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何说服孙刘备联手,赤壁之战与《三国演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刘备当上荆州牧,娶孙权妹,孙刘联盟进一步巩固,益州成为新的争夺焦点。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到诸葛亮跟着鲁肃来到了东吴。《三国演义》上说这哥们在见到孙权之前,先和东吴的儒生们来了一场大辩论,诸葛老先生是嬉笑怒骂,指桑骂槐,上怼天,下怼地,中间还要怼空气,怼得东吴的知识分子们是哑口无言,一个个都服了。
不过这么精彩的桥段,在史书上是没有的,无论《三国志》,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任何孔明他老人家骂人的描述,有的仅仅是他和孙权的对话,但精彩程度倒是不差。
一
诸葛亮在见到孙权之后,开头的第一句就是,“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轻飘飘的一句话,死了的袁绍、袁术,还活着的刘璋、张鲁、马超等著名军阀直接都被无视了,好像天下从开始就是孙、刘、曹三家一样,而且孙权排第一。
61-1 诸葛孔明舌战群儒 (图片来自网络,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说话技巧,不露痕迹地捧了对方一句,孙权潜意识就接受了这句话整体是合理的,是对的,那就是孙、刘、曹三家平等这个概念。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曹操雄踞北方,孙权拥有整个江东,刘大耳到现在连个窝都没有,咋和人家平起平坐?可是诸葛亮把这个概念暂时性地硬塞到孙权脑袋里了。
接下来就是激将法,他说现在这种形势,孙将军您自己看着办,要是感觉自己可以抵抗曹操,那就赶紧行动,要是感觉自己打不过,那就赶紧给人家跪下,千万别这样优柔寡断,容易招惹祸端。
孙权就纳闷了,这家伙到底是来求我的,还是帮我的?就反问诸葛亮,那为啥刘大耳不投降呢?我们的孔明同学这时候目光坚定,脖子一挺,眼光45度角凝视斜上方,铿锵有力地回答:“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俺们家的刘备是王族的血统,天下仰慕之人,要是干不过曹操,就是天意罢了,怎么能投降,屈居人下呢?
这话说的是落地有声,但第一,它不是事实,刘大耳这辈子投靠别人的时候实在是太多了,一只手都数不过来;第二,刘备当时非常清楚,这次就算是他投降,十有八九也会被曹操砍了脑袋,所以不是不降,而是没办法降。
接着诸葛亮又给孙权分析了曹操的三个弱点,第一是远来疲惫,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第二他们大都数是北方人,不懂水战;第三,所有荆州兵都是刚刚投降的,而曹操因为要过长江,不得不用他们,这些家伙心里不服。有这三点,只要您派出几万军队,我们两家联合,那么打败他很轻松。
诸葛亮的最后一句话是:“操军破,必北还,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这句话也很牛掰,它等于是整个长篇大论的题眼,因为它直接点中了孙权和鲁肃的心思,你们想三分天下,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孙权听了诸葛亮这番话之后,史书上记载了两个字,“大悦”,很高兴的意思,但他为啥高兴,没有人分析过,我这里简单说两句。
鲁肃“江东对”的规划里,在东吴有能力西进吞并荆州之前,荆州的这个第三股势力一定要既是一个强大的盟友,又是一个智慧的敌人。如果不强大,一下子被曹操给灭了,那东吴也完犊子了;如果不够智慧,不明白合纵连横的策略,那很有可能就先和东吴死磕,最后受益的变成了曹操。而现在诸葛亮这番话,尤其是最后一句,表明了刘备集团,至少智囊诸葛亮同志,是完全明白两家之间这种微妙关系的。
我觉得,这才是“权大悦”的正确解释。至于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谁可以笑到最后,那就要看个人的治理手段了,那是另一个话题。
