监管,用户也要求越来越高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共识二: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将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


早期加密社区流行“另起炉灶颠覆华尔街”的观点,但现在更多人认识到,新金融体系并非平地起高楼,而会逐渐与传统金融融合渗透。Visa、摩根大通等传统巨头拥抱区块链就是明证 。


共识在于: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可以强化传统金融,而传统金融的资源可以成就区块链应用。


因此,合作共赢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而不是零和对抗。现今趋势表明:


支付领域在走向链上链下结合:稳定币提供了银行系统之外的支付轨道,但最后一公里还是往往接入银行卡/商户收单网络。未来或许大部分跨境交易在链上settle,本地结算在银行完成,一个交易有可能一半链上、一半链下协同处理。


• 传统资产证券化、基金开始在区块链上发行,如欧洲投资银行已经在以太坊发行数字债券。大银行的共识是区块链能提升结算效率降低成本,所以有越来越多试点


交易所融合:传统证券交易所研究发行代币化股票,币圈交易所则寻求拿证券牌照提供股票交易服务。两边业务线互相渗透,终将出现可以同时交易股票和加密资产的合规平台


该共识还延伸到监管层:国际清算银行(BIS)等机构提出“嵌入式金融”的概念,愿景是将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代币资产统一纳入现代金融体系框架。中国的BSN网络也是想构建传统IT系统与公链互操作的基础设施。融合共生的趋势已不可逆,曾经壁垒分明的加密世界和传统金融正逐渐交叉成一个数字金融整体。


共识三:机构参与度将持续提高,市场将更加成熟稳健


这一点从各类调查和资金流向能看出:


越来越多机构视加密资产为正常投资选项。币价在经历多轮暴涨暴跌后,波动率整体有下降趋势,2020年前后比特币波动率已降至与部分新兴市场货币相当)。


同时,市场深度和交易机制也成熟许多,有了期货ETF等产品来帮助对冲风险。这背后就是机构做市和投资的力量在起作用。


行业共识是:合规机构的进入有助于驱散过去的“狂野西部”氛围,提升整个市场的可信度和稳健性。


因此,主流声音不再抗拒华尔街,而是欢迎其进场。连一些原教旨的比特币支持者如今也期待ETF通过,以吸引养老金和主权基金进来抬升价格。可以预见的趋势是:


• ETF等金融产品陆续面世,让传统资金更方便涉足。据传美国可能在2024年批准首批现货比特币ETF,这将是里程碑事件,使得资金入市门槛大幅降低。


银行托管和发行趋势:欧美已有银行获得数字资产托管许可,不久的将来可能银行直接发行自有品牌稳定币或代币产品。


机构服务完善:已有公司提供保险、审计、合规软件等专业服务针对机构客户,这些会降低机构顾虑,从而吸引更多入局。


随着机构占比提高,市场波动可能进一步收敛,极端行情减少。这对于有长期投资意愿的用户是好事,但对习惯高波动赚钱的短线客来说意味着红利期过去。


总的来说,市场正从散户驱动转向机构主导,像其他成熟市场一样。当然,crypto仍保留一些独特之处,但大方向的共识是趋于成熟规范。


共识四:区块链将成为新一代基础设施,应用前景广阔


尽管币价有起伏,但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承认区块链技术的潜力


这已经是全球科技和金融界共识:分布式账本在多行业有用武之地。因此,各国政府和大公司纷纷布局:


央行共识:据IMF统计,超过100个国家央行在研究CBDC,十余个已试点发行。这说明各国承认了数字货币的效率优势,不愿在技术上落后。


企业共识:Walmart、IBM等500强用区块链改进供应链管理,安永等会计事务所开发区块链审计工具,连社交巨头Facebook曾投入重金搞Libra。各行业都有人相信区块链+可以带来改进,哪怕暂未成熟,也要提前积累。


开发者共识:全世界范围内,学习Solidity等智能合约开发的人数迅速上升,各大学纷纷开设区块链课程。Github上区块链相关开源项目活跃度很高,说明技术人才对这一领域看好并投入热情。


可以说,区块链作为数字时代的信任基础设施这一点,已在一定圈子内达成共识。


政府视之为提升国家金融和数据安全的抓手,企业视之为提高协作效率的新IT架构。


未来趋势是区块链与物联网、AI、大数据等结合,拓展更多应用场景,例如供应链金融、防伪溯源、数据存证等。对于普通投资者,这意味着长远看,有真实应用落地才能支撑代币价值。市场正从炒作概念转向关注实际用户量和业务量。因此那些公链和项目若能抓住产业落地机会,其代币有可能跨越牛熊走出上升曲线,而纯靠讲故事的项目将逐渐被边缘化。这与互联网泡沫后的发展类似:幸存者皆因有真材实料。


