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90分钟
播放:
3,842
发布:
2个月前
主播...
简介...
“西方”到底指什么?“西方文明”这个观念从何而来?从古希腊开始,就一直有“西方”这样的概念吗?有关“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标准叙事何时开始形成?当一位女性古典学者注意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厅周边环绕的十六尊西方文化“先祖”的铜像时,她感觉到了一种威压,也想到了上述这些问题。
英国学者纳奥兹·麦克·斯威尼(Naoíse Mac Sweeney)是维也纳大学古典考古学教授,曾在莱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任教,主要研究西方古代的民族起源神话。她的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是中国人,这样的身份或许使她既能在西方传统之内,又能在西方传统之外。
她最新的通俗历史著作《“发明”西方》意在质疑和瓦解“西方文明”这个文化观念以及附着于其上的起源神话。麦克·斯威尼认为,近代西方世界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存在一个不曾中断的“西方”文化传统。在绝大部人人看来,“西方文明”肇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穿越黑暗的中世纪,在文艺复兴得到复苏和振兴,再经启蒙运动的鼓荡,最终导致西方在现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全方位的主导地位。“从柏拉图到北约”(from Plato to NATO)这样的表述,就精要地概括了这样的单线传承的谱系神话。但麦克·斯威尼认为,这样的宏大叙事既有悖史实,而且也是深受意识形态驱动的结果。
麦克·斯威尼选用不同历史时代的十四位人物,采用人物剪影+理论分析的方法,力求以亲切、生动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解构工作。这十四个历史人物,在年代、性别、族裔方面都均匀分布,既有希罗多德、培根这样传统叙事中西方古代和现代文明的奠基者,也有十分冷僻的名字,比如16世纪罗马女诗人图利娅·达拉戈纳和17世纪与葡萄牙殖民者周旋的西非女王恩辛加;既有19世纪大英帝国的首相格莱斯顿,也有奥斯曼帝国的太后苏菲耶。这些人物多姿多彩的人生,被作者编织进自己对“西方”观念系统的解构中。
麦克·斯威尼的批评,针对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比如,传统的宏大叙事认为,西方起源于一个纯粹、内部完整而有凝聚力的希腊-罗马文明,并称此种古典文明乃是西方独占的精神遗产。但若我们将视野拓宽,会发现希腊遗产也保存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后的阿富汗,更被中世纪的伊斯兰文明认作自己的文化祖先。又比如,直到早期现代,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和“东方”仍然没有严格的分野,仍有可能想象全球性的地理政治格局。伊丽莎白一世代表的新教英国,仍然可以谋求与伊斯兰国家结盟,以共同对抗天主教。作者认为,这些历史事件都足以证明现代的“西方”和“西方文明”等观念乃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构建,为了因应特殊的地缘政治问题。
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著名译者、世界史研究者陆大鹏老师,与我们一起讨论这本书的得失。在节目最后,我们还会讨论一个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为中国读者,应该如何面对西方学者写成的、数量众多的、以“去欧洲中心主义”为目标的自我批判类著作?西方内部的自我质疑,能为我们提供弹药吗?别人的自我检讨,是不是可以直接拿来化作我们的武器?
嘉宾简介:
陆大鹏,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世界史研究者,英德译者,译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等,著有《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德意志贵族》、《翻译的乐趣》等。曾当选《经济观察报·书评》年度译者、《新周刊》中国年度知道分子,荣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奖”等多个图书奖项。
延伸阅读:
纳奥兹·麦克·斯威尼,《“发明”西方:》,郑昕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
高峰枫,“西方不高兴:评帕斯卡·布鲁克纳《罪孽压身》”,文章链接;
Douglas Murray,The War on the West: How to Prevail in the Age of Unreason,Broadside Books, 2022.
