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到隋炀帝在江都因为不想回老家,被手下的人造反干死了。实事求是地说,公元618年的天下,他即便是想继续旅游,或者回到大兴城退休养老,那都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天下皆反。
一
我小的时候,听过一个评书,是单田芳老先生讲的,叫《隋唐演义》,根据清朝褚人获写的同名小说和后来无名氏的《说唐》创造出来的。虽然这个评书和历史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当年的精神享受至今还记得,可以说是绕梁三十年,余音尚在。我记得老先生用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道烟尘”来形容隋炀帝杨广死后的天下,虽然夸张,但并不离谱。
在这些茫茫多的造反者里面,有三股势力最大,分别是江淮一带的杜伏威,河北的窦建德和河南的瓦岗军,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瓦岗军。
83-1 隋末农民起义图(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前面我们说过,它是公元611年,因为不满隋炀帝横征暴敛去打高句丽,由河南人翟让创建的一只反隋力量,因为在河南瓦岗山安营扎寨,又名瓦岗寨。由于这群造反派靠近隋炀帝挖的那条运河永济渠,就专门抢过往的船只,什么政府的运粮船,老百姓的商船,逮着一个算一个,和土匪也没啥区别,如果就这样下去,我们今天可能连它的名字都懒得提及。
但是到了公元616年,随着一个人上了瓦岗山,事情就不一样了,此人就是李密,当年和杨玄感一起造反的那位同学,他在隐姓埋名几年之后,跟着另一个造反派,山东好汉王伯当,一起投奔了瓦岗寨。
李密同学上了瓦岗寨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一个朋友程咬金拉来入伙。这位程咬金实际上是一个官二代,从他祖爷爷开始,他们家就在北齐的政府里当官,后来无论是北周,还是大隋,他们家也都混得不错,他爹程娄的官职是济州大中正,中正官自然是管考核提拔人才的,相当于在现在的组织部当差,那是相当滴可以。
到了隋末天下大乱,程咬金就组织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用来保护自己的家族,具体他和李密是咋认识的,史书里没说,不过这个程咬金加入瓦岗军之后,就和王伯当一样,成了李密的心腹。
顺便说一下,程咬金这个名字可能只是他的一个小名,人家长大之后叫程知节,字义贞,不仅雅致,还有寓意,但我们这里还是叫他程咬金,因为这个名字太出名了,一说大家都知道。这哥们也并不用大斧子作兵器,他的武器是一把槊,那玩意儿更像一把大长枪,是古代重骑兵的标准武器。《隋唐演义》里说他就会三板斧,打仗全靠运气,基本全是瞎扯,这哥们的政治智慧比一般人高出不是一点半点,我们后面会说到。
有句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说的就是人才这玩意儿,就怕比较。李密和程咬金上山之前,翟让已经很牛掰地当了五六年的大哥,团队搞得也不错,可是李密一来,高下立判。
此人先是建议翟让,从运河抢劫队转移到城市掠夺者,咱不干那些小打小闹的玩意儿,要玩就玩大的,比如说攻打荥阳周围的各个县城。很快,这个作死的改变就成功地吸引了隋朝将军张须陀的注意。张须陀组织了大量军队来讨伐瓦岗军,翟让这时候吓得半死,但这个大老粗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正是李密的谋划。他对翟让说,“须陀勇而无谋,可一战而擒之”,果然,在李密的精心指挥下,瓦岗军只用了一战,就打败并且擒杀了张须陀。李密顿时是声名鹊起,变成了神仙一样的人物,他在瓦岗寨也有了自己的一支军队,号称蒲山公营,因为他家的传统爵位就是蒲山郡公。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17年,李密又袭击了洛阳附近最大的粮仓,兴洛仓,并且打开粮仓,让附近的老百姓免费来拿粮食吃。这个举动让瓦岗寨得到了人心,四周来参军的青壮年不计其数。随后,他又率部打败了隋朝大将刘长龚,在这之后,中原地区造反派里,以李密的名声最响。