不过孙权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之前,他还要等一个人,因为他知道,只有这个人,才能率领军队和曹操一战,此人就是周瑜。
二
周瑜,字公瑾,和孙策同在公元175年出生,也是出身望族,他俩年轻时就互相仰慕对方的名气,等到见面之后,更是意气相投,可以这么说,东吴的天下就是这两个人一起打下来的。
公元198年,周瑜被委任为建威中郎将,孙策对他的赏赐极其厚重,对他的评价是“雄姿英发,才能绝伦”,这一年,他和孙策都是24岁。
从这时候起,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俩为孙郎和周郎。比孙策更难得的是,除了文治武功,周瑜还长得帅,还特别精通音律,几乎所有惜墨如金的史书都特意强调了这两点,那就说明人家不是一般的帅,也不是一般地精通音律。你可以按照梁朝伟最帅时候的标准在心里描绘周公瑾,同时还具有周杰伦或者朗朗的音乐素养。
据说当时有很多漂亮的歌女,就为了让周公瑾看自己一眼,故意在演奏时弹错一两个音节,正在与客人闲聊喝酒的周瑜听见音乐有误,就会回头看一眼歌女,这叫“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61-2 黄维德饰演的周瑜
此外,三国时著名的名士蒋干还评价周瑜说“气度宽宏,雅量高致”,这大概应该是官渡之战之后的事情。蒋干受到曹操的委托,去招降周瑜,在蒋干吐露来意之前,周瑜就笑着对他说:“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意思就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您蒋干来干啥,我周瑜知道得清清楚楚,然后说,男子汉大丈夫在人世间以忠义为主,即便是苏秦张仪和郦食其一起来劝我,我对东吴的忠心也不可能动摇。
蒋干回去后对曹操猛夸了周瑜一番,说他是不可能被劝降的。只不过这段历史后来在《三国演义》里,为了剧情的需要,蒋干被改的面目全非,变成了一个在群英会上中计的傻瓜和猥琐男,盗了一封假书信回去,导致曹操误杀了自己的水军将领。
我们这里给蒋干正一下名,他没中计,也不猥琐。顺便也多说一句,气度宽宏的周瑜自然也不是诸葛亮能气死的,那也是罗贯中瞎编的,在他的笔下,政治家诸葛亮经常化身为我老家村子东头儿的二寡妇,也就是泼妇,靠着骂大街就能克敌制胜,什么舌战群儒,气死周瑜,骂死王朗等等,可是历史事实是,这些事儿,俺们孔明同志一件也没做过,纯属是栽赃陷害。
不过,《三国演义》里有两个美女,大乔和小乔,却不是罗贯中编的,而是确有其人,并且也是当时闻名天下的一对姐妹花。公元199年,孙策和周瑜在攻破安徽皖城的时候,得到了这两位美女,《三国志》说,“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用的都是“纳”字,那就应该是“妾”,不是妻,否则应该用“娶”,在中国史书上,对于这类用字,一向都很严谨,不会搞错。
从上面周瑜的简历里,大家现在应该知道,此人不仅仅是当时东吴军队的最高将领,还是孙权哥哥孙策的铁哥们,连襟,绝对的心腹。这样的一个人物,他的意见对于孙权自然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和曹操打不打,如何打,孙权那是一定要听听他的想法的。
就这样,周瑜从潘阳回来的第一天,孙权就召开了“参谋长联席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和曹操是开战还是投降?与会者充分地发表了意见,张昭和很多谋士的意见还是投降曹操,然后谈判自保,理由就是两个,第一,曹操是以天子的名字征伐四方,以地方对抗中央,那就是造反;第二个理由当然是最关键的,也是最明显的,三个字,打不过。
周瑜这时候说话了,开口第一句是“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这句话彻底粉碎了投降派的第一个理由,曹吉利就是一个打着汉朝丞相旗号的王八蛋,你们居然想投降汉贼王八蛋?然后他掷地有声地说,曹操必败!
