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88分钟
播放:
11
发布:
3天前
简介...
最近我在看脱口秀演员小佳写的书《蜉蝣直上》。
众所周知,因为他身体疾病的原因,观众对他的表演往往会有多一个角度的思考和反馈,在《蜉蝣直上》这本书里,他就写了这么一件事情——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一期之后,有人私信问他:“如果这么喜欢创作,为什么不在幕后?”小佳回答说:“可能你觉得循规蹈矩才是正确的,而与世界法则不同的存在就该消失,也许这就是生活中很少看到特殊群体的原因。”
不久之前,2025年10月底,歌手郑智化让大家结结实实地看到了一次残障群体,他用带有情绪的表达,说了自己作为一名残障者,遇到的出行问题。他的发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微博、微信、B站等等各个平台上讨论不断,很多人的言辞也可谓是激烈。
这让我想起《长点健识》第20期节目的主题——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视障者。在这期节目中,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合伙人蔡聪@BB虾蔡聪 他本人也是一名经常独立出行的视障者,他就提到了,包括视障者在内,许多残障者,有的被关在家里,有的生活范围比较小而且固定。TA们大部分情况下之所以不能够独立出行,主要因为我们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辅助工具的应用,都还有很大的提升改善空间。
11月3日,我再次邀请蔡聪来到《长点健识》,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上,请教他,他怎么看郑智化遇到的问题,以及残障者所期望的无障碍出行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非残障者遇到残障者,该不该纠结于是否要帮助TA们?等等等等,我们聊到了很多,对我个人来说,信息量有点大。
所以,也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讨论,在小宇宙APP节目评论区留言。在本期节目上线一周之后,我将会综合评论获得点赞的数量和发布时间的顺序,筛选5位听友,每个人可以获赠1本蔡聪提到的书籍《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这本书以纪实的风格描写了日本的一位肌肉萎缩症患者鹿野靖明的故事,豆瓣评分8.2,还曾被改编成了热门电影。
期待你的声音,更期待你分享看见残障者、甚至与TA们交流,做好朋友的故事。
5:12 "任性”是一个非残障者的特权——因为残障,使我成为了一个麻烦
8:28 当TA坐上轮椅之后,TA就在一瞬间被认为失能了
9:37 酒店的工作人员越过坐轮椅的同事,要把房卡递给视障的我,一瞬间空气里充满尴尬的味道
10:58 当残障者表达这些感受时,为什么总被贴上“不识好歹”、“不知感恩”“敏感”“脆弱”这样的标签?
13:36 有一个大厂员工和残障者的探讨无障碍主题的群,在这里面,残障者不被允许愤怒
14:47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一位日本的重度残障者招募、组织了一支24小时照顾他的志愿者团队。“你大半夜的,又不是要死的事儿,把我搞醒,就是要吃根香蕉?!”“我还想再吃一根…”“任性”这件事,值得每个人思考它的价值
22:13 只要我宣称了我的立场是为了你好,我就获得了对你的人生进行任意的干涉和支配的合法性。
29:09 残障者敢于把内心的窘迫表达出来的时候,其实在呼吁一种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现实的审视
31:42 我们应该跳出这种虚假的“对立”,真正地看到我们应该一起推动环境中对残障者、专业服务者都有更多的支持
36:53 有个残障小伙伴去厕所了,半天没有回来。我们完全没想到,TA会被这样一件事情难住。一个球形的门把手困住了重度烧伤没有手指的TA
40:54 做精细动作有障碍的人士,需要精细地考虑TA们使用一些产品的问题,例如筷子、吸管、卫生巾等等
42:18 我第一次接触一位心智障碍者,当TA画完画之后,TA拿着画、看着画的时候,TA讲得就特别好,达到了其他人的要求
48:58 水平或垂直物理的障碍、精细动作隐性的障碍、信息无障碍中隐含的问题,跨过这些障碍,看到TA的残障之前,我们是否可以看到TA是跟我一样的一个有情感、有欲望、有可能性的人。我们应该是最好的同盟,一起去改变,让我们都能够舒服
50:55 人不是一定会残,但一定会老。老龄化构建起了一个非残障者与残障者之间的桥梁,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但不能止于这一步,残障者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人们的期待是不一样的——比如教育、就业
55:31 老年人也不只是一个被照料的人,TA也是一个想要“任性”的人
57:25 残障者被陷入到了一种自证的困境当中:残障者必须要证明自己对社会有价值才可以出来,享受无障碍出行吗?就像孩子必须要听父母的话、考到父母认可的分数,才配获得父母的爱吗?
