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1. 苻坚弘儒教之风,前秦才得以大治吗?丞相王猛果真“功盖诸葛”?
2. 前燕有一段怎样的历史?
3. 前秦、前燕、东晋怎样成为鼎足之势?
4. 苻坚怎样灭前燕攻东晋,欲一统天下?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到五胡里面的第三胡,氐族人苻生因为天生就是一个神经病,被自己的堂弟一刀给咔嚓了,这个堂弟的名字叫苻坚,五胡里面公认的伟大君主。他在长安闪亮登场的这一年是公元357年,还不到20岁,这个岁数搁在现在,那还是向父母要钱,到处骗女孩子的年龄,可人家苻坚已经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这里有一件事要交代一下,这哥们并没有登基当皇帝,而是自称为大秦天王。这个呢,是一种很取巧的叫法,因为根据孔老夫子编写的《春秋》,天王就是天子,比如说“天王正月”“天王入于成周”,指的都是周天子,同时我们也知道,秦始皇创造出来的皇帝称号,就是为了取代天子这个称呼的。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天子、天王、皇帝这三者在中华文化圈子里,实际上是可以互换的。这样一来,称呼自己为天王,那就既显得谦虚,不高调,同时还可以享受皇帝的待遇。这也是为什么在五胡十六国的这段时间,包括石虎、苻坚在内的很多枭雄,都喜欢称自己为天王的原因。
不过只要你去翻翻历史书,看看他们平时说话的腔调,那就露馅了,因为这些家伙都自称为朕,这可是秦始皇他老人家第一道诏书里严格规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自称。顺便说一句,后来清朝有一个造反派大头子叫洪秀全的,在他的太平天国里,他就自称为天王,你现在知道了,那个称号也不是瞎起的,无论是五胡,还是洪秀全,归根结底,都是孔老二的好学生。
一
言归正传,苻坚所在的氐族是中国境内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起源应该是今天四川的松潘高原上,孩子越生越多之后,就分散定居在四川西北部、甘肃、青海等地区。各个部落基本上都是大老粗,识字的都没有几个,但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八岁的时候,苻坚忽然和爷爷苻洪说想请一个家教,学习中原的儒家文化。苻洪惊奇之余自然是喜出望外,说我们这些粗人平时只知道吃肉喝酒打架,这个孙子居然想学习,做一个文化人,这就是我们家的宝贝啊,《晋书》上说“欣然许之”。
长大之后的苻坚不仅仅是一个汉学专家,对汉文化的热爱也丝毫没有减少,没事的时候就去太学里溜达。太学也就是今天的大学,这哥们可不是为了作秀,而是去和那些大学老师以及学生们开讨论会,研究儒家经典,他问出来的问题,经常让对方目瞪口呆,答不上来。
于是,这家伙就很得意,有一次甚至感慨说:“朕一月三临太学,庶几周孔微言不由朕而坠,汉之二武其可追乎?”意思就是我这么频繁地到太学来聊天吹牛,总算是没有把周公和孔子的学问在我的手里丢掉,应该可以比得上汉武帝和汉光武帝了吧?前面说过,皇帝问这种话,就是为了让你拍马屁,周围的博士们自然是三呼万岁,说没有您,儒家学问就断绝了,汉朝的两位武皇帝咋能和您相比。虽然这话肯定是阿谀奉承拍马屁,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苻坚对于儒家文化和汉文明是有贡献的,史书上说“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也是对他重视教育,开设学校的一种客观肯定。
当上天王之后的苻坚,毫不犹豫地给自己选择了一位汉人的丞相,名字叫王猛。在中国历史上,这位王猛是一位绝对的猛人,有人甚至说他是“功盖诸葛第一人”,也就是比诸葛亮还牛。
你要是说,不对啊,这个猛人,俺咋没听过。那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后来没人替他吹牛,既没有小说,也没有戏曲,那自然没办法和诸葛亮这样的超级网红相比。不过在一些学者眼里那就不一样了,台湾学者柏杨在他的名著《中国人史纲》里,把王猛和商鞅、诸葛亮以及王安石等人并列,称其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六大政治家之一。
69-1 王猛画像
那么,这位王猛干了啥,为啥地位这么高?