除了诸葛亮分析过的,周瑜又增加了两件事,第一就是马超和韩遂在西北一直对曹操的地盘虎视眈眈,这是曹操的后患,他绝对不敢全力和我们死磕;第二件事就是他刚刚得到的情报,曹军的实际力量只不过是十几万人,而且水土不服,必然生病,估计整个曹军现在虚弱不堪。后面我们知道了,“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这八个字恰恰是曹操军队当时的死穴。
孙权听完周瑜的讲话之后,发表了总结陈词。开口就称呼曹操为“老贼”,说这个老贼试图废掉汉朝天子,自己当皇帝,他有这个念头很长时间了,只是忌惮袁术、袁绍、吕布、刘表和我,现在其他人都死了,就剩下了我,我决心和这个老贼势不两立,一决雌雄。
你要注意,这里面孙权可没提刘备,为啥?那是一点都不复杂,虽然我需要培植你刘备成为第三方势力,但打败了曹操,那也是我孙权的荣耀,是我和曹老贼的决战,战后的蛋糕我也想要大头儿,而不是你刘大耳,盟友归盟友,但从气势上,我还是要压倒你的。
《江表传》里还记载,孙权说完话,抽出刀来,一刀砍断了一张很无辜的桌子,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谁再说投降,和这张破桌子一样,身首异处。到此为止,孙刘联盟就算是正式形成。随后,孙权把早就准备好的3万精兵交付给周瑜,说公瑾你先去,万一战事不利,你也别怕,到时候我亲自去和曹老贼拼命,这叫“孤当与孟德决之”。
看史书看到这里,有一件事那是相当地清楚,就是孙权其实早就准备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否则三万精兵和所有军需,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就齐全了。但这哥们一直都不明说,而是暗中观察所有将领,甚至刘备一方的反应,心机可谓是极深。
不过呢,如果孙权不是这样的人,他怎么可能在6年之内,稳定了他哥孙策都没办法稳定的江东局势,《三国演义》里对孙权和鲁肃采取了相当弱化的描写,那自然也是小说价值观的需要,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三
下面发生的事情可谓是家喻户晓,那就是孙、刘、曹三方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极其著名的赤壁之战。
800年后,有一个叫做苏东坡的家伙,填了一首《念奴娇》,专门夸奖周瑜的,里面有这样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许就因为这首词,周公瑾身穿便装、学者打扮的儒将形象在中国人心里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但可惜的是,我们不能肯定当时周大帅哥真的就是这身打扮,因为真实的史书中,这场战争只有短短的百余字,过程也不复杂,事情是这样的:
……
孙权自然知道他这位妹夫不可能回家去种地,这实际上就是“我坚决反对”的一种表达方式。正在犹豫时,公元210年,大都督周瑜上书,详细陈述了东吴独自攻打益州的方案,孙权觉得可行,就同意了周瑜的建议,至于说妹夫要种地,就让他去种好了。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周瑜在返回驻地的途中,于巴丘病逝,享年36岁。周瑜去世之前,给孙权的遗书里推荐鲁肃接替自己,这封遗书也间接地否定了网上流传的一个说法,说周瑜死于心脏病突发,应该不是,心梗发作应该是来不及写遗书的。
鲁肃当上东吴大都督之后,他对于刘备的政策是以联盟为主,所以,两家马上进入了蜜月期,至于说攻打益州,也就暂时不提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大馅饼砸到了刘备的脑袋上,事情是这样的。公元211年,曹操南侵孙刘不成,就决定去攻打汉中的张鲁,但问题是,想从北边打汉中,那一定要经过关中,也就是函谷关以西,秦岭以北的地方,当时那里的军阀是臣服于曹操的马超和韩遂。
马超,字孟起,孟仲叔季,说明这家伙在家里是老大,他们一家子就是以前我们提过的,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这时候他爹马腾和其他的兄弟都在邺城,也就是曹操的身边。
马超和韩遂这俩家伙一致认定,曹操向他俩借路去打张鲁就是一个阴谋,肯定会趁着他俩没防备的时候,把他们的关中也一并拿下,于是马超就对韩遂说,“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啥意思?俺不要俺爹了,您也别管您儿子了,我们联合,一起和曹操拼命。韩遂就同意了,于是两个人起兵,公开反抗曹操。
当然,不出所料的是,马超的爹马腾,他的兄弟马休和马铁全族200多人,以及韩遂的作为人质的子孙,全都在邺城被曹操砍了脑袋。
曹操、马超、张鲁这三股势力一折腾,就把远在益州的刘璋吓坏了。这哥们害怕的是,关中马超,汉中张鲁这俩货如果打不过曹操,一旦汉中被曹操拿下,益州等于是门户大开,曹操到时候只要派一员大将,他刘璋就只能束手投降。那咋办呢?他的谋士张松给他献了一条计策,劝他请荆州的刘备带兵入驻益州,一同抵抗曹操,都是老刘家的人,刘大耳还以仁义闻名,肯定会一心一意地学雷锋做好事,帮助俺们。
那么,张松为啥会出这个主意?这事儿对于刘大耳是好事呢,还是好事儿呢?我们下集再聊。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