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长安和洛阳,谁才是中国第一古都
00:08 在古代中国,有两个城市被称为是十三朝古都,并列成为中国定都朝代最多的城市,这两个城市是洛阳和西安。
00:21 在唐代及其之前的朝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就像一个钟摆,在洛阳和长安之间来回摆动。
00:37 首先成为国都的是洛阳。洛阳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古代大型王朝国都的首选。
01:34 那么,西安又是什么时候成为古代王朝都城的呢?公元前11世纪左右,周文王姬昌率部攻破崇国后,将国都从岐周迁到沣水西岸的丰京,后来,周武王姬发又在沣水东岸建立了镐京,丰京和镐京合称为丰镐,是西周的都城,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02:21 秦始皇统一六国,咸阳也成为中华民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都城。
02:59 刘邦即位后,将洛阳作为他的首都,但几个月后,他就在娄敬和张良的劝说下,下令迁都关中。
04:00 刘邦为什么要做出迁都长安的这个决定呢?
04:07 首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承担着对外和对内这两大职责。
04:14 对外,要有足够的抵御力量,必须面对主要的军事威胁,这能让王朝后代统治者及其子民时刻保持警惕状态,不断加强防御或主动出击。
05:28 除了抵御外敌,首都还需要面对国内敌对势力的威胁,必须选择一个易守难攻的地点。
06:25 在秦朝时期有“百二秦关”的说法,指的是,若以百万之众攻打关中,只需要两万人就足以抵抗了,可见关中地区地理条件之优越。
06:40 虽然整个西汉时期,国都都在长安,但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国都定在了洛阳,而且整个东汉都没有迁回到长安,虽然东汉时期不断有人呼吁将首都迁回长安,但洛阳的首都地位非常稳固,这又是为什么呢?
07:03 相比长安,洛阳有一项重要的优势,那就是便于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08:34 从关东到长安的唯一水路是黄河和渭河,偏偏都是逆流而上,必须完全依靠人力拉纤,还得经过三门峡天险。
10:16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才把国都短暂地迁到长安。公元196年,汉献帝东归洛阳,但此时的洛阳已是一片废墟。此后的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政治中心因局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动。
10:42 隋文帝杨坚建立了下一个大一统王朝——隋朝,隋文帝把国都定在长安。这主要是因为隋朝的统治阶级大多是出身于关中和陇西的关陇贵族集团。
11:13 但同样的,定都长安必须要面对粮食供给短缺这个问题。在公元594年,关中大旱引发了饥荒,隋文帝率百姓“就食”洛阳。
12:12 唐高宗大概是厌倦了逃荒,他开始提升洛阳的地位,将它正式定为东都,营建洛阳宫殿。到了武周时期,武则天做出了更大胆的决定,将洛阳定为帝国的首都,改称“神都”,从此武则天一直待在洛阳,很少回到长安,政府机构也都转移到了洛阳。
13:04 唐玄宗痛定思痛,大力整顿漕运,到了天宝年间,每年运往长安的漕粮高达400万石,足够大唐帝国首都的正常运转,长安的地位又开始变得坚挺,洛阳则走向衰落。
13:32 进入中晚唐时期,围绕最高权力的争斗不断,长安也成为各方交锋的战场。在这一时期,长安遭到数次大规模洗劫。
15:15 在这之后,从宋朝开始,经济重心南迁,江淮地区成为中国的粮仓和经济中心,再加上自宋以后,王朝面对的主要军事威胁不再来自西方,而是来自北方,因此长安和洛阳都失去了御外和安内的作用,这两个城市再也没有成为王朝的首都。
15:47 今天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按照上文的思路,你能说说北宋定都开封、南宋定都临安、明朝定都应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和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都是出于什么考量呢?
参考文献:
葛剑雄:《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岳麓书社,2021年版。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