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00分钟
播放:
2,958
发布:
2周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我们这次聊的是一个看似比较冷门的话题。在经历了上一代那种“打是亲,骂是爱”的教育,又学习了“原生家庭”、“童年创伤”等心理学知识后,有不少父母在育儿中,从“打骂孩子”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敢管教自己的孩子,生怕在管教中重蹈覆辙。


然而,这种育儿方式又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此好好展开聊一聊。


00:59 两个不敢管娃的案例。


01:49 父母害怕与孩子起冲突。


02:06 孩子能力不足,又不想尝试。然而,父母却不敢对孩子提要求。


03:05 管理的“度”在哪里?这是一个常见问题。


03:26 不敢管的背后是父母的童年体验的反向尝试。


05:37 探索的目的是学会认识必要的边界。


06:52 不违法,并不是一个好的育儿标准。


07:55 育儿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定需要从心理学找标准。


08:42 听话并不是孩子无能的表现,反之,调皮捣蛋,也不是男孩“理所应当”的阶段。


09:51 管教与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有创造力并不矛盾。


11:33 什么是好的规则?


12:14 能够听从指令,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12:45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可以听从指令。而且,能够完成这种任务也是非常重要的生存能力。


14:36 人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探索边界,而是在探索之后,了解边界,认识和理解边界,并且能够有能力遵守边界。学会识别场景,在对应场景,采用对应规则等等……


15:35 儿童的规则教学也是非常必要,而且也是有技巧的。


17:56 学校的基础规则的习得的方式大都相同。而且随着年龄的成长,表现得越来越有序,有能力去识别和遵守这些规则。


18:46 通过观察同年龄的孩子,可以作为参考的育儿指标(特别是低幼阶段),如果大多数孩子都能达成的行为,就代表孩子也是在生理上具备这个条件了,可以适当促进孩子去完成。


19:24 不要排斥管孩子,这其实是促进孩子学习的能力。


20:22 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孩子没有经历过父母的问题,所以在这方面成长的体验是不一样的。


21:14 “社会的毒打”其实是一种对社会规则的学习。


21:40 不要觉得探索是幼儿期的事情,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难度,不同层级的探索,是一个很长久的认知发展过程。


22:07 在边界上的探索的一个点:学会妥协,然后建立更好的互赖关系。这势必需要面对他人的边界,社会的边界,势必会与自己产生矛盾和冲突。所以被规则限制不可避免,学会与这些限制更好相处,是很重要的能力。


23:15 没有规则限制的爱,反而会造成一系列的行为问题。


24:02 让孩子学会识别场景的案例


24:59 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建立规则其实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顺应社会生活,使得他能够更好地把握自由。


26:33 教育指导的时候,要把握好方式方法。


27:14 符合儿童天性的管教。


27:40 害怕和孩子冲突的原因。


28:42 害怕面对家里鸡飞狗跳的情景。


29:49 在遇到很多类似案例之后,我们会本能地感受到缺失一些关键信息。绝大多数孩子不会天生如此。


30:58 孩子的让父母害怕的情绪是怎么来的?


32:14 一种猜测:孩子的自我感受到威胁。


32:49 其实孩子去到学校,其实有能力学习和接受规则,为什么在家里就不行呢?


33:26 另一种猜测:孩子经常被忽略。


33:49 孩子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来坚持自己的自我,让自己有掌控感。


34:36 父母容易关注孩子未满足自己的部分,而忽略了去强化孩子已经做到的。


35:33 父母的焦虑会放大孩子行为的危害性。


36:11 父母一方面想管,一方面又怕自己重蹈自己父母的粗暴“教育”的覆辙。


36:44 成熟的孩子的行为不是被当作提线木偶反复机械模仿出来的。而是通过影响孩子认知,由孩子内在的理解和认同之后,生成出来的。


39:34 其实成年人的行为改变也是如此。


39:59 树立好父母的“权威”。


41:44 权威在心理学意义上的定义。


42:24 区分权威和专制。


42:56 第三种猜测:家庭关系中权力和地位的纠葛。导致养育者的权威缺失。


45:40 育儿是生活的一部分,本质上要改变自己生活。


47:09 孩子需要一个成熟的成年人的引导。以此获得安全感。


48:45 不要只想着做孩子的朋友。父母的角色需要不断地演进,切换。该呈现权威的时候,就要做好这一部分。


49:30 参考青春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好权威?如何成为可靠的能力者。


52:48 绕开答案,期待孩子自己去探索总结并不合适所有育儿场景。


53:31 孩子能够感受出父母的各种“意图”。


54:24 有时候,孩子需要确定的指导背后,需要的是一种支持和信任。


55:07 直接教学法和概念的迁移两种教学模式。


57:46 不要拘泥于特定的教学模式,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无招胜有招,自然地与孩子交流。


