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35分钟
播放:
192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直击人心且有共鸣的剧了。


而且,从开始到看完,对人物的评价是在不断变化的。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对两位女主角色的观感。


1.  这部剧达到最好的效果其实并不是抚慰人心,让人知足常乐……


2. 站在四十岁的位置看我们现在的人生,这部剧做到了,它让我们都能够投射自己,代入角色,反观自己的人生境况。


3. Rebecca并不是独立女性的代表和榜样,要说两个女主谁更独立,我要投简庆芬一票。


4. why?真正的独立需要独立地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需要清楚的告诉自己,这种生活是我喜欢的,我去选择,然后能够承担,不逃避。


5. 为什么Rebecca一直在拒绝、提出分手?可能和角色本身塑造的背景有关,分离焦虑在她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6. Rebecca总在寻找避风港,但问题恰恰是,避风港从来不是目的地,只是暂时停留的地方。


7. Rebecca的生活一直在撤退逃离,没有向下扎根,没有办法进入长期深度的亲密关系,。


8. 简庆芬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感贼强,她的人生本来是朝着某目标前进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9. 简庆芬选择了自己人生,也面对、接受和承担了不好的部分,而且是在不断成长的。


10. 每个人每个角色都不完美,不完美或许也恰恰是“完美的自己”。这部剧里写的女性,不是绝对的好和坏,不是一种高亢的强和善,他们都是在呈现现实生活现实角色的多面性。


