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的基金最近重新限购了!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自8月11日起单日单账户限购10万元。
从医药板块整体陷入调整,到今年逐渐走出趋势行情,差不多经历了4年多的时间。对于当初在医药火爆的2020年布局了相关概念的朋友们来说,真的很不容易。
据Wind,下半年以来,大批基金又开启了限购,比如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诺安多策略等涨幅较大的基金!
毕竟市场确实挺热闹,时隔10年之后,两市融资余额再度突破2万亿元。复盘历史,仅在2015年5月20日—2015年7月1日这个时间段里,市场融资余额超过2万亿元。
百花齐放
但凡跟药这个字沾边的,今年大部分表现还是不错的。
比如化学制药。据Choice统计,今年1月至7月,139只相关股票中(剔除ST),仅有12只股票收跌。
中药相关概念公司,相较其他种类,表现不能算优秀,但概念里超半数公司表现也不错,仅有18家收跌。
生物医药概念里,创新药走出趋势性行情,接连有“出头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比如前段时间大涨的舒泰神。
这家公司虽然业绩不怎么样,但舒泰神此前表示,多个在研项目所对应的多项适应症在持续推进临床试验中;公司研发管线中有部分临床前在研项目持续推进,让市场对其基本面有了向好的预期。
利好都赶在一起了
2020年,是医药概念百花齐放的日子,有200只医药股股价在2020年为正,上涨医药股数量占比达到64.94%。万泰生物、英科医疗是当年的大牛股。
这种甜蜜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进入2021年,集采政策、创新药研发受挫等因素影响下,让医药股调整了四年的时间。
不过,好在万事万物皆有周期,物极必反的逻辑适用于任何领域!哪一个条件的改变,都有可能成为板块反转的动因。如果多项利好层层叠加,那么市场的预期可能大概率会更好。这两年的政策倾斜,主要集中在创新药领域。
政策方面,去年国内推出了一系列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对创新药审评审批等环节作出了优化规定。到了今年,在支持创新药发展方面,政策重点聚焦于支付领域,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另外,2019年,创新药在医保支出中的占比仅约为0.29%,到了2023年,这一占比已攀升至3.19%。
此外,国家对于医药控费的口径有所松动,医保局推出“创新药首发价格保护”政策。今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43款创新药(中国企业占40款),同比增长显著。
基本面上,创新药领域的商务拓展(BD)越来越多。在生物医药行业,这类交易主要涉及创新药相关的权益转让、合作开发等商业活动等。
过去一段时间内,BD交易颇为冷清。首付款金额不仅参差不齐,而且大多数交易容易不了了之。但近两年来从交易金额来看,BD虽然单笔交易的数额没怎么变化,但交易数量却迎来增长。
据东吴证券数据,2024年中企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数量达94笔,总交易金额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总首付款达41亿美元,同比增长16%,数量与金额均创新高。今年上半年,License-out交易共计72笔,交易总金额达600亿美元。
毕竟,创新药研发成本高、周期长,通过BD交易,尤其是License-out交易,企业可以获得首付款来缓解资金压力,还能借助合作方的资源和渠道,加速商业化。尽管后续依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但这些已经实现的金额带来了估值的修复。
除了创新药,AI在医疗上面的应用,也对相关概念有所助力。不管是中药、医疗,都争相接入AI大模型,与华为有所合作的塞力医疗此前更是受益于此。
该歇歇了?
今年以来,截至7月,基本都是创新药的主场,走出了一波趋势。随着相关基金的限购,其实市场上不少机构也开始提示,医药可能得歇歇了。
参考2020年,彼时A股虽然整体呈现上行态势,但受到第三批药品集采启动以及美国对中国CXO企业实施制裁等因素影响,医药板块在短期内出现了一波回调。另外,部分创新药企前期涨幅较大,不排除有资金选择获利了结。
所以,这次从资金面来看,就看市场目前的合力怎么样了,能调整多久,谁都说不好。
目前中报季,有些药企业绩表现不及预期,可能会加速内部的分化,引发市场对其创新能力的担忧。像头部的一些企业,百济神州、甘李药业实现扭亏为盈或净利润翻倍,表现不错。
此外,美国关税政策虽对实际业务影响有限,但短期内也可能压制市场情绪。从另一个角度看,关税可能催化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布局。
大家都拼命研发新药,搞BD。新药研发周期长,而且不确定性高,这在未来也是个潜在的风险。上半年BD机会多,下半年机会如何得进一步观察。
不过,开源证券认为,创新药驱动制药板块开启新周期,创新药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价值。一旦创新药研发成功并上市,往往能够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品牌效应和市场的提升。
中信证券表示,2025年下半年医疗健康产业的业绩和估值修复趋势将较为确定,同时分化也将更加明显,拥抱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
另外一些细分领域,比如消费医疗领域,如医美、口腔、眼科等,与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密切相关。开源证券认为,在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居民消费信心增强,对消费医疗的需求也会逐步回暖。
医药涵盖的范围和细分品类比较多,所以内部可能会出现时不时的轮动。不知道大家的医药投资怎么样?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