翟让本来就是一个厚道的人,看见这样的情景,他做出了一个抉择,主动地把瓦岗寨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李密也没客气,封自己为魏公。虽然名号是公,但祭天,立庙,建立国号,一样也没少,这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称号定义为魏公括号等于皇帝,括号完毕。
翟让虽然主动地交出了权力,但他既没有光荣退休,也没有安享晚年,这哥们后来还是被李密给整死了,而且这事儿就发生在他交权之后的两个月。至于说李密动手的原因也很简单,即便翟让是心甘情愿地奉李密为老大,自己没野心,他原来的那些老部下还是有很多人不甘心的,比如说单雄信徐茂公等人,他们现在等于是比李密这个后来入伙儿的人低了两级,而翟让就是他们团结在一起的向心力,这相当于是埋在李密身边的一颗炸弹,问题是李密还不知道这玩意啥时候爆炸,那为了省事,就只剩下一个办法。
公元617年10月,瓦岗军的创立者翟让在酒席上被李密干掉,所有下属都被打散重新编入不同的队伍。也就是在这一年,志得意满的李密迎来了人生的巅峰,相继有孟让、柴孝和、郑颐等各路起义军和隋朝将领来投降,这里面最出名的就是隋朝的虎贲郎将裴仁基父子,在这位裴老爷子的队伍里,有一个人,后来在老百姓心中也大大地有名,那就是秦琼秦叔宝。
二
秦琼是山东济南人,史书上记载他先后在隋朝大将来护儿、张须陀手下任职。张须陀被李密干死之后,他就跟了裴仁基,这一次和裴仁基一起投降了李密。至于说各种演义之中的秦琼卖马,然后认识了单雄信王伯当,我在史书上没看过,也不敢瞎说。不过他归降李密之后,和程咬金一左一右,成为李密8000禁卫军的两大头目应该是事实,《旧唐书》上记载李密曾经无比自豪地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秦琼和程咬金确实是那个时代武将的佼佼者。
到了这个地步,李密也不用遮遮掩掩了,他命令手下一个叫做祖君彦的家伙写了一篇檄文,公开讨伐隋炀帝,进逼洛阳,这就是后世非常有名的《为李密檄洛州文》。祖君彦不愧是一个大才子,这篇战斗檄文写得是铿锵有力,荡气回肠,在古往今来的造反大字报里,排名也应该在前三名。
隋炀帝在后世的名声之所以那么差,这篇檄文可谓是功不可没,它历数了隋炀帝十大罪行,真假参半。比如说弑父杀兄,强奸自己亲妹妹,杀兄是真的,杨勇确实是死在杨广手里的,可是弑父就存疑,杨坚老头儿咋死的,现在也不知道,而强奸亲妹妹兰陵公主那就是胡扯,但老百姓哪里知道真的假的,只要能成功地忽悠起来他们的仇恨情绪,你就是说隋炀帝天天强奸老母猪,他们都信。
祖君彦祖大才子在这篇文章里留下了一个千古名句,那就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把南山的竹子全都砍下来,也写不完隋炀帝做的坏事,把东海的水都拿来,也洗刷不完他的罪恶,由此正式诞生了成语“罄竹难书”。
就在李密一边贴大字报,一边信心满满地准备攻打洛阳的时候,一个隋朝投降过来的将领柴孝和对他说了一番话,大意是,关中那地方有高山和黄河为屏障,当年项羽把那个宝地留给刘邦,结果是刘老幺当了皇帝,项羽只能去死,现在您李密不应该打洛阳,而应该带领精兵良将占领关中,直取大兴城。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六年前,当杨玄感造反的时候,李密给他的上中下三策,其中的中策就是占领大兴城,现在柴孝和同样给了李密这个建议,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可惜的是,李密却没听,为啥?他给出的原因是,我手下的几十万兵马是山东人,都是强盗出身,他们在打下洛阳之前,是不会跟我进关中拼死打仗的。
……
李渊造反之后,之所以能这么快就从太原打到关中,并且拿下了大兴城,和一个女人有很大关系,那就是他的宝贝闺女,平阳公主。
你千万不要认为我们一说到女人的功劳,就指的是在床上,这次有点儿不一样。事情是这样的,李渊举兵的时候,平阳公主和她老公柴绍柴大官人正在大兴城,关键时刻,她让老公柴绍赶紧离开大兴去和老爹会合,自己则躲进了小县城,然后散尽所有财产,招募了几百名亡命之徒,先是打下了县城,随后又收降了何潘仁、李仲文等地主武装,最后手下竟然形成了一支7万多人的队伍,号称“娘子军”,今天我们经常说的娘子军一词,出处就在这里,这一年,平阳公主还不到20岁。
她领着这支队伍先后攻下了无数关中要地,牵制了隋军很多力量,为他爹李渊西进关中夺取大兴城扫除了障碍,史书上称之 “勒兵七万,威震关中”,把他爹李渊高兴得差点没哭出来。建国之后,封宝贝女儿为平阳公主,在李渊面前,她比很多男人说话都要好使的多。
后来平阳公主死后,和男人一样,得到了一个谥号,叫做昭。谥法上讲,明德有功是为昭,她可以算是名副其实,此人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女性,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典型代表。
