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56分钟
播放:
425
发布:
2天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主播:小玲 海涛【歌颂如风】麒羽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设计:麒羽 文案:叶风
小红书:599390428 微博:正在发声-麒羽
最近两周过得很漫长,先是去看“孟里花落知多少”的深圳场,一周后再去看陈小霞老师的“老翅膀音乐分享会”广州场。多年之后,再到中央车站,亲切又感慨,上次来还是看齐豫阿潘的“回声”演唱会。小霞老师感谢的名单里,就有送花的齐豫,我们听到时都会心一笑,因为一天后的中山堂,就是齐豫的演唱会,现场很多朋友是两场都看的。我多么希望穿越回一周前的这个晚上,跑去中山堂,告诉勤奋敬业排练着的屠颖老师:“回去好好休息,明早睡个懒觉,千万别再上跑步机了!”
可惜终究是无力改变现实。周六下午,我去谊园买画筒,用于收纳前一晚陈小霞与当晚齐豫的两张海报。买完出来,掏出手机看时间,忽然接到当晚演唱会取消(“延期举行”)的通知,理由是“团队成员突发意外”,我第一时间就预感屠颖老师出事了,而且恐怕有生命危险。随后就渐渐确认了。之后去中山堂坐了一下午,感受屠颖老师最后的气息,告别屠颖老师。屠颖老师最后的时光,几乎都献给了这个地方。
次日一早赶飞机回京,身心俱疲,不克参与录制叶欢这期节目。晚上卡点到达小霞老师音乐分享会的现场,见到海涛小玲与麒导,还有诸多旧雨新知。明明只隔了两天,却感觉这个世界忽然变了好多。当晚的小霞老师,明显也一直收着情绪。
第二天,跟海涛与麒导录了一天的小虎队与赵咏华。次日一早,我又赶飞机飞往广东工作,直到昨晚才赶回来。在飞机上听海涛小玲麒导聊叶欢,别是一般滋味。这两周的时空与心绪,都很纷乱。回到北京的深秋里,风雨如晦,木叶飘黄,也更契合叶欢的气息。
叶欢,是我1990年代最重要的音乐记忆之一。1992年开始收听“中广流行网”,对流行音乐从无知到熟悉,同时也渐渐知慕少艾,这一切综合起来,适逢彼时的飞碟鼎盛,叶欢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耳朵与内心,深刻塑造了我的审美。
那个年代的宝岛,演艺繁荣,质与量都很惊人。一个小男生,在这些女歌手女演员面前,很轻松很自然地就被融化了。在涂善妮与周筱云面前,很难不沦陷,叶欢亦然。前不久惊悉坣娜去世,想起她主演主唱的成名作《还君明珠》,想起我热爱的慎芝老师与张弘毅老师,也想起了少年时代的女神涂善妮,与海涛麒导录赵咏华那期节目时,提到《希望之鸽》时,自然又想起她。前两天在梅州,除了想起侯孝贤与杨德昌,自然也想起祖籍蕉岭的她。
而周筱云主演的中视大戏《明月青山在》的主题曲,正是叶欢与姜育恒对唱的《天天等天天问》。我对这首歌,有着很深的情结。因为当时“中广流行网”的《快乐时光》节目,为了这首歌曾经办过一次活动,寄明信片去参与抽奖。我幼稚地以为邮费贵一些,邮程也会快一些,竟然在明信片外面的航空信封上贴了五块钱的邮票。结果当然是没抽中。但五块钱买到的这段记忆,却让我珍视至今。
其实,叶欢的唱片生涯很短,也就七八年而已,而且都在飞碟唱片。但这七八年,是中文流行音乐最美好的年代,也是飞碟最美好的年代。如今,回顾叶欢的音乐时光,首先想起的,并非具体的某个人、某件事、某首歌,而是一片宏阔浑然的时代记忆:是万人空巷的琼瑶剧飘荡在巷口的主题歌声,是课业之余的多愁善感与故作潇洒,是买到引进版磁带后仔细品读内页文字的欣喜与满足,是晚自习时在班主任眼皮子底下偷听广播节目里介绍台湾百佳唱片的紧张刺激……。多少幕后大师的名字,就是从那时深植心田的。
上集回顾梳理的,是叶欢八十年代的作品,幕后名单里,陈乐融、楼文中、陈志远、陈耀川、陈婷、丁晓雯、小虫、陈秀男、王文清、姚若龙、李宗盛这样的阵容,令我感慨,就像《上海公园》前卢碧云感人落泪的“我家离火车站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这四十年的光阴啊……”,不知今夕何夕。叶欢的歌声,一听即感心动耳,似乎融合了诸多美好的特质:幽怨、低回、清丽、缠绵、灵动、醇厚、冷冽,柔而不弱,甚而颇具爆发力。
琼瑶剧盛行的年代,无论今天多么非议其三观雷人、台词甜腻、演技炸裂,但培育起来的古典审美,还是无比值得珍视。叶欢可以说就是这种古典审美的化身,无论容颜还是歌声,冷香彻骨,幽眇出尘,在水一方,略带几分雨意。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