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世界风起云涌,互联网新旧迭代,AI蓬勃而出。媒介360推出每日AI科技互联网前瞻,从更全面的视野、更广阔的视域,洞察行业跌宕起伏,在趋势前瞻中把握市场脉动,引领敏捷增长风向标!
今日核心看点:
1、华为、小米、宇树科技等入选 MIT 科技评论 2025 年度「50 家聪明公司」
2、古尔曼:苹果首款智能眼镜产品无显示屏,预计 12 至 16 个月内推出
3、小米、蔚来、小鹏多家车企高管在央视节目中共同抵制「黑公关」
4、滴滴2024年平均抽成14%,官方:抽成不等于利润
5、口碑网创始人李治国回顾几十亿美元收购高德:成为阿里对抗美团的重要工具
6、三年合约到期!微信将关闭京东购物入口
7、曝娃哈哈今年销量是去年同期的80%,宗馥莉或另立门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8、西贝内部人士回应“华与华10年咨询费6000万”:属实
9、奥尔特曼称AI给自己带来重压:ChatGPT发布以来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10、美国最大出版商CEO怒怼谷歌:用同一爬虫偷内容喂AI

华为、小米、宇树科技等
入选 MIT 科技评论 2025 年度「50 家聪明公司」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5 年度「50 家聪明公司」最新评选结果已于昨日揭晓,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中国企业均入选。
根据其定义,聪明公司应该具备两个特征:聪明地研发和使用新技术、聪明地理解市场和商业机会。它们凭借技术创新开路,结合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技术的影响扩展至全球。
2019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首次以「中国支点」为概念,将「50 家聪明公司」(TR50,50 Smartest Companies)评选落地中国,来寻找那些正在改变现在和有望改变未来的聪明公司。
此后的每一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都会根据技术的发展和趋势的变化提出不同的核心概念,比如 2020 年的「中国聚力」和 2021 年的「中国引领」等等。
今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以「突破边界」为导向,聚焦「中国未来」,从技术创新力、全球化能力和商业化能力等多个维度综合分析,审视那些「在中国诞生、由中国引领、为中国服务」的创新企业。
从本年度「50 家聪明公司」所在领域占比来看,排名前四位的领域分别是:AI 和计算、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芯片以及生命科学。
古尔曼:苹果首款智能眼镜产品无显示屏
预计 12 至 16 个月内推出
长期以来外界普遍认为 Apple Glass(苹果智能眼镜)将是苹果在头戴式计算领域迈出的下一大步,尽管苹果的愿景是推出具备增强现实(AR)功能的智能眼镜,但首款上市的产品功能将大幅简化,且距离发布已为期不远。
在彭博社周日发布的「Power On」通讯中,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对苹果智能眼镜的研发情况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苹果将在未来 12 至 16 个月内进军该市场。
IT 之家注意到,古尔曼进一步指出,苹果推出的首款智能眼镜将是无显示屏版本,其定位是与 Meta 的 Ray-Bans(雷朋)智能眼镜展开竞争。这意味着该款产品将配备摄像头、具备播放与录音功能的音频系统,并需连接 iPhone 以实现数据处理。
据悉,苹果目前还在研发一款内置摄像头的 AirPods。有观点认为,这款产品搭载的红外感应摄像头可用于检测用户所处环境,并将视频数据传输至 iPhone 和 Apple Intelligence,以支持计算机视觉相关功能。鉴于 AirPods 本身已具备音频功能,为其添加摄像头后,这款个人音频设备将有望拥有当前主流智能眼镜的核心功能。
这一概念还可进一步延伸:让配备摄像头的 AirPods 与智能眼镜协同工作。通过多摄像头视角与多角度拍摄,Apple Intelligence 将能获取更丰富的数据;同时,结合 AirPods 现有的高品质音频驱动单元与麦克风,整套系统的音视频体验或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小米、蔚来、小鹏多家车企高管
在央视节目中共同抵制「黑公关」
近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播出了起底黑公关的内容,小米、小鹏、蔚来、深蓝四家车企接受了采访。
据报道,造谣抹黑各家车企的手段高度相似,都有 AI 生成造谣内容、评论区辱骂车主、新车发布前通稿抹黑车企产品等行为,甚至有平台对于相同内容正面负面不同引导的标题会有不同的流量呈现。
报道指出,在一家知名短视频平台的内部官方报价网站,一名粉丝在 60 万的汽车博主,他的单条 1 到 20 秒的视频商单报价就在 18000 元,21 秒到 60 秒的商单报价 26000 元,60 秒以上商单报价 38000 元。
知情人表示,黑商单的报价,会比这更高。谁充值多,就捧谁,然后拉踩其他品牌,某些虚假测评甚至会赚取数百万元。
报道中,小米、小鹏、蔚来、深蓝四家车企接受了采访。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表示,「要对黑水军、黑公关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从监管的角度,去提高黑水军、黑公关的成本和代价。」
滴滴2024年平均抽成14%
官方:抽成不等于利润
据报道,在滴滴开放日上,滴滴出行披露,2024年其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滴滴相关负责人强调,抽成并不等同于利润,抽成中的大部分资金通过补贴反馈司乘。此外,抽成还用于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转。包含平台系统维护、支付与结算安全、客服服务、保险与理赔、合规与税费等各项费用。
滴滴此前还表示,在公开透明的账单页面,司机可以看到每笔订单的抽成。司机师傅也可以通过滴滴车主App流水页面查看司机收入报告,可以看到过去7天平均抽成和上月平均抽成。
根据上个月公布的财报显示,滴滴平台中国出行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2.4%至33.76亿单,季度日均达到3710万单。自2023年以来,滴滴订单量已经连续10个季度保持着同比双位数的稳定增长。
口碑网创始人李治国回顾几十亿美元收购高德:
成为阿里对抗美团的重要工具
口碑网创始人李治国回顾了本地生活服务与地图导航的融合发展历程。2004年创立口碑网时,李治国意识到生活服务与地图结合的重要性,口碑网成为最早做商家地图展示的平台,早于大众点评。2008年雅虎口碑合并后,李治国因业务分歧转岗至阿里云,筹建手机地图引擎,为口碑和淘宝提供定位服务。
当时,李治国建议阿里投资或收购高德,但因投资部的不认同而搁置。后来,阿里收购了易图通,但易图通发展不佳,高德估值也未大幅增长。最终,阿里以十几亿美金收购高德,之后将高德交给UCWEB团队管理,高德逐渐超越百度地图。
如今,高德成为阿里对抗美团的重要工具,李治国认为地图服务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AI技术将为地图服务带来新的变革。
三年合约到期!
