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7分钟
播放:
1.36万
发布:
4天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主播】任意、来野、萱怡、亦扬
【内容概览】
当亲人离世、爱情终结、事业崩塌… 我们如何从丧失的废墟中重建生活?本期通过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的作品以及主播们的真实故事来拆解丧失的真相,带你直面哀伤、重构自我。这是至今为止时长最长的一期,但我们的文字却可能是最少的,因为对于失去的体验是任何文字都无法特别准确的去表达的,我们对于存在议题的思考可能永远没有最好的答案,但是体验确实最真实的。
1、丧失的多元面孔
1)死亡与疾病:癌症患者艾丽对“抗癌勇士”标签的愤怒(“患病有什么好勇敢?我们没得选!”)
2)关系丧失:亚隆与爱人面对死亡的经历带给我们《生命的礼物》、主播亦扬亲述“失业+分手”双重打击:“失去的不只是人,是整个生活结构”
3)身份剥夺:芭蕾舞者娜塔莉因痛风终结职业生涯和被抛弃后的自我怀疑,生命好像在30岁戛然而止
2、丧失为我们带来的觉醒体验
亚隆的“觉醒体验”:重大丧失如何激发“活在当下”的能力
关系丧失的真相:“被分手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关系中的自我’被杀死”
3、哀伤该如何处理
1)哀悼的过程是必经的:
葬礼的传统其实是一场集体疗愈
孩子如何面对珍珠蚌的死亡。
2)5步自救法(主播亦扬实证有效):
① 允许崩溃(每天固定哭泣时间)
② 情绪出口(写作/倾诉/运动)
③ 尝试新体验(学摩托车/卖艺)
④ 重建生活秩序(搬家/办社保)
⑤ 接纳痛苦反复
【推荐书单】
《生命的礼物》(欧文·亚隆)
《一日浮生》(欧文·亚隆)
《爱情刽子手》(欧文·亚隆)
《直视骄阳》(欧文·亚隆)
【幕后小组】
剪辑:任意
制作:任意
音乐:Dancing with your ghost--Sasha Alex Sloan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心理学对谈类播客,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知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力口力口
3个月前 江苏
19
比起实体的失去,我好像更多经历了关系的失去,抑或是我更在意失去一段关系吧。人都厌恶失去,听播客才意识到,确实从小到大更多是经历“获得”,获得成就、获得赞扬、获得喜悦、获得爸爸妈妈给予的爱、交新朋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断经历“失去”:曾经交好的朋友不断疏远、曾经以为能一直走下去的伴侣突然离开、亲人离世,以及失去自由、失去任性的权利、失去表达欲、失去感知力…我们也在一次一次的失去中成长、在失去中获得。开始接受关系流动,接受有得有失,努力让自己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开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当下。
努力快乐的蛋挞
3个月前 福建
12
10:36 是的 在我22岁 人生刚起步的时候 很突然的被确诊了白血病 紧接着因为家人的重男轻女观念被抛弃 被迫放弃移植治疗 期间听到最多的话就是 你好坚强啊 你心态一定要好要乐观之类的 但听到这样的夸奖和鼓励并不会让我感受到多大的能量 反而让我觉得自己是不被理解的 跟他们正常人之间是隔离的 因为我们确实是没有选择的 史铁生说过 没有人生来就是坚强的 而爱让人获得力量 我非常赞同 我之所以还能坚持到现在 一个是因为我求生的本能 还有就是我男朋友的陪伴和爱 感谢他的不离不弃 但他家庭强烈反对我们在一起 今年还找上门当面指责我不应该拖累他 我因此大受打击 今年状态也格外的消沉 也尝试过分手 但我们俩始终都舍不得对方 彼此都做不到 我也无法想象没有他我要怎么生活下去 虽然患病已经是第四年了 但我内心的伤痛依然没有治愈 过去的创伤 、对死亡的焦虑 、对未来的担忧迷茫、对亲密关系的担忧、经济上的压力 、与社会脱节的焦虑 、落后同龄人的焦虑、社会人际关系的破裂 、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独居的孤独等等 我没有一天不被这些包围 我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要怎么去保持所谓的心态好、乐观 所以这样的夸奖和鼓励在我们看来是空洞的 苍白无力的 比起这些我们更需要的是理解。 