时间轴:
02:17 介绍斯威尼其人其书:中爱混血的女古典学家
04:23 别开生面的公共历史写作:亚洲海岸的“西方人”
07:47 当过模特、酷似Maggie Q的维也纳大学教授
09:21 斯维尼的学术专长:特洛伊起源神话与安纳托利亚社群认同
11:19 大历史与小叙事如何结合
13:00 写作动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十四尊雕像
15:28 重新讲述那个来自“东方”的希罗多德
16:59 拉斯卡里斯皇帝偏安尼西亚的拜占庭小朝廷
22:40 在希腊旅行,见证希腊的东方性
24:20《希腊人左巴》和卫城博物馆的库洛斯
28:20 西方的特洛伊家谱:名与实
30:20 过于政治化的特洛伊起源说
34:06 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对希腊文明的隐性继承
37:50 “帝国转移”与萨义德
39:10 大英帝国首相格莱斯顿与“保加利亚惨剧”
46:49 美国建国英雄沃伦与西方宏大叙事
51:05 希腊与罗马合体的多种解释
54:50 德国艺术史学者温克尔曼为什么热爱希腊
56:49 亚洲,还是小亚细亚?欧洲,还是欧罗巴?
1:01:40 图书排版的巧思:在“东方”和“西方”下面打黑点
1:03:50 中国读者如何看待西方人的自我反思?
1:06:20 西方的负罪自责,不能代替我们的自我评判
1:08:07 从“白人的负担”到“白人的负罪感”
1:10:03 赫拉利《智人之上》与西方叙事的构建
1:11:02 从西方观念的建构性,不能引申为西方伪史论
1:14:10 反求诸己:每个国家都在“发明传统”
1:20:36 西方右派的反攻:穆雷的《向西方开战》
1:23:22 布鲁克纳的《罪孽压身》
1:25:10 为什么埃及和希腊的文物特展如此频繁?
1:26:19 中国提倡的第三种历史模式:并进的古代文明
剪辑:但汉松
英国学者纳奥兹·麦克·斯威尼(Naoíse Mac Sweeney)是维也纳大学古典考古学教授,曾在莱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任教,主要研究西方古代的民族起源神话。她的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是中国人,这样的身份或许使她既能在西方传统之内,又能在西方传统之外。
她最新的通俗历史著作《“发明”西方》意在质疑和瓦解“西方文明”这个文化观念以及附着于其上的起源神话。麦克·斯威尼认为,近代西方世界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存在一个不曾中断的“西方”文化传统。在绝大部人人看来,“西方文明”肇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穿越黑暗的中世纪,在文艺复兴得到复苏和振兴,再经启蒙运动的鼓荡,最终导致西方在现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全方位的主导地位。“从柏拉图到北约”(from Plato to NATO)这样的表述,就精要地概括了这样的单线传承的谱系神话。但麦克·斯威尼认为,这样的宏大叙事既有悖史实,而且也是深受意识形态驱动的结果。
麦克·斯威尼选用不同历史时代的十四位人物,采用人物剪影+理论分析的方法,力求以亲切、生动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解构工作。这十四个历史人物,在年代、性别、族裔方面都均匀分布,既有希罗多德、培根这样传统叙事中西方古代和现代文明的奠基者,也有十分冷僻的名字,比如16世纪罗马女诗人图利娅·达拉戈纳和17世纪与葡萄牙殖民者周旋的西非女王恩辛加;既有19世纪大英帝国的首相格莱斯顿,也有奥斯曼帝国的太后苏菲耶。这些人物多姿多彩的人生,被作者编织进自己对“西方”观念系统的解构中。
麦克·斯威尼的批评,针对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比如,传统的宏大叙事认为,西方起源于一个纯粹、内部完整而有凝聚力的希腊-罗马文明,并称此种古典文明乃是西方独占的精神遗产。但若我们将视野拓宽,会发现希腊遗产也保存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后的阿富汗,更被中世纪的伊斯兰文明认作自己的文化祖先。又比如,直到早期现代,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和“东方”仍然没有严格的分野,仍有可能想象全球性的地理政治格局。伊丽莎白一世代表的新教英国,仍然可以谋求与伊斯兰国家结盟,以共同对抗天主教。作者认为,这些历史事件都足以证明现代的“西方”和“西方文明”等观念乃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构建,为了因应特殊的地缘政治问题。
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著名译者、世界史研究者陆大鹏老师,与我们一起讨论这本书的得失。在节目最后,我们还会讨论一个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为中国读者,应该如何面对西方学者写成的、数量众多的、以“去欧洲中心主义”为目标的自我批判类著作?西方内部的自我质疑,能为我们提供弹药吗?别人的自我检讨,是不是可以直接拿来化作我们的武器?