简单地说,他辅佐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而且是五胡十六国结束之前唯一的一次大统一。
王猛,字景略,出身贫农,是不是赤贫阶级,吃了上顿没下顿不知道,不过在那个人不如狗的时代,他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在山里隐居的老师。拜师之后,他一边种地读书,一边观察天下大势,随时准备大干一场。
29岁那年,南方东晋的桓温第一次北伐,打到了长安的边上。王猛觉得机会来了,就穿着麻布短衣,也就是当时农民的标准制服,去见桓温。在东晋的军营里,王猛一边抓着身上的虱子,一边旁若无人,侃侃而谈天下形势,希望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桓温和当时东晋的将领们先是看傻了,然后是听傻了,这哥们讲得实在是太精彩了,这个故事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叫“扪虱而谈”,说的是一个人不拘小节而有才华。周恩来总理上学的时候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句叫“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说的就是这个典故,也是我最喜欢的诗句之一。
这么有才华的王猛自然是桓温争取的对象,可是当桓温撤军,邀请王猛和他一起回江南的时候,王猛却拒绝了,据说是他的老师不同意,但这个呢,肯定是扯淡,是借口。王猛去见桓温就是为了推荐自己,怎么会因为自己老师的意见就不跟着桓温走,让我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没看上桓温。中国有句古话,叫良禽择木而栖,王猛见桓温,既是推销自己,也是面试桓温,看看对方是不是一个以匡扶天下为己任的雄主,比如刘老幺和刘大耳那样的,可惜的是,在王猛眼里,桓温不是这类人,幸运的是,王猛后来还真遇到了这样的人,这个人自然就是苻坚。
王猛在苻坚阵营里的第一个职位是始平县县令。上任第一天,这哥们就用鞭子抽死了一位氐人的贵族,弄得苻坚很郁闷,嫌官帽子太小你就直说,为啥把我的亲戚给干死了?面对苻坚的责问,王猛的回答很坦然:“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国家安定平和的时候,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但国家混乱的时候,就要用严刑峻法。
这等于是明明白白地告诉苻坚,你的这个前秦实在是不咋地,已经混乱到我必须下猛药的时候了。实际上,这里面还隐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对于大部分大字不识一个的氐人,讲道理是没用的,只能用皮鞭。经常去太学吹牛的苻坚自然是听懂了,想了一会儿,对着群臣说了一句:“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王猛就是我的管仲和子产啊,这相当于暗示他认可了王猛的治国理念,那就是以法家为主,兼以儒家的王霸杂用思想。从此之后,他不断地提拔王猛,从县令,到上书左仆射,再到司隶校尉,直至丞相,最后是放心地把整个国家交给王猛去折腾。
既然领导这么信任,那还说啥,挽起袖子拼命干吧。几年下来,前秦大治,史书上说,“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国家强大,全是王猛的功劳。
苻坚这时候也很是感慨,经常说我苻坚得到你王猛,就如同周文王得到了姜子牙,啥也不用干,我只要享清福到老就行了。那王猛肯定要谦虚一番,说您苻天王是周文王,我可不是姜子牙。苻坚说,在我来看,姜太公也比不上您啊,原话是“太公岂能过也”。
你可以说,这对君臣之间在互相拍马屁,但历史事实就是,到了公元369年前后,前秦,这个十几年前还是氐族建立的边陲小国,已经成了江湖上最大的三股势力之一,另外两个就是南方的东晋,和东方的前燕。
二
这个前燕政权,就是前面干死冉闵的那个政权,也是我要说的五胡里面的第四胡,他的创始人叫慕容皝,所属的民族叫做鲜卑。
如果你还记得前面我们介绍过,中国北方最早的少数民族有一个叫做东胡的,这个鲜卑就是东胡的一支。想当年秦始皇时期,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打败,一些人就跑到了东北的鲜卑山,从此之后,这些东胡人就变成了东北银,他们称呼自己为鲜卑人,这个鲜卑山的位置,今天已经没法考证确切位置了,应该是大兴安岭北边的一些山脉。
后来匈奴人被东汉的大将军窦宪给干趴下了,撤出了蒙古草原,鲜卑人里,就有一些人偷偷滴溜出了贼拉冷的东北,慢慢地重新占据了蒙古草原,同时自己内部分化成多个部落。最出名的有慕容部、宇文部,和吐谷浑,当然,还有后来建立了北魏王朝,大名鼎鼎的拓跋部。