微信将关闭京东购物入口
京东购物公众号发布通知,称微信“发现-购物”的京东入口将于9月30日关闭,提醒用户将“京东购物”小程序添加到我的小程序或至微信钱包页下方,以继续享受购物权利。
微信关闭京东购物入口一事,其实早有预兆。有网友反馈称,从今年7月开始,微信发现页的“购物”入口就逐步从网页灰度切换为了“京东购物”小程序。8月底,部分用户的微信小程序中出现了类似提醒,确认购物入口于9月1日开始“小程序搬家”。
这次关闭应该是合约到期后的正常动作。2022年6月29日,京东与腾讯重续战略合作协议,为期三年。腾讯将于三年内在微信平台向京东提供一级和二级入口,为京东提供流量支持。作为回报,当年京东向腾讯发行一定数量的A股,对价最高可达2.2亿美元。
曝娃哈哈今年销量是去年同期的80%
宗馥莉或另立门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据媒体报道,宗馥莉或另起门户,从多个信源了解到,娃哈哈或将使用新品牌“娃小宗”。据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科有限公司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自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离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项历史相关遗留问题。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文件显示,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据公开信息显示,宏辉食品控股股东是杭州宏宸营销有限公司,后者持有宏辉食品100%股权。而杭州宏宸营销有限公司是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的公司。“娃小宗”的商标目前归宏胜集团所有,商标申请日期显示为2025年5月。
值得注意的是,和娃哈哈合作多年的经销商透露,今年经销的娃哈哈销量,相比去年娃哈哈业绩高峰时有所下滑,“今年销量是去年同期的80%”。
西贝内部人士回应
“华与华10年咨询费6000万”:属实
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关于预制菜的争议持续发酵,而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杉的言论也引发热议。2023年,华杉曾在社交媒体公开发文,“华与华为西贝服务了十年,拿了六千多万的咨询费。华与华开创订阅制咨询服务模式,每年收钱不多,价值在过程中涌现。下一个十年,我们也不贪心,拿一两个亿就行了。”对于6000万咨询费的说法,西贝内部人士回应:属实。
9月12日,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杉连续发布多条微博,力挺贾国龙:“这不是危机公关,因为根本就没有危机。是贾国龙怒了,要硬杠网络黑嘴”。“勇往直前,不苟且偷生,就是贾国龙! ”。“西贝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企业之一,遭到这种网络黑嘴的网暴,老板选择硬杠,一定要辩个清楚明白,这也给习惯于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的好人做了一个示范”。
罗永浩则毫不留情的称,作为服务西贝的品牌战略公司负责人,这些贾国龙的朋友是真心想把西贝搞死。
奥尔特曼称AI给自己带来重压:
ChatGPT发布以来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据外媒报道,OpenAI CEO奥尔特曼在接受采访时面带苦笑地表示:“自从ChatGPT上线后,我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在这场长达半小时的对谈中,奥尔特曼谈到肩负监管一项“每天有数亿人使用的技术”的重担。他说,自己担忧的并非“终结者”式的灾难场景,而是团队每天做出的那些几乎察觉不到的细微选择:什么时候拒绝回答、如何组织答案、什么时候反驳、什么时候放行。
奥尔特曼解释说,这些看似细小的设计被全球用户重复数十亿次,以他自己的力量无法完全跟踪的方式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让我夜不能寐的是,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微小决定,可能影响数亿人。这种影响太大了。”他特别提到自杀问题:全球每周约15000人自杀,如果其中10%是ChatGPT用户,那可能有1500人在与系统对话后仍然自杀。“我们可能没能救下他们,也许我们本可以回应得更好,更主动一些。”
据悉,不久前,OpenAI被一对父母起诉,指控ChatGPT诱导他们16岁的儿子亚当・雷恩自杀。奥尔特曼表示,这是“一场悲剧”,并透露平台正在研究方案:若未成年人谈及自杀又无法联系家长,系统会报警。他补充,这并非最终决定,还需权衡用户隐私。
美国最大出版商CEO怒怼谷歌:
用同一爬虫偷内容喂AI
美国规模最大的数字与平面媒体出版商CEO尼尔・沃格尔指控谷歌存在不正当行为,称其通过抓取该公司网站内容来支持自身人工智能(AI)产品研发。
“谷歌只有一个爬虫程序,这意味着他们既用它来抓取内容以维持搜索引擎运转(这一过程会为我们带来流量),又用它来支持AI产品研发,而后者本质上是在窃取我们的内容。”沃格尔在本周举办的《财富》科技头脑风暴大会(Fortune Brainstorm Tech)上表示。
他透露,三年前,谷歌搜索为该公司贡献的流量约占总流量的65%,如今这一比例已降至“20%多一点”。沃格尔上月还曾向媒体透露过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数据:数年前,来自开放网络的流量中,谷歌搜索贡献的占比曾高达People公司总流量的90%。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