嘉宾简介:
陆大鹏,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世界史研究者,英德译者,译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等,著有《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德意志贵族》、《翻译的乐趣》等。曾当选《经济观察报·书评》年度译者、《新周刊》中国年度知道分子,荣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奖”等多个图书奖项。
延伸阅读:
纳奥兹·麦克·斯威尼,《“发明”西方:》,郑昕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
高峰枫,“西方不高兴:评帕斯卡·布鲁克纳《罪孽压身》”,文章链接;
Douglas Murray,The War on the West: How to Prevail in the Age of Unreason,Broadside Books, 2022.
时间轴:
02:17 介绍斯威尼其人其书:中爱混血的女古典学家
04:23 别开生面的公共历史写作:亚洲海岸的“西方人”
07:47 当过模特、酷似Maggie Q的维也纳大学教授
09:21 斯维尼的学术专长:特洛伊起源神话与安纳托利亚社群认同
11:19 大历史与小叙事如何结合
13:00 写作动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十四尊雕像
15:28 重新讲述那个来自“东方”的希罗多德
16:59 拉斯卡里斯皇帝偏安尼西亚的拜占庭小朝廷
22:40 在希腊旅行,见证希腊的东方性
24:20《希腊人左巴》和卫城博物馆的库洛斯
28:20 西方的特洛伊家谱:名与实
30:20 过于政治化的特洛伊起源说
34:06 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对希腊文明的隐性继承
37:50 “帝国转移”与萨义德
39:10 大英帝国首相格莱斯顿与“保加利亚惨剧”
46:49 美国建国英雄沃伦与西方宏大叙事
51:05 希腊与罗马合体的多种解释
54:50 德国艺术史学者温克尔曼为什么热爱希腊
56:49 亚洲,还是小亚细亚?欧洲,还是欧罗巴?
1:01:40 图书排版的巧思:在“东方”和“西方”下面打黑点
1:03:50 中国读者如何看待西方人的自我反思?
1:06:20 西方的负罪自责,不能代替我们的自我评判
1:08:07 从“白人的负担”到“白人的负罪感”
1:10:03 赫拉利《智人之上》与西方叙事的构建
1:11:02 从西方观念的建构性,不能引申为西方伪史论
1:14:10 反求诸己:每个国家都在“发明传统”
1:20:36 西方右派的反攻:穆雷的《向西方开战》
1:23:22 布鲁克纳的《罪孽压身》
1:25:10 为什么埃及和希腊的文物特展如此频繁?
1:26:19 中国提倡的第三种历史模式:并进的古代文明
剪辑:但汉松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白树下的阿辽沙
2个月前
美国
15
07:42 抱歉老师,这里突然对作者外表进行评价的意义是? 主要是一下子想起某教授在北大的电影放映活动上那些表现,实在是很困惑所以想问一下。
Guatita
2个月前
江苏
7
引进版把作者的名字Naoise翻成“纳奥兹”算是英语霸权下的大错了吧,按照爱尔兰语的译音表明明应该是“尼谢”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广东
4
39:57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提到过这类历史故事:
“顺便说起,不久前在莫斯科有一个保加利亚人告诉过我,”伊万·费奥多罗维奇继续说下去,好像没有听到他弟弟的话,“土耳其人和切尔克斯人因为害怕斯拉夫人大规模起来造反,在他们保加利亚境内到处行凶,烧杀淫掠,凌辱妇孺,把囚犯耳朵用铁钉钉在围墙上面,一直到第二天早晨,然后再把他们绞死,还有其他种种的情形,简直没法描写。有时常听见形容人‘野兽般’残忍,其实这对野兽很不公平,野兽也很委屈:野兽从来不会像人那样残忍,那样巧妙地、艺术化地残忍。老虎只是啃、撕,只会做这些事。它决想不到去用钉子把人们的耳朵整夜地钉住,即使它能够这样做的话。而这些土耳其人却津津有味地折磨孩子,包括用匕首从母亲的肚子里剖出婴孩,一直到当着母亲的面把吃奶的幼儿抛向空中,再用刺刀接住。最使他们感到甜蜜有味的就是当着母亲们的面。但还有这样一个使我十分感兴趣的场面。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吃奶的孩子被抱在浑身哆嗦的母亲手里,四周围着一群闯进来的土耳其人。他们想出一个寻开心的主意:他们逗弄婴孩,笑着,引他发笑,他们成功了,婴孩笑了起来。就在这时候,一个土耳其人在离孩子的脸四俄寸的地方举起手枪朝他瞄准,男孩快乐地笑着,伸出两只小手,想抓手枪,忽然那个艺术家对准他的脸扣了扳机,把他的小脑袋打了个粉碎。很有艺术性,不是吗?顺便说起,听说土耳其人是很爱吃甜东西的。”
Yq_JZhr
2个月前
广东
3