60:51 一些适合播客听友的“慢思考”:让残障者证明自身对社会的价值,换取非残障者对于无障碍出行的支持,这是让大家一起“双赢”的倡导策略。但如果大家看不到背后的核心逻辑,它就可能变成一个“舍本逐末”的动作
64:20 残障群体内部具有“异质性”,例如听障者更习惯于叫自己“聋人”,有自己的语言——手语。TA们没有明显的出行障碍,就业选择相对多样化,可以是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制造业工人等,但在面对复杂的人与人沟通场景,依然需要有针对性的支持
73:14 多年前,一位视障者独自去乘坐飞机,可能会被拒绝登机。现在这种情况改变了。无论是听障(聋人)骑手、网约车司机外出工作,还是视障者日常出行,社会需要多一点的信任和包容
78:21 已就业的残障者有时不太敢表达,因为TA们特别珍惜参与社会的机会。残障者特别担心一旦提出来一个问题,大家会以安全为由,把TA们“保护”起来了
79:23 “你也太把我当个人了!”一位视障者遇到了一次欣喜的小插曲
80:54 遇到残障者,要不要帮TA,如何做才能不纠结又友好——不要自己在那儿想,去问TA是否需要帮助,如何帮助?
83:41 辅助用具就是残障者身体延伸的一部分,或者是感官的一部分,或者是行走的一部分。
85:14 突发奇想:残障者和非残障者组成旅行团,残障者带领非残障者,探索、体验各种无障碍设施、发现一个城市的美
众所周知,因为他身体疾病的原因,观众对他的表演往往会有多一个角度的思考和反馈,在《蜉蝣直上》这本书里,他就写了这么一件事情——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一期之后,有人私信问他:“如果这么喜欢创作,为什么不在幕后?”小佳回答说:“可能你觉得循规蹈矩才是正确的,而与世界法则不同的存在就该消失,也许这就是生活中很少看到特殊群体的原因。”
不久之前,2025年10月底,歌手郑智化让大家结结实实地看到了一次残障群体,他用带有情绪的表达,说了自己作为一名残障者,遇到的出行问题。他的发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微博、微信、B站等等各个平台上讨论不断,很多人的言辞也可谓是激烈。
这让我想起《长点健识》第20期节目的主题——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视障者。在这期节目中,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合伙人蔡聪@BB虾蔡聪 他本人也是一名经常独立出行的视障者,他就提到了,包括视障者在内,许多残障者,有的被关在家里,有的生活范围比较小而且固定。TA们大部分情况下之所以不能够独立出行,主要因为我们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辅助工具的应用,都还有很大的提升改善空间。
11月3日,我再次邀请蔡聪来到《长点健识》,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上,请教他,他怎么看郑智化遇到的问题,以及残障者所期望的无障碍出行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非残障者遇到残障者,该不该纠结于是否要帮助TA们?等等等等,我们聊到了很多,对我个人来说,信息量有点大。
所以,也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讨论,在小宇宙APP节目评论区留言。在本期节目上线一周之后,我将会综合评论获得点赞的数量和发布时间的顺序,筛选5位听友,每个人可以获赠1本蔡聪提到的书籍《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这本书以纪实的风格描写了日本的一位肌肉萎缩症患者鹿野靖明的故事,豆瓣评分8.2,还曾被改编成了热门电影。
期待你的声音,更期待你分享看见残障者、甚至与TA们交流,做好朋友的故事。
5:12 "任性”是一个非残障者的特权——因为残障,使我成为了一个麻烦
8:28 当TA坐上轮椅之后,TA就在一瞬间被认为失能了
9:37 酒店的工作人员越过坐轮椅的同事,要把房卡递给视障的我,一瞬间空气里充满尴尬的味道
10:58 当残障者表达这些感受时,为什么总被贴上“不识好歹”、“不知感恩”“敏感”“脆弱”这样的标签?
