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31分钟
播放:
449
发布:
9个月前
主播...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回归的故事
三年半前,因为工作调动,我离开了熟悉的办公点
三年半过去了,我以新的身份回到这里
上班那天站在走廊上,看到几个熟悉的面孔,我感到既亲切又陌生。整个办公布局其实没有大变化,但每个角落都透着一种新的气息。这让我忍不住感慨,时间真的改变了很多东西。
本期你会听到以下内容:
1、关于职场成长和晋升-职场成长的三个真实案例
1)从公司发展阶段分析晋升背后的逻辑,晋升与以下这几个要素有关:
- 市场环境:公司处于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
- 业务需求:你所掌握的技能是否符合公司当前业务的需求?
- 个人能力:你的向上管理能力和实际能力如何?
在公司扩张期,机会多、门槛低;而在稳定期,竞争激烈,这时候就不是如何赢了,而是保证如何不输,只有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才能避免被淘汰。
2)哪种人最容易成为一线钉子户
- 1. 只关注八卦,忽视对高手的观察学习。
- 2. 说话做事抓不到重点,输出能力不足
- 3. 做事从不做规划
- 4. 习惯找借口、负能量
- 5. 拒绝深度思考
3)警惕“请教却否定”的语言模式
说多了‘但是’,就是说多了拒绝
察觉限制我们成长的口头语,警惕自相矛盾的语言模式,打破“请教却否定”的怪圈
思维、语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思维的言语是机械重复,没有行动的思维是空想,没有语言和思维的行动则是本能反应。三者通过“表达→实践→反思”的循环推动个人认知升级
2、成熟是隐私意识更强
控制自己外露的信息

三项兼容策略:
- 信息梯度释放法。用“工作信息-价值观-私人生活”三层漏斗控制暴露程度
- 设置固定人设。按照场景分为“专业模式/社交模式/防御模式”三档切换机制
- 策略3:选择性失聪。对越界提问采用“微笑-转移-冻结”三阶应对法
3、换城市的感受——从工具人到生活家的蜕变
新城市给我的落地感
我们需要换个环境,才能重新发现自己是谁,你去碰撞的东西多了,弹回来的那个就是你
4、离开后再回归,为什么能看到曾经忽视的东西?
- 时间:三年半城市、公司都在发展
- 视角:一线员工到管理者的视角
- 认知提升:复盘+复制优点+长期主义
3个给职场人的小建议:
- 定期切换环境:哪怕只是周末去新街区咖啡馆工作,也能打破思维惯性。
- 建立“双重视角”:用执行者思维做事,用管理者思维复盘。
- 培养“生活策展力”:把家布置成能滋养能量的空间,比升职加薪更能抵御焦虑。
本期金句:
- 你的晋升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发展阶段
- 当公司不再需要那么多人时,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人才能留下来
- 职场竞争有时候不是保证自己如何赢,而是保证自己如何不输
- 固定思维(认为自己能力不变),而非成长型思维(相信能力可提升)
- 做事有撞南墙的坚持,也有及时回头的清醒;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也有审时度势的智慧
- 行动上请教,思维里拒绝
- 说多了‘但是’,就是说多了拒绝
- 没有思维的言语是机械重复
- 没有行动的思维是空想
- 没有语言和思维的行动则是本能反应
- 成长的本质是‘清醒的痛苦’
- 真正的成长始于两个承认:承认现状是自己所有选择的结果;承认改变需要主动迎接不适感
- 工作是塑造人的主要方式,职场如逆水行舟,没有“停留原地”,只有“向上突破”或“向下沉沦”
- 信息是权力博弈的重要工具
- 高情商者会根据关系的深浅,动态调整开放区域和私密区域的比例,既不过度设防造成疏离,也不盲目暴露招致风险
- “有选择性地说”并非虚伪,而是认知复杂度提升的表现
- 我们需要换个环境,才能重新发现自己是谁
- 用执行者思维做事,用管理者思维复盘
下期我们聊聊度盘能力~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