58:10 家长不要过度分享情绪给孩子。在孩子没有成熟的消解情绪能力的阶段,有些情绪其实是“儿童不宜”的。


1:01:17 成年人要有成年人的担当。


1:02:20  父母需要自己去解决自己的童年问题,减少育儿中的“变数”。而不是把问题越叠越复杂。


1:03:11 我们需要解决掉自己的发展课题,有时候,其实不一定需要通过学习心理学,心理学只是给出一些理论支持,但本质上是我们要学会面对自己,勇于去解决问题。


1:03:40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的主观意愿。别人都是辅助。


1:04:41 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


1:06:08 育儿的确会激发一些潜在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也是一种成长。


1:09:03 有些让父母感到烦躁的,琐碎的事情,其实都是父母看到了自己的一些投射。


1:09:53 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我们也终将要回归到关注自己的生活,如果父母不解决自己的人生议题,就会无休止地和孩子进行拉扯,这对双方来说都不会是一个愉快的体验,也不是一个成熟的关系。


1:12:36 我们需要主动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不需要去承担父母的情绪(让孩子知道怎么去处理情绪)。


1:13:24 人生就是不断地成长,不断地从新开始,面对新局面,新议题。这些成长使人成熟。


1:13:52 不要去选择容易走的路,选择直面内心,走内心真正感到正确的道路。


1:15:53 当一个人成长起来之后,其实养娃的很多问题就没有看起来那么难以逾越了。


1:16:47 第四个猜想:父母潜意识里面不想面对可能的风险和失败的结果,于是选择不做为。


1:17:32 做一个敢作敢当的父母。


1:18:25 容易走的路会越走越窄。


1:19:59 例如幼小衔接。快乐教育和跟上小学的紧张节奏。如果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童年,那么决策了就不要反悔,如果小学跟不上,那么就专注帮助孩子跟上,而不是让后悔啃咬心灵,甚至把不满影响到孩子和家庭中。


1:20:59 我们不能既要又要,育儿如此,生活且也是如此。


1:21:54 决策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很正常,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地去应对,去帮助孩子,而不是像孩子一样抱怨和不满。


1:22:38 做好预案,算好成本,避免情绪化处理问题。


1:25:30 能力和勇气。


1:25:59 有一个端正的价值观。


1:28:00 父母的价值观会体现在方方面面。会时刻地影响孩子。


1:29:23 不要美化暴力,不要使用丛林法则,会反噬自己。


1:34:30  超时的题外话,一个常见的困惑:老实被人欺负,我为什么要让孩子做个老实人?


