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的备案公告,让霸王茶姬成为舆论焦点 —— 这家成立 8 年的茶饮品牌,正式启动赴美 IPO 进程,拟登陆纳斯达克或纽交所。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霸王茶姬踏上新征程,更释放出中国新消费品牌迈向全球化的强烈信号。

2017 年 11 月 17 日,霸王茶姬在云南开出第一家门店,其背后的创始人张俊杰有着极具传奇色彩的经历。1993 年出生的他,幼年失去双亲,历经 7 年流浪生活,也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这些挫折并未阻挡他前进的脚步,2010 年,17 岁的张俊杰进入奶茶行业,从店员一路晋升,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2015 - 2017 年,他短暂涉足机器人领域,随后在 2017 年,也就是中国茶饮元年,重返茶饮赛道创业。
创业初期,茶饮市场竞争激烈,喜茶、奈雪的茶等已占据先机。但霸王茶姬凭借明星产品 “伯牙绝弦” 迅速打开市场,这款产品在品牌还未大火时,单品销量就占比达三分之一,到 2024 年累计销量突破 6 亿杯。2021 年是霸王茶姬的关键转折点,公司总部迁至成都,迈出全国化布局的第一步,同年还完成了 A 轮和 B 轮超 3 亿元融资。此后,霸王茶姬加速扩张,门店数量如今已超 6000 家,营收也实现飞跃,2023 年 GMV 达 108 亿,2024 年预计超 200 亿。
在发展过程中,霸王茶姬不满足于传统奶茶定位,而是对标咖啡行业,试图重新定义 “茶饮”,开启升维竞争。在产品创新上,霸王茶姬借鉴咖啡制作逻辑,以一杯浓缩茶为基底,通过添加不同配料,衍生出多种产品,如加奶变成 “Tea 拿铁”,加水就是纯茶。这种创新模式让海外用户也对其产品产生了深刻认知,不少外国人认为 “伯牙绝弦” 就是 “TEA Latte”。
为了推动茶饮标准化和现代化,霸王茶姬还率先公布 “伯牙绝弦” 配方,致力于打造茶饮界的经典产品,进而实现供应链的科学化管理。在供应链端,其深度整合云南等茶叶原产地,采购量逐年大幅增长;制作工艺上,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将出餐效率提升至 8 秒 / 杯,口味误差率控制在千分之二,接近咖啡连锁的工业化水平。此外,推出的 “第二杯茶” 主打中式纯茶,进一步与奶茶同行形成差异化。
霸王茶姬自成立就将全球化作为重要战略。2018 年,国内门店不足 100 家时,就成立海外事业部;2019 年 8 月,在马来西亚开设第一家海外门店。截至目前,海外门店已超 150 家,在全球 30 多个地区设立办公室,成立了东南亚、北美等事业部,构建起庞大的全球化网络。
为了更好地适应海外市场,霸王茶姬采用 “1+1+9+N” 模式,为加盟商提供全方位支持,增强本地运营能力。这种模式借鉴了全球零售餐饮行业的成功经验,通过特许经营及合资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为品牌全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赴美上市,大势所趋
当下,新茶饮行业头部品牌密集上市,行业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霸王茶姬选择赴美上市,与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美股作为全球最大资本市场,拥有成熟的估值体系和国际化投资者群体,能为霸王茶姬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品牌曝光机会。
此外,早在去年就有霸王茶姬赴美上市的消息传出,麦当劳中国前任 CFO 的加入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从政策层面看,中国证监会快速推进备案,体现了对民营企业出海的支持,霸王茶姬赴美上市契合国家 “促消费、稳外贸” 的政策导向。
霸王茶姬赴美上市,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若能成功上市,不仅能提升品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知名度,还有助于推动供应链本地化,重塑国际饮品格局。对于中国茶饮行业而言,霸王茶姬的探索也有望成为行业从 “内卷” 走向 “外拓” 的重要里程碑,为更多品牌提供全球化发展的借鉴经验。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