11. 如果你的生活中遇到Rebecca或是简庆芬,请收起你的同情和可怜,有时候同情并不会带来温暖,只会显得居高临下。她们需要的是赞美,一句简单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如果大家有看这部剧,也想在评论区看见大家的观后感 😜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李彬stanli
1年前 上海
1
看完整部剧后,最近写下的剧终观后感,分享: 作为电视剧最后一集的第八集,对我而言,是这部剧高峰时刻、也是让我感动和触动时刻。 一开头,简庆芬要去寻找Rebecca,借走了丈夫何瑞之汽车,开启茫茫之旅。说得比较粗糙,可谓是“抛家弃夫与子”,某个程度她在承受着某种比自己大的多心理承受能力,还有来自社会诸如作为妻子、母亲等责任的道德规训压力等,但她顶住了。 因为,当简庆芬在感到婚后日趋无聊平淡压抑后把曾经情敌Rebecca当作自己新的“充电宝”假想敌时候,这个过程,她经历了很多事,生活已经开始变得不那么日复一日平淡平静。 比如婆婆的瘫痪,她经历了挣扎到辞职,从抗拒照顾到觉得是被鼓舞的事,从盼望婆婆怎么还不死到她真的走了,简庆芬坐在公园里怅然若失,坐在婆婆曾经睡过的病床感到难过。 比如她原来以为的每年给她生日奶油蛋糕是何瑞之对Rebecca某种感情遗留痕迹,但后来家人告诉她,那是何瑞之从她哥哥了解到她童年独霸奶油蛋糕故事笑不拢嘴后,每年都要给他妻子买奶油蛋糕。这个误解也包括对自己婚姻戒指,因为是把求婚Rebecca的转送给她,其实是何妈妈觉得她手太细,换个小的。 看着一切的误解、看着婆婆瘫痪与生命消逝带来复杂心情,到担忧Rebecca社交网络很久没更新,再到得知Rebecca得了乳腺癌时候,简庆芬身心状态逐渐走到一个突破口和转折点,我理解的是,当她作出踩下油门那一刻,她已经感受到更多人,这个世界,和自己一样艰难,甚至比自己更艰难。 因此,她去寻找Rebecca,她要去重新近距离接触她,照顾她,与她交心。她想做一件什么比自己大的多的事呢? 第八集剧情时间轴走到中间那一幕,Rebecca告诉简庆芬,她发短信问候所有摸过她乳房的男人,她乳房美吗?当简庆芬得知她也发短信给了何瑞之,Rebecca还说她们见过面(其实那次见面,是偶遇何瑞之接儿子回家碰到,但何瑞之并没有理她)之后,简庆芬生气离开Rebecca住所。但第二天,Rebecca看到简庆芬回来了,继续做早餐给她吃。Rebecca很生气,对着简庆芬发脾气,觉得简庆芬是羞辱她、看她怎么死、想笑到最后。 Rebecca摔门而出,去到了阴沉沉的渔港,形单影只,衣服没穿够。简庆芬已经追了出来,一件大衣披在她身上,说出一句自己以前不会对“敌人”放下姿态的话:“我这是嫉妒(你)”。 简庆芬哭着说的,同时她紧紧抱着渔港寒风里的落泪中的Rebecca,镜头远远看着渔港下渺小的两个人,呈现一个灵魂紧抱着一个身体的惺惺相惜。 简庆芬,似乎在拥抱比自己更难的艰难。 当Rebecca去世了,简庆芬看到她留给她的文字,打开她的手机短信,看到一切后,简庆芬决定开车回去,路上,她打电话给何瑞之,她说了一句:“等我”。 她是退回去了吗?明明开车离开了这个家,现在又开车回家了。经历这些日子各种生离死别、误解和解后,简庆芬的回去,可能是想再看看、可能是再试试、可能是超越了自己爱恨情仇,怕会制造更多遗憾和缺憾。 毕竟她体内是有善良的,有爱的,也有她自己生命的潜力。 如果不要给电视剧过高期待,贴上诸如代表性、紧扣什么社会议题,无论简庆芬、Rebecca等人物,她们仅仅代言和代表她们自己,她们的选择,这部剧不过是呈现几个人的个人故事。 她们的“生命”长度只有八集,但作为观众,我觉得,这几个人能让我看到人的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不合理性等,那她们创造价值,已经超过她们活在电视剧里的寿命了。 这部剧看完,我给到自己是更加延伸自我生命思考,那就是: 做比自己个体更大的事, 拥抱比自己更艰难的世界, 创造比自己生命更长的价值。 李彬 写于上海住处附近咖啡馆 2024年5月1日
帆高1231
1年前 广东
0
才看了三集,还有五集😌
李彬stanli
1年前 上海
0
最近在看了很多《不够善良的我们》对何瑞之等男性看法后,我也写下一篇自己对“好男人”思考,分享如下: 我觉得在评价或判断亲密关系里那个男人是不是好的,从古到今,似乎至少经历以下阶段: 第一个阶段觉得是社会角度评价的“好男人”:比如古代那种对他“士”的气质的家庭责任,其实也就是要求他是个君子,通过与妻子举案齐眉那般端庄爱情和其他亲情管理,达到修身齐家,进而成为承担社会治国平天下等期待,这种好不是纯粹顾家,是一种社会目的,他对另一半爱是这种士要求或君子作风一部分。 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小家庭角度“好男人”:随着近代和现代工业化与社会专业分工演化、大家族走向一个个小家庭、几波女性主义浪潮带动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等背景下,大家也重新审视家和亲密关系对个人意义,“一个顾家男人”至少成了这个阶段好男人定义的高度概括,也就是工作之外,不忘记对老婆好、孩子们好,但这些不一定非常走心的贴心,只是作为男人觉得的好男人很多仪式和事会做到了,比如庆祝结婚纪念日、下班回来来得及会讲故事哄孩子睡觉、有空和家人一起旅游或度过家庭日,会在性生活注意妻子需要等等。 但我感觉,透过近年诸如《不够善良的我们》、《坠落的审判》等各种作品涌现、上野千鹤子热等现象,我觉得如今在亲密关系里,对好男人定义其实是要进入第三个阶段,联想到波伏瓦在《第二性》以及其他人创作她的传记《成为波伏瓦》里所揭露女性困境和男女关系问题,我觉得第三个阶段是基于女性视角来定义“好男人”的: 即“好男人”他是会保持努力学习、共情女性视角的,这个学问似乎不是学习怎么成为好丈夫,而是怎么胜任成为他妻子伴侣,且无论是恋爱、婚姻、性爱、生育养育、衰老、生死别离等节点,都把他伴侣女性问题不再是视为她自己在独自面对或者作为门外汉去回应,而是能充分把他伴侣女性问题作为共同问题——“我们的问题”去一起解决,她的问题不是她的问题,也不是剥夺或代她解决她的问题“父权主义或夫权专制”,而是男人在女性主义通过学习、倾听、共情、一起携手试验解决中,一起面对女性困境。 李彬 写于住处附近咖啡馆 2024年5月5日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