生病后我习惯性地像以前一样面对朋友 于是她们都说 你看起来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 甚至还经常有人问我上班了没 你应该去赚钱之类的 这样的关心往往会让我更焦虑 只有我自己知道 这些事情已经把我击垮了 我一点也不坚强 勇敢 我内心已经是一片废墟 我没有能量了 仅仅是让自己活着我都觉得很辛苦 很累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笨 经历了这么多一点也不豁达 通透 想事情老想不通 就在这些折磨和自我折磨中度过了自己宝贵的四年青春 我也看了《当下的力量》知道要活在当下 但是我依然做不到 前几天我跟我男朋友说 感觉我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他问我那你觉得谁活着有意义?我的第一想法是别人都有意义 除了我。因为我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 没有价值的 我就只是在麻木的活着 我的生活一团糟 可能是父母从小的比较、打击教育导致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甚至有时都觉得不如别人配活着 此刻把这些想法打出来才发现是多么荒谬和可悲 如果我不配那我父母抛弃子女 他们就配了吗 他们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吗 也许存在本身真的就是意义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不愿意去说这些 因为每次说这些的时候等于我又在提醒自己 你是不幸的 你是个不知道所剩时日多少的病人 这会加重我的焦虑和恐惧 所以我习惯逃避 就连点开此类话题的播客都需要勇气 但无论如何 还是希望有一天我能脱离现在的状态 坦然的面对生活
Shu-Shu
3个月前 肯尼亚
11
00:38 吓我一跳,我以为是丧尸 哈哈
一车海芋
3个月前 云南
8
刚看完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接近结尾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死亡是一桩奇怪的事情。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假装它并不存在,尽管这是生命的最大动机之一。我们其中一些人有足够时间认识死亡,他们得以活得更努力、更执着、更壮烈。有些人却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时才意识到它的反义词有多美好。另一些人深受其困扰,在它宣布到来之前就早早地坐进等候室。我们害怕它,但我们更害怕它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对死亡最大的恐惧,在于它与我们擦肩而过,留下我们独自一人。” 
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作为个人,我当然希望所爱的人延年益寿,但现实和未来谁也说不好,只希望自己在认知和精神层面能有所准备,能更加坦然地面对丧失,能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和拥抱仅有一次的人生。
米斯特二胖
3个月前 北京
5
00:25 关于丧尸?🙈如果说关于失去会不会好点
游不停的大鲨鱼
3个月前 江苏
5
1:15:00 难以与原生家庭建立正向的联系,亲密关系又日常受挫,我早就总结出了自己的“鸡肋理论”:我没有坏到能够确定别人喜欢我是因为我是我,也没有好到别人权衡了所有选项依然坚定的选择我,我只是每个经过的人快饿死时候过渡的选择。所以我开始拒绝一切开始,因为恐惧失去,没有开始就不会失去,但生活也没有了意义。但有些东西是永远逃避不了的;也许学着去正视丧失、应对丧失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去享受生活,带来的痛苦也反而更容易随着时间消解。
这月散
3个月前 广东
5
最近发生一些事,让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能老了自然死去的,人不是老了才会死的,死亡随时可能发生,可能死于天灾,死于人祸,死于疾病,死于莫名其妙的事,其实我能坦然接受死亡这个结局,但我接受不了自己可能会莫名其妙地死掉,我也知道对死亡的焦虑是不可消除的,所以想知道怎么带着对死亡的焦虑活下去,我看了一些书,也听了一些播客,大家的答案,好像都围绕这两个词,一个叫向死而生,一个叫活在当下,有时候我就在想,怎么界定活在当下还是回避这两件事,我不想用逃避这个词,所以想说回避会比较中性一点。