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记录了我们的小宇宙飞船继续停靠在「特权星球🌍」的第三天经历的故事~
这里的天空依旧明亮,但光线并不平均——有些地方永远沐浴在阳光下,有些角落却常年被阴影覆盖
我们在这片光影交错的地表上行走,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越是站在阳光下的人,越容易相信——世界本就如此温暖;而那些被挡在阴影里的人,却始终在抬头,努力寻找一点光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道看不见的光——
为什么特权往往不被察觉?
它不是阴谋,也不是故意;
而是一种太久太久的“正常”,
正常到我们都忘了,它啊,其实是一种偏向。
时间戳⌚️⬇️
00:00–08:57|从阳光下的起点说起
在上一期,我们聊过特权的多维度与隐形力量
今天,我们要更进一步——去思考一个“看不见”的问题:为什么特权往往不被察觉?
社会结构的隐蔽性,让这些“默认优势”变得更加难以察觉。没有人明说“这群人更被偏爱”,但制度的细节、文化的习惯、招聘的词句,都在默默筛选⚙️
就像那个著名实验——当你专注数篮球的传递次数时,可能完全没注意到屏幕中央走过的大猩猩、——特权,就是那只被我们忽视的大猩猩
08:59–26:03|知道特权之后,我们能做什么?
认识特权的意义,不是让人感到羞愧,而是找到改变的方向🧭
从自己开始,我们可以:
- 反思生活中那些“无声的便利”,去看见别人正在面对的阻力、
- 学会倾听,不急着反驳,也不替别人总结、
- 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放大那些被忽略的声音、
- 同时,改变也需要制度层面的改革:教育、住房、城市设计,都该为不同群体创造更平等的起点
本期我们讨论了👉什么是“批判性盟友(Critical Allyship)”——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与受压迫者并肩同行。真正的盟友,不是去“帮别人赢”,而是一起“改变规则”
也许,这意味着你要放弃一些位置、承担一些风险,但那正是特权被重新分配的开始🍉
26:04–28:52|尾声:用特权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特权”这个词,也许让人不适,但它不是指责!而是一面镜子🪞
它让我们看到——谁的努力更容易被看见,谁的声音总被淹没、
老师说:“你们都是受过教育的学生,这是你们的特权。所以啊,孩子们!要用好它,成就自己;也别忘了,为那些坐在后排的人发声!”
特权不是原罪,而是一种责任
当越来越多人愿意承认自己的优势,用它去推动改变,社会也许才会慢慢变得更公平吧~
那时,努力将不再是一场不对称的比赛,而是一条更平坦的路!
参考:
- Peggy McIntosh. White Privilege: Unpacking the Invisible Knapsack.
- BMC Public Health. The coin model of privilege and critical allyship: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 Morgane Michael. Privilege and Empathy: The Waste-Paper Basket Lesson.
- Bored Panda. High School Teacher Taught His Class A Simple Yet Powerful Lesson About Privilege.
- Everyday Feminism. Don’t Believe in Christian Privilege? These 15 Examples Will Leave No Doubt.
- LinkedIn Economic Graph. The State of Women in Leadership (2025).
- NSVRC[National Sexual Violence Resource Center]. Accent Bias.
- The Guardian. How a viral image of breasts exposes science’s obsession with the male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