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2分钟
播放:
443
发布:
1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欢迎光临五点起床,五点起床是一个和大家共读成长的频道。通过每天清晨二十分钟的阅读分享,每天进步一点点 improving little by little everyday。


今天分享——《战后日本经济史》





一般认为,战后的民主主义改革为日本带来了经济复兴,战后诞生的新兴企业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1940年体制史观则认为,战争时期形成的国家总动员体制带来了战后经济复兴,战时成长起来的企业实现了战后的高速增长。


为了使因战败而荒废的经济得到复兴,日本政府首先着手救助金融机构。1946年度一般财政预算的20%被划作产业经济费,对因政府停止发放“战时补偿”等而蒙受损失的银行给予补偿,以防银行破产。接下来,政府又采用“倾斜生产方式”重建国家基础产业。“倾斜生产方式”就是将紧缺资源重点划分给以煤炭和钢铁为中心的基础产业,恢复生产设备,使基础产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这项政策于1946年年底通过,1947年开始实施。倾斜生产方式的机制以价格差额补助和复兴金融金库的贷款为核心。所谓价格差额补助就是政府人为地限制煤炭价格,使钢铁制造企业能低价购买,接下来又人为地限制钢铁价格,使加工制造企业能低价购买。对因此产生的企业赤字,政府通过补助的方式给予补偿,补助由政府一般财政预算支出。


倾斜生产方式带动基础产业迅速实现了恢复与发展。煤炭、钢铁产量急剧增加,煤矿产业形成高潮。194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为4740亿日元,1947年增长为1.39万亿日元,1948年达到2.67万亿日元。


日本社会具有“双重结构”的特征也经常受到关注。也就是说,日本既有从发达工业国家引进最新设备、提高了生产率的大企业,也有坚持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率较低的中小企业,两者在资本集中程度、生产率、技术、工资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距。大企业将生产转包给中小企业,利用中小企业较低的人工费来节约生产成本,并在景气恶化时将其作为缓冲。


首先是经过战后复兴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特殊需求,复兴得以实现。之后日本正式迎来发展的时代,以索尼、本田等为代表的战后新生企业蓬勃发展,勤勉的日本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这就是NHK的节目“项目X——挑战者们”所体现的历史观。虽然这些方面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是如果放眼世界,冷静观察,就会发现日本的发展过程并非例外情况。发展中国家要赶超发达国家,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工业化所需的技术已经得到开发,发达国家也已经示范了其使用方法,所以只需模仿就好。将来的发展前景也比较容易预测,所以转换产业结构的速度自然很快。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和90年代之后的中国也同样实现了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同样的高速增长。


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所谓外因,是指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日本经济的发展相当有利。第一,技术方面的环境适合1940年体制。当时的前沿领域主要以钢铁、机电、造船、石油化学等重化工业为中心。这些领域都利于大型企业利用垂直一体化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经济活动不以通过市场的合作为主,而是主要以大企业内部的职能分担与合作为核心。在这些领域,强调个人对集体的奉献更胜于追求个人利益的1940年体制恰恰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第二是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也对日本有利。当时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属于中等发达的国家。因为工资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更低廉,日本以低廉的劳动成本为武器,通过大量生产工业产品,占领了发达国家市场。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