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0分钟
播放:
23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当全球气候系统可能一步跨入不可逆的“新常态”,人类究竟该把精力放在避免跨越临界点,还是未雨绸缪为跨越之后的世界做准备?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科学家们正在警告:亚马逊雨林、格陵兰冰盖、大西洋洋流等地球关键系统正接近不可逆的临界点。一旦越界,森林或将变为稀树草原,冰盖崩塌将推高海平面,洋流瓦解会改变欧洲气候,这些变化可能相互触发,产生灾难性的连锁反应。如今,研究人员正争分夺秒,用无人机、机器人和海洋传感器建立“早期预警系统”。但模型的不确定性、政策的迟缓和社会的宿命论心态,都让应对行动滞后。问题不在于临界点是否存在,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在它到来之前采取足够果断的措施。


亚马逊雨林的困境

亚马逊雨林大到足以塑造自己的气候。数十亿棵树在光合作用和蒸腾过程中,共同释放出足以形成云层的水分。据估算,这些云至少贡献了雨林三分之一的生命之雨。然而,气候变化正在打破这一循环。温室气体的积累推高了区域气温,加剧了干旱,也增加了火灾的风险,而这一切都导致树木死亡。

树木越少,降雨越少,气温更高,火灾更多。如此恶性循环下,气候变化导致的森林消亡风险将会自我延续。再加上人类链锯的助推,那一天将更快到来:森林缩减到无法恢复时,大片流域将变为干旱的稀树草原,数百亿吨储存在此的二氧化碳将被释放到大气中,加剧全球变暖。


临界点的定义与案例

这一被称为“亚马逊雨林衰亡”的悲观场景,仅是气候学家所谓“临界点”的一个例子:一旦超过某个阈值,自我维持的过程将不可逆转地把地球气候系统的一部分推向另一种状态。科学家认为,还有许多类似的案例,比如格陵兰冰盖的崩塌,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7米以上。以及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崩溃。这套强大的海洋热量输送系统维持着北欧的温和气候,如果崩溃,欧洲的温度和降雨量将急剧下降,严重损害农业生产。

过去20多年里,随着临界点理论逐渐成型,科学家对哪些气候系统最脆弱以及原因已有相当理解。如今,科学家、政界与商界领袖正追问更迫切的问题:如何判断临界点是否真的被跨越?一旦发生,该如何应对?


触发条件与连锁反应

究竟需要多少变暖才会触发具体的临界点,目前并不清楚。地球气候由无数相互关联的过程决定,其中许多理解尚浅,比如如冰盖解体的动力学、野火潜在的冷却效应);另一些尺度过小,难以纳入行星级模型,比如云的形成。更复杂的是,一个临界点可能引发另一个“多米诺效应”。例如,格陵兰冰盖崩塌融水入海,可能进一步减少亚马逊的降雨。


模型的困境

不同模型采用不同近似,得出的临界点时间也差异巨大
。有的模型认为,格陵兰冰盖在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高0.8℃时就可能进入不可逆衰退。大约发生在本世纪初。另一些则认为阈值接近3℃,或许永远不会到达。亚马逊的衰亡则被预测会在升温2℃至6℃之间变得不可避免,而若人类继续砍伐和焚烧,临界点会更快到来。

因此,减少砍伐可能延缓亚马逊的临界点。但要避免其他情况,则取决于更艰难的任务:控制全球升温。如今全球平均气温已比工业化前高1.2℃,预计本世纪末将突破2℃。时间所剩无几,更需要确定临界点是否已被跨越。


预警系统的探索

为解答这一问题,英国“先进研究与发明署”ARIA在今年2月宣布,将资助研发能够提供临界点“早期预警系统”的技术。其首个为期五年的项目规模为8,100万英镑,1.09亿美元,26个团队聚焦于格陵兰冰盖崩塌与副极地环流的崩溃。后者是重要洋流系统,若融冰淡水过多流入,就可能受扰,从而增加洋流系统崩溃的风险。


凯利·霍根,来自英国南极调查局的海洋地球物理学家,正共同领导其中一个团队。他们计划利用一支小型水下无人机舰队绘制冰面形状,并测量盐度、温度和洋流强度。这些数据将揭示冰水交界处的温盐变化,而这些被认为影响融化速度。他们还将部署冰面机器人和钻孔传感器,进行长期监测。


创新与技术拼装

其他团队也在采用类似逻辑。英国初创公司 Oshen 打算在副极地环流区域布设小型、太阳能驱动的自航机器人,测量海气温度、风速等数据。另一家英国公司 Marble 正开发无人机,用于监测冰山位置与体积、冰川前缘位置以及冰盖高度,这些变量对预测融化至关重要。


两家公司都指出,这些工作得益于智能手机技术让传感器和计算能力变得廉价。过去需要专有软件的控制系统,现在用免费开源代码即可运行。广泛的4G覆盖让数据传输更高效。Marble的首席执行官马修·约翰森说:“我们并不是在发明新的物理定律,而是把现有技术以正确的方式组合起来。”与此同时,其他团队,包括埃克塞特大学的气候学家、临界点研究先驱蒂姆·伦顿领导的团队,正在研究如何把这些数据纳入预警系统。


接下来怎么办?

伦顿博士表示,要让这些研究真正有用,政策制定者必须更多思考跨越临界点的后果,以及社会如何为之做准备。全球先锋报的能源栏目负责人Julie也同意这一点:“关键人物,尤其是政府高层,对气候威胁的认知模式还没有跟上现实,而现实中气候威胁就包括临界点。”她认为,目前几乎没有政府像对待大流行病等高影响风险那样严肃考虑冰盖崩塌等情境,可能只有北欧国家是例外。


一些人认为,过多谈论临界点会转移注意力。2024年,一批国际知名科学家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发文,认为聚焦临界点会分散对更确定的气候减缓与适应措施的关注。另一些人担心,这会加剧宿命论,把某些灾难性变化视作不可避免。


无论如何,这一概念正在逐步被更广泛接受。今年7月,埃克塞特举办了一场大型临界点会议,吸引了精算师、保险公司、养老金基金以及科学家和环保人士。应急服务和人道主义机构的兴趣也在增加。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主办方巴西预计会特别强调这一议题。会议地点正是被称作“亚马逊之门”的贝伦市,可谓再合适不过。


全球先锋报观察到

“临界点”并不是遥远的科幻词汇,而是已经在我们眼前逼近的风险清单。真正的危险不只是自然系统的崩塌,而是人类治理系统的迟钝:科学家忙于捕捉信号,企业和保险业已开始关注,但大多数政府依然缺乏像对待疫情那样的紧迫感。如果政策层继续只把临界点当作“会议话题”而非“国家安全”,那么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我们都可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迎来不可逆的世界转折。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