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前燕,就属于鲜卑慕容部的,它的创始人慕容皝在公元342年,击败了后赵石虎的20万大军,在今天辽宁省朝阳市这里建立了燕政权,相当于是继承了战国七雄燕国的衣钵和地盘。后来慕容皝的儿子慕容儁继位,在公元352年,他和他那个神勇的弟弟慕容恪带兵杀入中原,干掉了汉人政权冉魏,杀了冉闵,自己正式登基称帝。
八年之后,慕容儁去世,草包儿子慕容暐继位,权力把持在太傅慕容评手里,由于这俩货对车骑大将军慕容垂比较忌惮,就把本来应该属于他的大司马的位置,给了慕容暐的小弟弟慕容冲。一句话,到了这时候,前燕的朝政比较乱套。
三
就在前秦和前燕各自在北方自己地盘上忙活的时候,南方东晋朝堂之上,有一个权臣也正在慢慢地成长。
事情是这样的,东晋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就有很多南渡的士大夫们一门心思地准备北伐,恢复中原。这些人一般都是世家子弟,比如说祖逖,家里世代都有2000石的大官,年薪2000石是郡守这个级别的工资,郡守就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就这样一个官二代,却积极锻炼身体,起得和鸡一样早,鸡一叫唤,他就起来舞剑,给我们留下了“闻鸡起舞”这样的成语,为啥?自然是为了打回老家去,无论是国家的,还是自己家的,都有大片的土地被胡人占领了,如果不能夺回来,那是相当地闹心。但刚刚当上了皇帝的司马睿却不这么想,万一打回去之后俺当不上皇帝咋整?所以他对于祖逖这些人基本是爱理不理的,这事吧,你可以参照后来岳飞的遭遇,但祖逖还算好,没被司马睿干死,最后是自己郁闷而死。
所以,东晋朝廷开始的时候,就是这副鬼样子,士大夫们人人喊着打回老家去,这是民意,可是皇帝和高官们热情不高,这是上意。如何在民意和上意之间玩平衡,这就考验下属的智慧了,桓温,就是在这个夹缝里茁壮成长起来的牛掰人物。
……
可惜的是,统一天下这四个字对于大英雄或者大枭雄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当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说过一句话,叫做“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剑”,后来有人把这句话重写成“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无论是杀人剑还是天下权,其实都是江山社稷的代名词而已,男子汉大丈夫,短短一生,江山和美人两件事成了无数人奋斗的动力。
苻坚也不例外,美人他是有了,甚至雌雄美人俺都不缺,下一步自然就是天下权,尤其是在他灭掉了前凉和代国,彻底统一了北方之后,环顾天下,就只剩下了江南的东晋,在这样的情况下,此人彻底忘记了王猛死之前对他的告诫。
四
公元383年,苻坚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命令他弟弟苻融率领步骑联合部队25万,担任先锋。自己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的主力部队,随后挺进,总共112万,这个数字就算在今天来看,也是一个吓死人的数字,可谓是举国皆兵,从长安出发,准备消灭东晋。
这个时候,东晋的桓温已经去世,掌管东晋朝廷的是陈郡谢氏的谢安,此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以“风流宰相”的称号闻名于后世,这里的风流不是你脑袋里和女人的那点事,而是“数风流人物”的那个“风流”。
谢安,字安石,陈郡谢氏出身,自然也是名门望族,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司徒府里的著作郎,也就是秘书,干了没两天就烦了,于是辞官回家,老子不干了。
那么,不当官的谢安想干啥?四个字,吃喝玩乐。谢家的别墅建筑在上虞的东山,谢安在这里一住就是近20年,当时的人都说他隐居在东山,叫他“谢东山”。可是他的这种隐居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吵吵闹闹的隐居,因为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和人喝酒聊天吹牛皮,什么诗词歌赋,《老庄》《易经》这类东西,那是张嘴就来。
据史书记载,这哥们曾经就一个题目即兴演讲,滔滔不绝地讲了1万多字,下面听众听得是如痴如醉,把他扔到今天的美国,那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不二人选。这样一个人,交往的自然就不可能是我们这样的老百姓,都是当时的大知识分子,这里面就包括了大书法家王羲之。
那么,这群东晋的土豪兼知识分子们平时都玩点儿什么?我们下集再聊。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