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克隆了知名播客《Huberman Lab》的深度对话,由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Andrew Huberman主持,特邀全球顶尖亲密关系专家、心理治疗师Esther Perel。Perel以其畅销书《亲密陷阱》和《危险关系》闻名,对爱、欲望和人际动态有着深刻洞察。
节目深入探讨了健康亲密关系的本质,以及如何在关系中保持并发展个人身份认同。Perel提出了“基石型”与“顶石型”关系的差异,并阐述了关系如何在生命周期中不断演变,甚至可能经历“三段婚姻”。她强调了好奇心在处理冲突中的关键作用,而非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叙事中。节目还触及了道歉的艺术、爱与欲望的复杂交织,以及修复关系和实现“情欲复苏”的深层含义。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爱情的对话,更是一份理解自我、理解他人,并构建更健康人际连接的指南。
翻译克隆自:Esther Perel: How to Find, Build & Maintain Healthy Romantic Relationships
👨⚕️ 本期嘉宾
Esther Perel,全球顶尖的亲密关系专家、心理治疗师,畅销书《亲密陷阱》(Mating in Captivity)和《危险关系》(The State of Affairs)的作者。
⏱️ 时间戳
00:00 播客简介与嘉宾介绍
00:00 跨国串门计划:播客介绍
01:58 Andrew Huberman介绍嘉宾Esther Perel及本期主题
03:08 深入探讨:冲突解决、道歉、爱与欲望
04:12 关系与身份认同
04:12 亲密关系:维持自我还是拥抱新身份?
05:47 关系中的双重需求:安全与自由,归属与独立
07:03 吸引力与冲突:差异如何成为矛盾根源
08:07 关系中的稳定与变化:动态平衡
08:42 关系的类型与发展
08:42 成功关系的先决条件:自我认知与责任
09:09 “基石型”与“顶石型”关系:不同阶段的亲密关系任务
11:30 年龄差异与关系动态
12:09 关系中的责任与问责:认识自身局限
14:41 神经可塑性与关系发展:年轻时的优势与挑战
16:03 现代关系中的“三段婚姻”:与同一个人共同成长与改变
18:10 关系演变的轨迹:从“没死”到“活着”
21:38 冲突与好奇心
21:38 关系中的“活力”:重新定义自我与关系
24:12 摆脱过去叙事:好奇心在关系中的力量
25:56 好奇心对抗反应性:冲突中的积极参与
27:12 叙事与事实:主观体验与客观现实的混淆
30:39 压力状态与可能性:情绪如何影响认知
31:48 关系中的两极分化:从夫妻治疗看社会冲突
34:08 潜意识与叙事:过去经验如何影响当下反应
34:56 道歉的艺术:理解意图与感受的差异
36:44 道歉、原谅与修复
36:44 完整道歉的要素:承认对方感受
37:53 拒绝道歉的深层原因:自我保护与过往模式
39:01 道歉与原谅的区别:原谅是自由
40:52 道歉的障碍:羞耻与自我尊重
45:14 冲突处理的实践
45:14 情绪状态管理:在冲突中保持好奇心
46:33 冲突的本质:如何将冲突转化为连接
47:39 治疗师的策略:个性化干预与情境调整
49:31 冲突中的角色:避免最糟糕的自我
51:31 冲突的“编舞”:攻击、疏远与追逐
55:53 冲突中的心智理论:理解他人的心境
57:28 叙事与现实:将过去与现在区分开来
1:00:13 亲密关系的独特性:镜像早期照护者关系
1:03:19 神经生物学与依恋
1:03:19 早期依恋回路的“再利用”:浪漫关系的生物学基础
1:06:20 进化逻辑:修复发育性“接线错误”
1:08:07 重复性强迫:通过关系解决核心冲突
1:08:45 关系框架:有用性与局限性
1:11:57 命名与分类:是扩展还是限制理解?