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家族有糖尿病史,我外公就是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去世的,所以我和我妈妈现在也会特别注意,每年体检、保险都安排上了,也尽量控糖,注意饮食,可是在炎热的夏天,我有时候就是特别想、特别想喝奶茶,这个时候心里就会有两个声音,一个压抑我喝奶茶(当下不满足,但可能我会因此活得久一点),一个鼓励我喝奶茶(活在当下,但可能我因此减少患病机率多活一点),我每天都会有很多这样抉择的时刻,这只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缩影,每一个选择出现,背后都会有另一个选择的声音浮现,每一个选择背后似乎都有非常充足的理由,当我说出a,我能举出b的很多好处;当我说出b,我又能举出a的很多好处,到最后好像变成了思维和逻辑的游戏,看看哪个声音更大,而不是我内心一开始真正想要的,其实我就是很想喝奶茶,其实我就是很想抽烟,我想由着我,跟着我内心走,因为我不知道会不会明天我就死了我就享受不到了,但是我又挣扎于喝奶茶、抽烟带来后果的焦虑中,最后变成战战兢兢地喝奶茶,奶茶的香甜没有享受到,焦虑倒是享受到了(;´༎ຶД༎ຶ`)
来自西伯利亚的禅猫
3个月前 上海
4
我是看到标题点进来的,因为这些都经历过,并且现在正处于失业的状态,想听听大家都是怎么看待和讨论这些事情的。一个姐姐聊到自己的奶奶去世后殡葬的习俗,和我老家的习俗一模一样,瞬间把我拉回到了去年我奶奶去世时的场景,不一样的是我是在一个稍有成人心智的年龄第一次直面死亡的发生。面对亲朋吊唁,大人必须的隐忍和无人角落里偷偷抹泪这些都被我看在眼里,他、她们也只是失去妈妈的孩子。我不惧怕躺在冰棺里的奶奶,我只想多看一遍又一遍,因为以后再也看不到了,还好她永远地留在我的脑海里,现在只要梦见她或者想起她我都会记在我的备忘录里。去扫墓时,多和她说说话,希望她一切都好,在那边要开心。说起失业,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失业了,好像人在有工作时和没工作时都会不开心。《当下的力量》和《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我都看过,看的过程中一切都认同并觉得要按照书里的去生活。可是合上书本,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来回横跳矛盾的很。我懊恼的是再次失业的我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出路,还是按照老路子去找工作也找不到,感觉生活停滞了。我对比之前失业的我并没有成长,反倒连那份愤怒也没有了。如果一道题你给不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命运会反复给你出这道题。可能这次它还想再次考验我,看我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听到播客里的姐姐们的经历,好像又有了一些些力量。谈话中提及的书我也会找来看,我会坚持下去的。只要还活着,一切都还会有机会的。希望播客姐姐们生活顺利,也希望各位听众生活顺利,我们互相拥抱一下吧🫂!
寺雨泛舟
3个月前 四川
4
一日浮生 不过一日的生命 也值得被记住 一日的生命也很精彩 让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我们瞻前顾后,渴求虚无之物”或许在每个人都均等的一日中 大家都有太多太多的顾虑和身不由己 而所追求的东西又是事物缥缈的 所以才会对未知 比如像死亡离去就类东西产生恐惧 乃至于无法走出来吧 失去交给我的 是学会接受吧
515_ZlN1
3个月前 上海
3
有位主播是在带牙套么 吐字听着好难受天呢 自动出门左转了
苏坡密_aDMN
3个月前 陕西
3
人都是“想死而生”,而且不是只有老了才会死,而是随时随刻都会死。所以人生终究是什么也留不住带不走,我们只是来体验这一生,但我们都会发现,能够完完全全的活在当下真的很难,我们总是不自觉的会悔恨过去,焦虑未来,所以现在会有很多教人鼓励人冥想,正念冥想,其实就是让人实实在在的感受当下的情绪以及身体的感受,收获内心的平静。 丧失没什么可怕的,有失必有得,我们往往都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收获成长的,而且会发现,越长大其实我们想要的东西越少(无效的社交,堆积的物质,过多的金钱),而是只想过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之前总有一句话这样问:人为什么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后来我知道了,因为在拥有的时候你不觉得会失去。
果tang也是tang
3个月前 上海
3
平时都是听一些以自由 积极话题为主的博客 很少去想关于失去什么 一时间觉得有些沉重这个话题 但是能想到的就是珍惜当下拥有 不去过分焦虑未来 在人生这趟不可回头的旅程中 欣赏途中的美好风景 感恩曾经拥有 珍惜当下拥有 学着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 接受生活中一切的变化 拥有是有意义的 失去也是!