书归正传,公元617年,李渊父子,确切地说,是父子和父女,占据关中之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拥立隋炀帝12岁的孙子杨侑为帝,你要知道,这时候杨广可还没死,正在扬州照镜子,李渊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干啥,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自然是准备操纵小皇帝,最后篡位夺权。不过李渊还是给了表弟杨广一点儿面子,遥尊他为太上皇,那意思就是请您退居二线,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就这样,当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司马德勘这些人勒死隋炀帝之后,面临的天下形式就是,李密的瓦岗军和隋朝大将王世充的洛阳军团正在洛阳城下死磕,河北的窦建德和关中的李渊一东一西,蠢蠢欲动。
宇文化及的任务是,带着江都造反派们回去关中,问题是,他回得去吗?答案很明显,是回不去。这批家伙一个比一个蠢,领头人宇文化及在这种关键时刻,居然掠夺了2000多辆牛车,专门拉那些从隋炀帝手里抢来的珠宝和女人,弄得士兵怨声载道。按理说,这样愚蠢的领导不难搞定,可是他手下的司马德勘、赵行枢和陈伯图等人先后尝试杀掉宇文化及,愣是没有一个成功的,反而被宇文化及所杀,不过,只要宇文化及一直宣布自己拥有那2000车财宝和女人,这种内讧肯定会持续下去。
同一时间,李密、窦建德这些山大王既想要宇文化及的财宝,也想要他的命。公元618年7月,李密军团和宇文化及在黎阳粮仓附近展开激战,花花公子宇文化及哪里是李密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彻底被打败,带着不到2万人跑路,最后看到大势已去,长叹了一声:“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反正一辈子总是要死的,为啥不当一把皇帝过过瘾?于是这哥们毒死了自己立的假皇帝杨浩,坐上了龙椅,穿起了黄袍。
但是运气这玩意,不会因为你穿件黄袍子就变好,接下来,宇文化及又被唐军李神通,齐州王薄洗劫了一番,最后河北的窦建德砍下了他的脑袋。这还没完,窦建德这个人,很会废物利用,他没有浪费宇文化及的这个脑袋,而是把这玩意仔细用盒子装起来,和一个人一起,打包送给了北方的突厥人。具体地说,是送给了突厥的王后义城公主,这个义城公主我们前面说过,是隋文帝用来和突厥和亲的一个宗室女,一辈子对隋朝忠心耿耿,还救过杨广的命。
那么,和宇文化及脑袋一起被送过去的那个人是谁?这就是隋炀帝的老婆萧皇后,她在江都简单安葬了隋炀帝之后,就被宇文化及带着北上,这时候落在了窦建德手里,而窦建德对自己的北方邻居突厥人是怕得要死,义城公主听说堂哥隋炀帝死了之后,堂嫂萧皇后还活着,就点名要这个人,那给窦建德十个胆子,他也不敢不给。
萧皇后从此在东突厥住了下来,一直到后来突厥被唐太宗李世民灭掉之后,萧皇后才又回到了中原。我这里必须表示一下我对这个女人的佩服,萧皇后以她的大气,温婉和外柔内刚赢得了包括造反派宇文化及在内所有人的尊重。贞观21年,也就是公元647年,当她以81岁的高龄去世时,唐太宗李世民大帝恭恭敬敬地,把她和隋炀帝合葬在一起,也算是得了一个善终。
不过在《隋唐演义》和《说唐》这些小说里,这位萧皇后却变成了另一个人,名字变成了萧美娘,先是杨勇的老婆,又被杨广抢了去,做了皇后,后来又调戏唐太宗李世民,最神奇的是,据说她和李密也有一腿,当然,按照现在的史料来看,这些全是瞎白话。
至少,那时候的李密就正在跑路,没时间,也没能力和萧皇后上床。事情是这样的,自从李密打败宇文化及之,这后哥们就骄傲起来,甚至觉得洛阳城里的王世充也是一个废物,自己可以轻松加愉快地干死他,连工事和堡垒都不修整了,同时对下属非常傲慢,导致瓦岗军整体战斗力急剧下降。
最后的结果就是邙山脚下一场大战,李密一败涂地,手下的秦琼、程咬金、裴仁基、单雄信等人纷纷被俘之后投降了王世充。搞到最后,李密只能领着残兵败将,开始跑路,一路狂奔西去,投奔了关中的李渊。
这一年是公元618年末,就在几个月之前,陕西大兴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是什么?我们下集再聊。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