1:14:12 有用与无用的命名:确认偏误与基本归因错误
1:16:23 整体视角:超越症状,关注生命与文化
1:17:43 术语的滥用:去污名化与武器化
1:19:54 性与关系
1:19:54 性作为关系的缩影:深度倾听的窗口
1:21:28 现代性:从表现到体验
1:22:39 性的“地方”:连接自我与他人的深层需求
1:24:55 爱与欲望:相互关联又相互冲突的“宏大实验”
1:26:04 浪漫理想的韧性:爱与欲望的结合
1:28:51 爱与欲望的分裂:情感负担对欲望的影响
1:30:54 不忠的深层原因:寻找“失落的自我”与活力
1:34:09 关系中的身份认同:靠近而不失去自我
1:35:25 核心动态:害怕被抛弃 vs. 害怕失去自我
1:35:25 关系中的核心冲突:恐惧的两种表现
1:36:32 自我僵化与灵活性:小事中的大问题
1:41:08 青少年时期:身份认同的探索与新奇感
1:42:41 情欲蓝图:情感史如何铭刻在性中
1:45:51 早期算法:非直接映射的深层过程
1:48:11 情感算法:猫砂盆之争背后的童年创伤
1:48:54 修复与复苏
1:48:54 修复工作的本质:承认伤害而非辩解
1:50:10 从修复到“情欲复苏”:超越生存,追求生命活力
1:51:27 创伤承认:悔恨与内疚的必要性
1:52:33 避免自我中心:关注对方的感受
1:53:36 关系守护者:具体行动表明重视
1:54:39 情欲复苏的途径:新奇、冒险与可能性
1:56:05 走出自我:真诚关怀与面对后果
1:57:53 道歉的局限:未能真正关注对方感受
1:58:54 准备好关系:了解自己,面对悖论
2:00:09 总结与致谢
2:00:09 Andrew Huberman对Esther Perel的感谢与赞扬
2:02:44 Andrew Huberman感谢听众并介绍资源
🌟 精彩内容
💡 关系中的双重需求与身份认同
Esther Perel指出,我们进入关系是为了满足对安全感和自由、归属感和独立性的双重需求。关系既是寻找自我,也是被一个尚未认识的自己所惊喜的过程。然而,最初吸引我们的差异,也可能成为冲突的根源。
“我们遇见另一个人,是为了找到自己;我们遇见另一个人,也希望被那个我们尚未认识的自己所惊喜。”
💡 “基石型”与“顶石型”关系
Perel区分了两种关系类型:“基石型”是年轻时相遇,共同成长并建立基础;“顶石型”是晚些时候相遇,双方身份认同已基本确立,关系更多是确认彼此已有的成就。这两种关系的任务和挑战截然不同。
“我是在寻找一个能认可我身份认同的人,而不是一个能从很早的年纪就帮助我发展身份认同的人。”
💡 现代关系中的“三段婚姻”
Perel认为,在现代西方社会,人们可能会与同一个人经历两到三段“婚姻”,这意味着关系本身必须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变化而不断重塑和演变,才能保持“活着”而非仅仅“没死”。
“我认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在西方的成年生活中会有两到三段亲密关系或婚姻,我们中的一些人会和同一个人经历这些,但关系本身必须改变。”
💡 冲突中的“好奇心”
Perel强调,“好奇心”是处理冲突的关键,它与“反应性”相对立。好奇心意味着积极参与未知,愿意带着同理心进入对方的叙事,而非将自己的主观体验视为唯一事实。
“好奇心,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积极参与……我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试图让人们从‘反应性’切换到‘好奇心’。”
💡 道歉的艺术与“情欲复苏”
Perel指出,一个有效的道歉不仅要承认错误,更要承认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的痛苦,并表现出悔恨。修复的终极目标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实现“情欲复苏”,即通过新奇、冒险和探索,重新激发关系中的活力和可能性。
“修复不是故事的结局。复苏才是故事的结局。”
“情欲的复苏是关于新的、有风险的、好奇的、好玩的、未知的、想象的,是走出舒适区,这样我们才能重新看到我们自己,看到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在一起时是谁。”
💡 关系中的核心动态:害怕被抛弃 vs. 害怕失去自我
Perel揭示了亲密关系中一个反复出现的动态:一方更害怕失去对方(被抛弃),另一方则更害怕失去自我(被窒息)。理解这种深层恐惧有助于解析关系中的许多冲突和行为模式。
“一个人更害怕失去对方,而另一个人更害怕失去自我。”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