1:22:51 不知道作者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因为可以在白宫骂美国骂苏联,也可以在克里姆林宫骂美国,但不能在克里姆林宫骂苏联啊。
光阴咏叹调
2个月前
北京
1
1:07:54 👍👍👍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广东
1
24:25 原来克里特岛1913年才并入希腊(被奥斯曼统治更久),因此更多地受到了奥斯曼文化的影响——东方性调和到克里特岛上
野客闲侃
1个月前
湖北
1
中国人是最慕强的,谁打败了中国人,中国人就能从一而终的崇拜 学习 跪舔,看看中国历史就知道了,谁征服了中国,中国人就越亲 征服者和征服王朝(如蒙古帝国 满清帝国),谁打败了中国,中国人就越向往战胜国,如甲午后的大日本帝国,鸦片后的大英帝国,二战后的苏联帝国和美利坚帝国,近100年中国最受这些帝国影响,从上到下,从老到幼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最受这些帝国文化 帝国思想 帝国产品的全面影响,去大街上走一走,目之所及,现代中国至今都笼罩在日,俄,英,美曾经这些帝国的方方面面,我们看的美国好莱坞 NBA,玩的日本动漫,用的美国很多科技产品,听的英文歌曲,学的俄国主义制度…………帝国很多,中国很少!
到底谁先占了杨仔这个名字
2个月前
德国
1
1:08:48 说的太好了!更重要是内观和自省!
Windblade
1周前
北京
0
1:06:17 不知道这位嘉宾说这话的时候认为听众是什么人 小粉红吗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广东
0
21:42 西方文明=“两希文明”(古希腊+希伯来)这个笼统的说法好像文学史教材也有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广东
0
25:05 雅典卫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克里提奥斯的少年》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广东
0
19:28 那时候的西方人喜欢讲“基督教世界”,这是不是有点像古代中国人所说的“天下”?🤔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广东
0
55:05 “德国自身在所有的学科里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以至我们几乎不会放过一切。据说我们还不得不变成希腊人和会拉丁文的人,或变成英国人和法国人!还有,人们甚至像疯了似的趋向东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年轻人想必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作为安慰,我给他看了我那尊巨大的朱诺雕像。它是一种象征。我希望迈耶看了它之后,能够坚持走希腊人的道路,并在希腊人那里找到安慰。迈耶是一个了不起的年轻人!如果他能注意,不使自己的精力分散,那么他会成为一个能干的人。”
······
“我们应该学习莫里哀,我们应该学习莎士比亚,但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
歌德回答说:“我对此并无什么反对意见要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似乎学习古代的著作对性格的形成毫无影响。流氓当然仍然是流氓,一个小人物即使每天和古代伟大的思想打交道,也不会有丝毫的长进。但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被上帝预言在未来具有伟大性格和崇高思想的人,通过接触和熟悉古希腊罗马的伟大人物,就会获得很好的发展,一天天明显地取得进步,逐渐发展成类似他们的伟人。”
——艾克曼《歌德谈话录》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广东
0
59:08 “所有的文明都是混血的”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广东
0
1:01:41 加点是作者加的吧?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广东
0
1:07:1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广东
0
1:09:30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7d8358778103db3bd0582b5
最悪世代
2个月前
广东
0
1:25:55 想到一本书的名字:《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
鸟老
2个月前
四川
0
为政治而书写的政治,误人子弟。
勐戈
2个月前
北京
0
最该聊的最后…没聊
清明士人
1个月前
北京
0
57:07 前面的政治神话不正好是出于政治目的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