1口酥酥
3个月前 山东
2
35:24 亚隆老师后来竟然后来又结婚了?😢
人间百草枯
3个月前 北京
2
终于从头儿追到最新一期了
Mumumu_
3个月前 重庆
2
前段时间大半夜毫无征兆的突然想起离开五年的奶奶,依然控制不住的大声哭泣,我想也许五年前就没有处理好的悲伤情绪又回来了。我们的文化总是忌讳谈论死亡,对于逝去,很多人的处理方式也更多是压抑和回避,即便祭祀中某些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人释放情绪的,但也正是流程化处理让释放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听这期播客时又多次泪目,我想是的,直面悲伤,带着悲伤继续生活才是面对丧失最好的方式吧,最后的bgm配上沉思录的那段话有种在狂风暴雨的废墟中重建生活的既视感,很喜欢!
黄玏Helen
3个月前 广东
2
36:06 36:04 这个失望我特别理解。读博的时候有个我特别欣赏的师兄,他的太太是个开朗明媚友好的女子,我们关系很好。后来突然有一天,师兄说他的太太得了癌症,需要从境外买一些药物,需要我的帮助。我在尽心尽力帮助购买药物的同时非常震惊,因为之前实在是毫无征兆。后来有一次因为报关的问题药物可能有点拖延,我很愧疚又很交集地联系了师兄,但他跟我说:“不用了,谢谢,她已经走了。”我在那个当下有种突然被巨大的悲伤笼罩的感觉,转而电话那头是怎样比这还大的悲伤我无从想象。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联系,但我一直觉得我应该问候一下,却不知从何问起。 后来过了不到一年,在朋友圈里偶然发现师兄再婚了,且很快有了孩子(他和前妻没有孩子)。我当时的那个震惊不亚于当初得知他前妻去世的消息。就是播客中这段提到的这个感受“你怎么可以那么快就重生了”。我想当时的我觉得这是一种“背叛”,师兄他一个人“背叛”了所有人的悲伤,“背叛”了他曾经的深爱,甚至“背叛”了我在他前妻抗癌期间所做的努力和倾注的心力,所以我有点愤怒也有点震惊。 后来我们又恢复了联系,我们谁也没有提及过去的事情,他的朋友圈变成了众多晒娃日常的一个。那段时间我离婚了,过程十分狗血,操作十分惨烈,我的状态特别不好,深陷在极度恐惧和悲伤中不可自拔。有一天我翻着他的朋友圈,我突然就释怀了。这不是一种“背叛”,这是一个强大的人的内在生命力,他告别好了过去,所以能够开启一个新的未来。这个对当下在离婚阴影中的我有挺大的一个触动-“不管过去发生了多么巨大的重创,人生都是可以重启的”。
HD111085z
3个月前 安徽
2
最近正在经历失恋,经历一段亲密关系的失去,每天都在内耗挣扎,分开时对方说我们有太多的不同,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越来越多的迁就让他疲惫,我惊讶于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他竟默默堆积了这么多的情绪,却从不向我吐露,也懊悔在这段亲密关系中我对他的需求和情绪的忽视,或许正像主播所说,我怀念的不舍的是在这段关系中被爱着的自己、被看到的自己和时光,而他的感受却恰恰与我相反。我既责备自己,又埋怨不跟我沟通磨合直接放弃的他,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从这种的情绪漩涡中挣脱出来
随缘_H9B3
3个月前 广东
2
最近我舅舅患癌接近生命的尾声,看着他痛苦的活着,很共情主播的描述,马上想去读你们推荐的书。
Mauve_9
3个月前 浙江
1
50:18 这里真的太能共情。失去一段关系不仅是失去了对方,还失去了关系里的那个自己。分手到现在三个多月,我一点也没走出来,非常痛,哀伤以各种方式摧垮我。处在关系中的日常,两人的闲聊,亲密,一下子就没了,陷入巨大的失落中,任何安慰对我都没用。
睡不醒L
3个月前 河北
1
