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1分钟
播放:
88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晚上好,欢迎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今天是2025年9月3日。234年前的今天,1791年9月3日,法国巴黎的杜伊勒里宫附近,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会议正在紧张进行。国民议会大厅的穹顶下,议员们的争吵声、钟表的滴答声,与窗外巴黎街头的喧嚣交织在一起。最终,一份名为《1791年宪法》的文件以多数票通过——它宣告了法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将这个国家从“国王的王国”变为“法律的国家”,也拉开了现代民主政治在法兰西的序幕。


要理解这份宪法的意义,得先把时间拨回18世纪末的法国。那时的法国,是一个被“旧制度”(Ancien Régime)笼罩的国家。所谓“旧制度”,是指以波旁王朝为中心的封建专制体系:国王拥有绝对权力,自称“朕即国家”;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约12万人),第二等级是贵族(约40万人),第三等级则是农民、市民、资产阶级等普通民众(占人口97%)。



前两个等级享有免税、司法特权,第三等级却要承担重税(如“盐税”“人头税”),连面包价格上涨都能引发骚乱。更讽刺的是,国王路易十六的宫廷里,贵族们穿着绫罗绸缎,用镀金的餐具享用松露和红酒,而巴黎街头的流浪汉却因饥饿啃食树皮。1788年,法国爆发了百年一遇的大饥荒,面包价格暴涨三倍,巴黎的面包店外排起了长队,有人甚至为抢面包大打出手。一位目击者写道:“妇女们抱着孩子,跪在地上哭求面包,士兵用刺刀驱赶她们,孩子们的哭声比雨声还凄厉。”


但真正点燃革命火种的,是启蒙思想的传播。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用书籍和文章批判专制,呼吁“自由、平等、博爱”。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写道:“难道一个人的出身就能决定他的命运?一个农民的儿子和贵族的儿子,难道生来就该一个种地、一个骑马?”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政府只是人民的代理人。”这些思想像火种,在第三等级中蔓延:“为什么出生决定命运?”“为什么国王可以随意征税?”“我们难道没有权利参与国家管理?”


1789年5月,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召开“三级会议”(三个等级的代表会议),但第三等级代表(共600人)因不满投票规则(按等级而非人数),宣布脱离会议,自行成立“国民议会”,宣称“代表全体法国人民”。这一举动,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正式爆发。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释放政治犯,标志着革命进入高潮。这座象征专制的堡垒被攻破时,城墙上飘起了国民议会的旗帜——蓝白红三色旗,后来成为法国国旗。巴黎的街头,人们举着火把游行,高喊“自由万岁!”“打倒暴君!”;外省的城市里,农民焚烧地契,拒绝向贵族交租;甚至连部分士兵也倒戈,加入革命的队伍。


但革命的道路充满分歧。一些人主张彻底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另一些人则希望保留国王,通过宪法限制其权力。国民议会中的温和派(如米拉波、西哀士)认为,君主立宪制既能避免暴力,又能约束王权,是过渡的最佳选择。米拉波曾对路易十六说:“陛下,您不是国王,而是国家的首席公务员。您的权力来自法律,而非神授。”


1791年6月,路易十六试图逃离法国(史称“瓦雷讷逃亡”),他伪装成仆人,带着家眷乘坐马车向东北边境逃窜,希望投靠奥地利军队。但在距离边境仅30公里的瓦雷讷村,他被认出——一个驿站的马夫认出了国王的马车纹饰,立刻鸣枪示警。愤怒的村民包围了马车,路易十六被迫折返巴黎。这一事件彻底暴露了国王的专制倾向,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必须用宪法严格限制王权。


1791年9月3日,国民议会大厅。议员们面前的桌子上,摊开的是一份经过10个月讨论、修改了2000多处条款的宪法草案。它的核心内容包括:



  1. 1.​​限制王权​​:国王为国家元首,由世袭产生,但无立法权;国王的命令需经部长副署(部长对议会负责),且议会可随时罢免部长;国王有权否决法律,但否决权仅限两次,第三次表决后自动生效。

