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4分钟
播放:
548
发布:
3天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hi,大家好!这里是疯批美人,今天想和大家聊的一个关键词“没准备好”
我们总是告诉自己:“等我准备好了再说”、“等我心情好了再做”,但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认知陷阱。
答案很简单:因为“准备好”的感觉永远不会到来,而“好心情”往往是在行动中产生的,而非在行动前等来的。
这背后有深刻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原理。
第一、大脑在欺骗你
们的大脑天生倾向于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因此它会将任何不确定、有挑战的事标记为“危险”。当你想到一件有压力的事(比如公开演讲、与人争执、开始一个新项目),你的大脑会:
1. 放大困难:想象出所有可能出错的情节。
2. 激发身体反应: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让你感觉“状态不好”。
3. 发出错误信号:“你还没准备好!”
真相是:你感受到的并非“没准备好”,而是 “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这种恐惧在事情真正开始前达到峰值,一旦你迈出第一步,它就会迅速减弱。
第二、不一定有好心情才出发
我们总认为行动的模式是:
好心情 → 行动 → 好结果
但心理学,特别是行为激活理论告诉我们,真正的模式是:
行动 → 带来成就感和掌控感 → 产生好心情 → 激励更多行动
情绪是行动的副产品:你不会等到不抑郁了才去生活,而是通过生活,抑郁才会减轻。
动力是行动的结果:动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在你开始行动后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三、记住六字秘诀:“先完成,再完美”
每一次你克服阻力去行动,你的大脑都在进行一次重要的“神经通路”重塑:
旧通路:想到任务 → 感到恐惧/压力 → 逃避 → 暂时放松 → 自我批评 → 更恐惧。
·新通路:想到任务 → 感到恐惧/压力 → 依然行动 → 释放多巴胺(成就感)→ 自我肯定 → 下次更轻松。
你每一次在不“感觉”准备好的情况下行动,都是在加固一条名为“我能行”的神经高速公路。
【订阅与互动】
如果你有关于“自己还没准备好”的故事或困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的故事可能会成为下期节目的灵感(我们会严格匿名)。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精神内耗者的乌托邦]」,获得更多关于终结内耗的深度内容、工具和一对一答疑机会。
制作团队
主播 / 策划:疯批美人
后期:疯批美人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