这几天断断续续看完了欧文·亚隆的《生命的礼物》,后面全程都在哭。其实我非常害怕死亡。我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死亡这个词在过去的我看来是那样遥远。第一次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实感,是在去年高考前一个月,外公的突然离世,我记得是三月份,外公一直在住院,身边是各种各样的仪器,不仅手上在输液,鼻子里也插上了管子。我唯一一次在那家医院住院部看望过外公,没想到竟然是最后一次。我是在高考完的那天晚上得知外公去世的消息的,是妈妈告诉我的,我清晰的记得她说话的口吻那样“轻松”,可是眼眶却红的厉害,嘴唇也在发抖。自此之后,“外公”这两个字在我们家成了不能说的禁忌,因为妈妈会哭。每在电视上看到类似“死亡”的情节时,我也会手忙脚乱的关掉,然后陷入一片寂静。我最后一次见到外公的场景,躺在病床上的样子,好像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忘不掉了。有一件发生在几个月前的事情,我小姨半夜突发脑出血进了ICU,那两天正好周末我回家了,第二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医院看小姨,经过一晚上的抢救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在重症监护室。这家医院和我外公住过的是一家。我一进去看到小姨的样子,头发剃光了,全身插着管子,床头柜上一个大大的那叫什么记录心跳的仪器。喂小姨和粥也咽不下去,还撒了一半,我就是在这个时候不对劲的。我看着病号服上撒的饭,头突然很晕,还一阵耳鸣出冷汗喘不过气,我只记得在这之前我看着小姨的样子我很害怕,我想到了外公,然后突然晕了。从那之后我对死亡有一种很深的焦虑,我很害怕我身边的亲人离开,可以说是恐惧的程度。大年初一早上的时候,奶奶被拉去医院,一氧化碳中毒,那几天晚上我偷偷躲在被子里哭,我一想到奶奶可能……再早一点,我做过一个梦,梦到妈妈突然离开了,还是我亲眼看着她的眼神不动了,我是哭醒的,那个梦是那样真实,只要我一想还是能立刻身临其境。我不明白为什么,成年好像是个分界线,十八岁之前我从来没有为生死担忧过,可一旦过了十八岁,各种突发事件接踵而来。从外公开始,我第一次清晰感受到人生命的脆弱,眼睛一旦闭上就不可能再睁开了。我从来没有准备好,从来没有人教过我怎样面对死亡,身边的人死后要怎样面对这个世界、怎样继续生活。我一直觉得死亡是个太沉重的话题,想不透似乎也是应该的。我很害怕亲人离世,害怕有人躺在病床上,甚至会为此晕过去。但是这些话始终没有办法说出口,死亡好像是太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正常到人人都会经历,所以我说出来的结果只会是无力和徒增悲伤。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没有主动提起过“死亡”这个话题,避而不谈,这又是不是一种逃避,让明明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之前我也有看过相关的书籍,但是我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写的很隐晦的哲理我会察觉不到,或者是选择性无视,更多会沉浸在主角的悲伤里,从而加重自己对死亡的焦虑。这些由我选择性无视的东西往往是作者真正想传达的,这是我很矛盾很矛盾的点,我没办法理解,可能是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问题,就像《生命的礼物》这本书,我读到的只有巨大的悲伤和“且行且珍惜”,像里面有一句“死亡,是生命最好的礼物”我不太能接受或者说不太理解。 本来不想写这些的,感觉很虚没有落在实处,好像写的都是我自己的感觉,到头来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写什么。但是我觉得唯一能牢牢握在手里的就是要学会“珍惜”,珍惜眼前的人,最起码能在失去后不那么的后悔。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