1:36:16 不要用一个极端的、不成熟的内容,去指导孩子。


1:37:18 总结。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聪头儿
2周前 北京
6
谢谢陈老师、Zack、天怡,很喜欢这样的模式。本期对我来说如果只记住一点的话,我觉得是这个:父母需要建立权威,拥有power,引领孩子,在很多方面成为他的导师。分清边界,不要把成人的情绪、问题让孩子承担。 不是把所有事情所有情绪都和孩子全盘托出就是真共情真自由真包容。
Mmm异想
2周前 山西
2
早起听到,每次交谈中陈忻老师都非常真诚🥳
千格喵喵咪呀
2周前 中国香港
2
这个更新频率爱了😍老师们都好勤力。前四期反反复复听了好几遍,常听常新(≧w≦)今早在地铁上听一半耳机没电,刷评论也好有收获
__ohCk
2周前 安徽
2
1:09:54 天怡说的勃然大怒的情况,可能是闪回了。看了很多关于创伤的书,有了一个想法——孩子是开启黑暗心门的钥匙,创伤越严重,养孩子过程中越容易被激发。
王呢呢小可爱
1周前 重庆
2
主播居然是同一期同学
野豌豆_17
2周前 上海
2
说到涂鸦,在生孩子前总听到身边人说家里被孩子画得到处都是,等到我儿到了爱涂鸦的年龄,其实他是有一块特定的区域可以涂涂画画贴贴的,而家里其他地方他是不会画的,所以我觉得帮孩子订立规则并不是束缚,而是一种自由,在安全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才有安全感。另外,Zack说的要走难走的路,我今年对这点特有感触,回想自己的过往以及今年碰到的一些事,觉得目前感到难走的路,其实回过头来看的话,可能是最快最便捷的一条路,而对于目前感到好走轻松的路,恰恰可能在未来看是弯路,可能要花双倍的时间精力才能走完的,所以眼光要放远,年轻的时候体会不到这句话的意思,现在却慢慢琢磨出味道来了。🤔
潇潇2022
1周前 江苏
2
天怡真的是很会共情家长了,有两个点狠狠戳中了我!一个是不敢惹孩子,害怕跟孩子起冲突,就是之前的我本人没错了!只是当时我意识不到我的恐惧” ,我想的是何必呢?何必惹她哭呢?哭了还要我花更大的力气去哄……我好像有很多我认为合理的理由不去惹她,其实就是我【不敢】惹。但其实冲突也是建立规则和边界的一种媒介,甚至也是我自己力量的体现,让孩子知道我也是有力量的,我提的要求、需要她遵守的规则也是重要的,不需要完全回避冲突。第二个点是过度分享,我倒不是过度分享负面情绪之类,但是我经常把我听到的、看到的哪怕是指向成人的信息也跟她分享😂其实对她来说不合适的,需要提醒一下自己。 &报告陈老师,我支棱起来了!现在队友对我有什么不合适的指责我都会立马怼回去!我也会明确跟他提要求,他有什么冷暴力我也会跟他battle,你给我改!所以现在家庭环境真的好多了,娃也没那么作了哈哈哈!
XiongMeng
2周前 美国
1
这一期,也是我曾经踩的坑,去年我儿子(5岁)也是各种探索和挑战边界,我尝试憋着自己去接纳他的种种行为,后来还是大爆发了。跟luoluo聊完了,才知道他在不断尝试边界在哪里,我没必要老是憋着,有问题就需要指出来。作为妈妈,我也有自己的底线!
XiongMeng
2周前 美国
1
14:58 我们家也在5岁多的时候被老师投诉过一次,老师和他说等一分钟,他不愿意等,结果大家都早在等他喝水,后来被老师扣了一分。 幼儿园时期,真的是需要学习规则(不同场景)。ps:陈老师说的,分场合,符合特点,这里画重点! 现在他上了一年级,他就能理解规则的原因和益处,还和我说,有些规则是keep us safe,需要有,比如说,在学校走廊跑,会撞到其他小朋友。
zzZCL懒懒
1周前 福建
1
中午跑步时把这期剩下的部分听完了,好听~ 天怡说:“好不容易学会做儿童的父母,马上就进入青春期了,好不容易学习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又进入成年早期了……”(不是原话,深有同感) ​也很喜欢老陈说的那句,“有时候一开始选择难一点的路后面会越走越宽,而一开始选择容易的路反而把路走窄了。”
阿阿阿阿阿阿阿牛
1周前 澳大利亚
1
很走心很有深度的对谈👍🏻 在社交媒体发达之前,家长教育孩子受到的舆论压力比较小。 现在社交媒体发达了,虽然极少人当面指责家长的育儿方式,但是家长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各种育儿(毒)技巧(毒)鸡汤,给家长们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大了。如果家长恰好家庭地位又相对较低,后果就更严重了,可能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不敢去坚持了。
Fei_TBHt
1周前 广东
1
天怡是个很好的总结者,并且提的问题,说出来的例子,总能让我们脑袋叮了一下,对哦,为什么没想到这一点。常听常新
守望_k0S4
2周前 河北
1
28:50不是,回望自己 觉得“不敢管”还有的原因是觉得这个责任太大 怕自己“控制”“包办”分不清边界,怕管“过头”了 变成唠叨 说教 在“管”与“不管”“怎样管”之间权衡 就变得小心翼翼
椰古力
5天前 湖南
0
42:10 权威不是专制
HD247781l
2周前 湖北
0
能不能聊一下,孩子放学写作业这个话题,娃新二年级,一直以来,放学回来都不愿意写作业。
千格喵喵咪呀
1周前 中国香港
0
36:17 36:24 矛盾之处:一方面想要管制住方方面面,另一方面童年的创伤会阻止用强势的方法管理。😭
木木c
1周前 山西
0
26:56 有个问题,有规则的孩子遇到无规则的暴力小孩该怎么办呢?
黄小宝Susan
1周前 广西
0
1:31:55 想知道碰到小伙伴打孩子了,我们该怎么安抚和处理?比如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等等。
马玛丽
1周前 上海
0
青少年的自我价值认同感,如何减少周围别人对自己评价的影响。很想听这个话题。谢谢。
Echo的向往
1周前 山东
0
听到灯灯说“妈妈你就不能直接告诉我嘛!”这段,我就想到我家小姑娘六七岁时,爸爸陪小姑娘陪做围棋题,装作不明白请教小姑娘,问这问那的 ,把小姑娘问烦了,生气的说:“我看你不是在请教,是在考察!我不相信你这么多不会的! ” 孩子心里明白的很😄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