13:36 有一个大厂员工和残障者的探讨无障碍主题的群,在这里面,残障者不被允许愤怒
14:47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一位日本的重度残障者招募、组织了一支24小时照顾他的志愿者团队。“你大半夜的,又不是要死的事儿,把我搞醒,就是要吃根香蕉?!”“我还想再吃一根…”“任性”这件事,值得每个人思考它的价值
22:13 只要我宣称了我的立场是为了你好,我就获得了对你的人生进行任意的干涉和支配的合法性。
29:09 残障者敢于把内心的窘迫表达出来的时候,其实在呼吁一种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现实的审视
31:42 我们应该跳出这种虚假的“对立”,真正地看到我们应该一起推动环境中对残障者、专业服务者都有更多的支持
36:53 有个残障小伙伴去厕所了,半天没有回来。我们完全没想到,TA会被这样一件事情难住。一个球形的门把手困住了重度烧伤没有手指的TA
40:54 做精细动作有障碍的人士,需要精细地考虑TA们使用一些产品的问题,例如筷子、吸管、卫生巾等等
42:18 我第一次接触一位心智障碍者,当TA画完画之后,TA拿着画、看着画的时候,TA讲得就特别好,达到了其他人的要求
48:58 水平或垂直物理的障碍、精细动作隐性的障碍、信息无障碍中隐含的问题,跨过这些障碍,看到TA的残障之前,我们是否可以看到TA是跟我一样的一个有情感、有欲望、有可能性的人。我们应该是最好的同盟,一起去改变,让我们都能够舒服
50:55 人不是一定会残,但一定会老。老龄化构建起了一个非残障者与残障者之间的桥梁,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但不能止于这一步,残障者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人们的期待是不一样的——比如教育、就业
55:31 老年人也不只是一个被照料的人,TA也是一个想要“任性”的人
57:25 残障者被陷入到了一种自证的困境当中:残障者必须要证明自己对社会有价值才可以出来,享受无障碍出行吗?就像孩子必须要听父母的话、考到父母认可的分数,才配获得父母的爱吗?
60:51 一些适合播客听友的“慢思考”:让残障者证明自身对社会的价值,换取非残障者对于无障碍出行的支持,这是让大家一起“双赢”的倡导策略。但如果大家看不到背后的核心逻辑,它就可能变成一个“舍本逐末”的动作
64:20 残障群体内部具有“异质性”,例如听障者更习惯于叫自己“聋人”,有自己的语言——手语。TA们没有明显的出行障碍,就业选择相对多样化,可以是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制造业工人等,但在面对复杂的人与人沟通场景,依然需要有针对性的支持
73:14 多年前,一位视障者独自去乘坐飞机,可能会被拒绝登机。现在这种情况改变了。无论是听障(聋人)骑手、网约车司机外出工作,还是视障者日常出行,社会需要多一点的信任和包容
78:21 已就业的残障者有时不太敢表达,因为TA们特别珍惜参与社会的机会。残障者特别担心一旦提出来一个问题,大家会以安全为由,把TA们“保护”起来了
79:23 “你也太把我当个人了!”一位视障者遇到了一次欣喜的小插曲
80:54 遇到残障者,要不要帮TA,如何做才能不纠结又友好——不要自己在那儿想,去问TA是否需要帮助,如何帮助?
83:41 辅助用具就是残障者身体延伸的一部分,或者是感官的一部分,或者是行走的一部分。
85:14 突发奇想:残障者和非残障者组成旅行团,残障者带领非残障者,探索、体验各种无障碍设施、发现一个城市的美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