共识五: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代币经济将持续创新,但需要良性监管


经历多轮试验,DeFi已被证明可以提供许多传统金融服务的替代方案,借贷、交易、衍生品等。而且有些方面更高效公平,任何人都可参与,无地理限制。


因此行业共识是DeFi是未来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不会因为短暂乱象就销声匿迹。相反,它会进化得更安全合规。


例如去年的黑客潮促使DeFi项目大幅提升安全措施;某些DeFi开始引入合规模块,限制高风险地区地址参与,以满足监管要求。可以预见监管者也不可能完全取缔DeFi,而会寻求将其纳入一定监管范围。


趋势上看,未来可能出现合规DeFi的概念:KYC后的地址才能深度使用,有黑名单过滤,但协议执行保持透明和自动。这种混合模式或许是妥协解。


还有个趋势是CeFi(中心化金融)与DeFi界限模糊:很多中心化机构借用DeFi协议提高收益(如Celsius曾将用户资金存入DeFi获取利息,虽最后出事但模式被采用过),反过来一些DeFi协议也寻求被传统机构使用。


一个例子是Aave推出机构版Aave Arc,允许KYC后的机构参与,这就是融合方向。


大家共识在于,完全无视监管的DeFi走不远,但DeFi的创新不能被扼杀,需要给条活路,让传统金融规范逐渐渗透其中。毕竟,DeFi的去信任化和自动化优点太突出,一旦安全性提升,将极大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这是无人希望错过的红利。


共识六:用户教育和保护需要加强


经历过大起大落之后,社区普遍意识到,加强用户教育、保护消费者权益对于行业长远健康非常重要。


早期加密圈存在“韭菜论”,对新手亏损持戏谑态度。


但随着规模扩大,这种心态在改变。交易平台、媒体、自媒体KOL都更注重向新人提示风险、普及知识,以免重蹈散户盲目涌入被收割的恶性循环。


共识是:如果大众只把加密当赌场,最后监管会取缔它,只有让用户理性参与、产品合规运营,行业才能成为真正的资产类别被社会接受。


因此我们看到:


• 越来越多投资指南、合规教育内容出现,交易所等也举办讲座培训,提高用户知识水平。


• 行业内部自律加强,比如不少头部交易所已限制高杠杆倍数,主动下架某些高风险产品,以降低用户风险敞口。


• 一些地区(如欧盟MiCA框架下)要求服务商必须有消费者保护措施,否则不给执照。


长远趋势是,加密投资将像股票期货一样,有完善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风险揭示。也许未来购买衍生品或高杠杆交易需要考试或资格审核。尽管会牺牲短期交易量,但行业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比一时繁荣重要。这种共识反映出市场自我调适成熟的迹象。


综上所述,加密货币与稳定币行业虽然新兴,却已在透明合规、融合传统、机构入场、技术创新、用户保护等方面逐步形成共识。这些共识引导着当前的主流趋势:监管收编、科技赋能、生态融合。未来几年,我们预计:


• 法规框架在主要经济体全面落地,稳定币发行和交易所运营走入持牌时代。


• 金融巨头进一步深耕区块链应用,数字资产产品线丰富,与传统资产界限变模糊。


• 稳定币规模继续扩大,但更分散化,多种法币锚定币出现,甚至由国家支持的稳定币问世(如香港可能有官方背书的HKD稳定币)。


• 加密市场波动逐步收敛,但总市值可能持续增长,尤其如果下一轮经济周期利好风险资产,加密有望受益,主流币和主流稳定币的地位更加巩固。


这些趋势指向一个结论:加密资产正从边缘走向主流。


行业共识是,它不会重演郁金香泡沫那样湮灭于历史,而会像互联网一样最终融入人们生活,只是以什么形式、由谁主导的问题。对于投资者,这既带来巨大机会,也意味竞争升级和规矩增多,需顺应趋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全球先锋报观察到


真正危险的不是监管来临,而是行业自己没有规则。


当“去中心化”遇上“主权治理”,真正能穿越周期的项目,不是最自由的,而是最透明、最适配现实边界的。自由并非无序,自律才能自强。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