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00分钟
播放:
7,538
发布:
2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请到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副教授玉肃,他的研究方向是建筑智能化、建筑信息模型 BIM 和建筑运营中的智能数据。


听起来像是个典型的工科研究者。但在今天的对谈里,我们不止聊了技术,而是沿着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路聊到了教育、出身、社会阶层流动和学术行业的系统性困境。


玉肃出生在东北山区小镇,没有家族的学术背景,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他几乎是凭借着互联网和自己的摸索,从中国一路走到了英国读研,再赴美读博,最后在异国他乡成为了大学老师。


他也讲了很多关于慢几拍的故事,起步比别人晚、信息不对称、孤军奋战。但这些年他靠自学跨了专业,读了双学位,最终走出了一条路,也留下了一些想和有志于从事学术事业的朋友们分享的忠告。


如果你也曾对学术圈充满幻想或失望,曾在系统困境中苦撑,曾想过我的努力到底有没有意义,那这期节目你可能会有所共鸣。


嘉宾:玉肃


主播:汉洋 重轻


后期:Geelish


蜉蝣天地是一个视频播客,你可以在 Bilibili YouTube 小红书搜索 蜉蝣天地 Meanders 订阅收看,也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 等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相关文献:


· 关于全球建筑的能耗:


Global Status Report for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 2024/2025


By Global Alliance for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Page 26


World Energy Outlook 2024


By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Page 113


· 关于美国建筑的能耗:


How much energy is consumed in U.S. buildings?


By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Data Source: Monthly Energy Review, Energy consumption by sector, Tables 2.1a, and 2.1b, April 2024.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詩文倩
2个月前 中国香港
15
聊得好细好真诚,真喜欢 感谢!
adken
2个月前 广东
15
重轻怎么怎么忍到两个钟头后才发声,本集彩蛋呀!
庄明浩
2个月前 上海
13
55:54 妈耶 我后来初中高中去的是通化市柳河县
K1ana
2个月前 河北
10
我的天,我就是在英国读研,今年马上去美国读博,太有借鉴学习的意义了🥹🥹🥹现在美国的教职市场也更严峻了🥺
RumW
2个月前 美国
8
感谢汉洋,重轻带来这么精彩的一期(感谢可达的后期)!感谢嘉宾分享做tenure的感想和经验。作为一个学术逃兵(逃…),太能理解嘉宾的感受了。
yisenn
2个月前 上海
7
25:47 我是17年在国内某个建筑软件大公司接触BIM的,那时候建筑行业还算ok,所以虽然有从业者担心的问题,但不是很大的阻碍,事实上整体run起来确实是很贵、需要很多人力、是并不方便的,支撑BIM全生命周期的建筑模型也要打破设计单位原来的一些习惯,设计单位为了你一家的需求打破原来比较高效的工作习惯(毕竟人家按工作量算钱),也是不愿意的。我去过的工地,确实除了业主的人、总包的人和大项目经理,管理部顶多三本,工人就是包工头的老乡们,大项目经理或许学历不错,但人家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20多年,也肯定是顺应了这个行业的很多风气,在跟他说BIM,他当然配合你,但心里不会觉得接地气、比他习惯的方式更好。
Dwight
2个月前 江苏
7
45:02 脚手架这个话题,要看《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第一季
sparklingAlo
2个月前 上海
7
听一半本来想停一下留给明天的,结果没停了。因为现实生活和嘉宾轨迹几乎毫无交集,这期的听感很奇特但是非常喜欢,简言之就是三个小时听得非常浮游,非常蜉蝣天地👍🏻
詩文倩
2个月前 中国香港
6
感受到窥见心里&世界的一隅深处,这期真好啊
桂影斑驳
2个月前 广东
5
作为一个新的听众 我这边有一个感受要分享 。 是关于视频播客的节奏方面的 , 就是在汉洋老师的提问之后 重轻老师继续加入进来对嘉宾进行更进一步的提问 ,作为一个听众 我个人感觉两位老师在节奏方面的把控是不太相似的,一个笼统的感觉是汉阳老师想更多的去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事儿 ,重轻老师 更多的是对话 ,同步一些观点。 所以我在前面听完到重轻老师加入的时候 会有一种很难以适应节奏的感觉 。 因为我还在沉浸于那种想知道更多的信息的节奏中 ,突然变成了对话和交流观点的节奏很难适应过来 当然节目的时长我也很喜欢 ,但是不是可以把这两个老师的内容分成2p,因为也是b站的视频播客 ,我是看完b站过来评论的 前面几期,都是一对一对话的 ,我都是跟着汉洋老师的思路走下来了 因为我感觉跟汉阳老师思考的方式很相似 ,所以也感觉节奏很舒服 当然我也喜欢引入更多的观点和优秀的老师对话的,但感觉不应该集中在一个视频播客中 ,或者说出现的太突兀了 当然我并不是想进行一个负面的批评 ,只是想分享一下我看完整场的感受 谢谢两位老师这期精彩的节目
脆糖泡飯
2个月前 山东
5
玉肃播客传送门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63a3bb9dec649c5f51087da
樱桃小胖子
2个月前 加拿大
4
习惯听完节目再留言 这次得破例了 听了一半 玉肃老师的视野够宽 表达也特别清晰👍
开荒王
2个月前 辽宁
4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本王小波的书,他就说“人必须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他想要的是一台“格朗地”。当时看那句话平平无奇,现在觉得像个大嘴巴子糊在脸上。就像曹丰泽那期关于内卷的节目说的,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实在是当务之急。
HD315969f
2个月前 上海
4
2:57:18 不要让AI做你不会做的事。但可以让它帮你做你已经会做的事。
newredskin
2个月前 美国
4
28:52 美国一线建筑师补充一个视角。手绘到AutoCAD的变革,本质上是自下而上的,因为这个变化本质上提升了基层的工作效率。而从CAD到BIM,即便是在美国,这个变革也是由政府和大施工方引导的,自上而下的:BIM的数据对于决策层的帮助远远大于基层一线。但是为什么这套办法在擅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地方没有推行成功呢?
secretguardian
2个月前 北京
3
30:28 隔壁SolidWorks/inventor/CATIA/UG NX云云确实笑而不语🌚
筠崧
2个月前 浙江
3
絕了,這期播客
米小珈
2个月前 上海
3
3:05:31 我的观点也相同,缺少了累积的基础和一些枯燥的基础训练,就等于缺少了向上的基石。对于年轻人来说,他如何知道自己的roadmap 在哪里,而且起步阶段被 AI吊打的过程,他如何熬过这一段经历?
三共
2个月前 上海
3
看时间,很长,但是听完了。不觉得长。而且转发给了我90后的儿子,他在加州读的本科和硕士,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engineering,毕业后在水库大坝、发电站这样的大工程现场。 业余时间也在自己学习CS的课程。 希望他可以收听在这个访谈中有所收获。
他未来的计划里有我
2个月前 美国
3
一直觉得美国人特别不在乎能源不在乎气候变化,空调和暖气和电灯等等都是浪费到令人发指,垃圾分类即使是在加州硅谷这种相对发达地区也做得很差(毕竟也没人管,大家乱丢都很随意),以为是有钱人才这样,原来从政府层面到底层穷人也都这么不在乎啊😂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