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8分钟
播放:
670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在今年的创投市场里,“具身智能”的热度几乎是独一档的存在。


根据投中嘉川CVSource的统计,2025年前8个月具身智能赛道融资事件达到了138起,其中亿元以上规模的融资事件达到52起。仅在7月7日到13日这一周,就有6家具身智能的初创公司官宣了“亿元”级别以上的融资,分别是拿到近5亿元的星动纪元、拿到数亿元的云深处和跨维智能、拿到“亿元级”的小雨制造、超过1亿美元的星海图、完成1.22亿美元的它石智航。


除了初创公司融资,同一周,智元机器人收购了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7%股份,开启了“借壳上市”的讨论,大有“具身智能第一股”的劲头。几天后,宇树科技正式开启上市辅导,“具身智能第一股”成为了一个具体的话题。


按照行业习惯,这些案例、这些新闻、这些数字称得上一个“周期”、一场“潮”了。


但如果继续深挖,你或许优先感受到的情绪是:“急”。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明星公司,普遍都在今年前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2轮及以上的融资,以至于他们的融资轮次都显得很抽象。例如它石智航在7月拿到的这笔轮融资的定位是“天使+轮”——不带加号的“天使轮”发生在2025年3月,当时他们以1.2亿美元的规模创造了“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的最大融资额纪录”;星海图完成的是“A轮系列融资”中的“A4轮及A5轮战略融资”——这A轮系列融资从2025年初就已经启动,通稿称最新轮次估值较年初增长超3倍。


最新案例是智平方,2025年9月1日发布的新闻通稿显示,其半年内已敲定7轮融资,并且每轮融资的规模都能“达亿元”。


所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具身智能会热到这种程度?是谁在“急”?这么多的钱涌入,主要用在哪一方面?投资人们的“账”,又是基于什么样的逻辑算出来的呢?我觉得有必要邀请身处一线,参与了这波现象级融资潮的投资人,好好聊聊。


本期研讨会成员

2019年就开始投具身智能的、小苗朗程管理合伙人 方正浩


投资人&作家 小野酱;投中网编辑 蒲凡


Shownote

00:45半年融三轮、估值涨5倍,具身智能太疯狂


04:29具身智能的核心是AI,不是机械


11:05其实2019年的“自适应”,就有“具身智能”的影子


14:39在越南建工厂,比用机器人划算吗?


20:22朱啸虎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派”


26:32松延机器人为什么要做成“小矮个”?


32:00如果创业公司这一轮抓不到牌,过段时间可能就直接出局了


39:30具身智能融资猛,因为创业者都是85后?


44:00我希望被投企业们多拿钱,但不是多烧钱


48:00如果只看“3年周期”,投资人的账肯定算不过来


51:13我们最早看到了机会,但也是最大的遗憾


拓展阅读

投中网,《连“徐大姐”都来投具身智能了》


四木相对论,《对话松延动力、穹彻智能天使投资人|WRC很热,但具身领域两年内会有公司掉队》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陈蝶衣
4周前 广东
1
1:01:34 23年去投,看到的是五年内完全没可能盈利的十家公司,怎么可能all in?投委会都过不了…具身智能这波融资潮也是因为国内没有其他好的赛道了,不然怎么会轮到这个五年内无法盈利的赛道,后视镜视角太美好了
李晨-煊安
1个月前 北京
0
43:12 尖锐而精准👍
老刚
1个月前 四川
0
个人以为,虽然这些投资行为并不理智,但不代表不能赚钱 这次语言大模型技术,对于人类来说,制造机器人这个古老梦想,实质性的帮助非常有限 灵活拿起水杯,给瘫痪病人喂入一口热水,依然是个遥不可及的任务 而带上炸弹,热情投入杀戮现场,这个功能在俄乌早已登峰造极的体现了,并不依赖于这次语言大模型技术
陈蝶衣
4周前 广东
0
23:53 主要是考虑哪些主机厂商能活下来吧,按照本文统计的国内的主机厂商至少上百家,大浪淘沙,最后能活下来的也就十几家,如果投到宇树肯定不退出了,但是其他的那些小厂活下去的概率真的很低
蒲凡
1个月前 四川
0
想和大家交流的听友们可以加我的微信,一起进听友群交流:Jiazhiguo233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