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介
大家好!欢迎收听宏观七日谈本周特别节目。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代号“狮子的力量”的军事行动瞬间点燃了中东战火。本次行动中,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核科学家德黑兰奇和阿巴西·达瓦尼等十余名核心人物在精准“斩首”中丧生,这是伊朗自两伊战争以来最惨重的损失。
这场袭击并非以方临时起意。内塔尼亚胡早在2024年9月就密令“铲除伊朗核计划”,却因美国阻挠多次推迟。但转折点近期悄然到来,国际原子能机构5月底紧急警告伊朗浓缩铀浓度骤升,逼近武器级阈值。一夜间,特朗普政府态度逆转,为以色列开放情报支持、空中加油机与钻地导弹。没有美方这些关键支撑,跨越1600公里的精准打击根本是天方夜谭。
伊朗的报复迅速但克制。革命卫队向以色列倾泻上百架无人机与导弹,却大多被“铁穹”拦截。然而,深陷制裁泥潭的伊朗早已外强中干,经济萎缩致军备凋敝,情报网千疮百孔,抵抗之弧盟友分崩离析。尽管誓言“让以色列付出沉重代价”,但其反击力度却暴露了战略困境。核设施瘫痪、精英殒命、导弹库遭毁,波斯帝国的雷霆之怒已经很难转化为实质战力。
这场赌上国运的突袭究竟是终结伊朗核野心的雷霆一击,还是点燃全面战争的导火索?以色列背后的美国又将以何种态度从中斡旋?国际社会正屏息注视着这场危局。
⏳时间轴
01:30 伊以冲突的真正开端: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造成超1000人牺牲(国家人口的1/10000)。以色列认为伊朗背后推动,该袭击旨在阻止沙以和解,此后伊朗主导的“抵抗之弧”联盟持续遭重创
03:35 以色列的动机:内塔尼亚胡借战争缓解国内政治压力,其面临弹劾且支持率下降,“战时内阁”可延续权力,避免下台后被审判
04:40 “战时内阁”的可悲之处:和平年代反而易被推翻
06:00 内塔尼亚胡的游说思路:游说拜登不顺,转而下注1.0时期对伊强硬的特朗普
06:30 特朗普从“支持”到“不支持”:因中东经济利益及通胀压力倾向和谈
11:10 内塔尼亚胡倾向于“持久战”:大选是明年下半年,战时内阁对自身有好处
13:00 美国间接参与:通过提供情报、空中加油技术、钻地导弹等方式支持以色列行动
15:20 特朗普再从“不支持”到“支持”:因伊朗浓缩铀库存及浓度增加,担心其拥核转而支持以色列
17:40 美国后续意图:打击后试图控制局面,推动和平谈判,降低核风险,维护自身中东经济利益及通胀稳定
18:20 伊朗奇耻大辱但反抗能力有限:长期经济制裁致财政困难、情报系统薄弱,虽遭重创欲反击,但大规模反击能力存疑
22:00 伊朗反击不够或滋生内部风险:新总统倾向改革派,保守派与改革派关系微妙,最高领袖身体状况传言可能引发政局动荡
27:00 潜在风险点:伊朗内部政局稳定性、是否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可能性较低)、美国与伊朗谈判重启时机等需持续观察
📅 录制于2025年6月13日
[宏观七日谈],经济/政策/投资/海外,每周一讲。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