  2. 2.​​确立立法权​​:设立“立法议会”,议员由“积极公民”(缴纳一定税额的男性)选举产生,拥有制定法律、批准预算、监督政府的权力。

  3. 3.​​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明确“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公民的自然权利;废除封建特权,取消贵族免税权;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任意逮捕和监禁。

  4. 4.​​宗教与国家分离​​:承认天主教的“国教”地位,但禁止教会干预政治,取消什一税(教会征收的税种)。



草案提交讨论时,现场气氛激烈。激进派代表罗伯斯庇尔站在议会大厅的台阶上,大声质问:“难道我们要给暴君留一条退路?”他的脸涨得通红,手指几乎戳到面前的讲稿:“看看瓦雷讷事件!国王连自己的誓言都能背叛,我们怎么能相信他会遵守宪法?”但温和派议员反驳:“没有宪法的约束,革命可能演变成无政府状态;有了宪法,我们才能用法律战胜专制。”


最终,宪法以318票赞成、224票反对通过。当议长宣布“宪法通过”的那一刻,大厅外的巴黎民众爆发出欢呼——他们中的许多人凌晨就来排队,只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一位叫玛丽的女裁缝挤在人群中,她后来回忆:“我丈夫是面包师,前几天还在为面包涨价发愁。今天,我听见议员们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突然觉得,或许我们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了。”


1791年9月3日通过的宪法,被称为“1791年宪法”,它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是欧洲大陆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宪法之一。它的意义,远不止于“结束专制”。


首先,它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宪法明确“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公民”,政府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这一思想彻底颠覆了“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前,欧洲各国的权力来源都是“神授”或“血统”,而法国的这部宪法告诉世界:权力属于人民,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同意。


其次,它推动了法国社会的转型。宪法废除了封建特权,允许第三等级(尤其是资产阶级)参与政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此后,法国的工商业迅速崛起,巴黎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一位历史学家统计,1791年后,法国的银行数量增加了3倍,工厂主的数量增长了5倍,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更重要的是,它为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范式。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联邦宪法》(1787年)影响了法国,但1791年宪法反过来启发了欧洲其他国家的minzhu运动——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国的宪政改革,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1791年宪法是现代政治的起点,它让‘自由’从思想变成了制度。”


当然,这部宪法也存在局限性。它保留了君主制,国王仍有一定的行政权;选举权仅限于“积极公民”(约430万人),占人口的15%,妇女、农民和无套裤汉(城市平民)被排除在外。这些缺陷,为后来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1791年10月,路易十六被迫宣誓效忠宪法,但他的内心并不认同。他在日记中写道:“这部宪法是对君主制的侮辱,我签字只是为了暂时保全自己。”1792年,路易十六勾结外国势力(奥地利、普鲁士)企图镇压革命,导致“八月十日事件”——巴黎民众攻占杜伊勒里宫,逮捕国王。1793年,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君主制彻底终结,法国进入共和时代。


但1791年宪法的历史价值并未因此褪色。它像一座桥梁,连接了专制与民主;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现代政治的大门。正如法国历史学家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中所言:“1791年宪法不是完美的,但它让法国第一次拥有了‘法律高于国王’的信念——这才是革命最珍贵的遗产。”



站在2025年的今天回望1791年9月3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份宪法的通过,更是一个民族对自由的追寻。从“朕即国家”到“法律即国家”,从“特权即正义”到“平等即正义”,法国用一部宪法完成了从专制到民主的蜕变。


这部宪法告诉我们:真正的进步,不是推翻旧制度,而是建立新规则;真正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的权利。正如《人权宣言》中所言:“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而1791年宪法,正是这一权利的制度保障。


感谢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1791年9月3日的巴黎,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会议,不仅改写了法国的历史,更照亮了人类追求民主的道路。愿我们铭记历史的智慧,珍惜当下的自由,为所有渴望平等与正义的人们加油。我们下期再会。晚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