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奇的发现:当我们把这两期关于原生家庭的内容做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心态和心力也得到了极大扩容。处理和原生家庭的关系、和内在小孩的关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很多对话中一次次照见自己,识别内在小孩的心理需求,走过去抱抱她。
希望你听完之后得到一部分疗愈,也希望在下次直面冲突时,可以站在更高维度看问题。
本期内容时间线
01:09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主要内容;
01:52 「人类的心灵恰如一座冰山,小小的一角显露在外,庞大的部分却隐藏在未知的神秘中。」
04:11 我们的创伤来自何处?
06:56 感谢生命中的所有亲密关系,或者说是所有的关系;
11:51 所谓‘人生伴侣’,顺序先是人生,才是伴侣;
13:09 长期关系的秘诀:愿景共识;
16:54 表面的歇斯底里,却可能是内在小孩的泣不成声;
18:39 关系的开始和结束可能都是无意识主导的——认识你自己,是多么重要!
21:54 心理发展八阶段:1-1.5岁竟然是发展信任的时候;
26:28 「我们其实都是严重或者轻微的受害人,很多家长已经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毫无疑问他们也是上几代人无意识中设计出的早期防御方式的受害者。」
27:59 小喵的反思:你是否在关系里发脾气以试探对方底线?
33:16 某些道德观念其实通常会让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变得非常非常的模糊,比如指出父母不妥之处会被扣上‘不孝’的帽子;
36:53 不要害怕冲突,无论冲突大小,把它当作沟通的桥梁,填平彼此信息差;
38:57 AR的一次反面教材:被激起防御机制后拒绝沟通;
42:53 「回忆过去不能改变过去,但是可以面对过去的损失和伤害,可以哀悼,并且可以安葬结果未来的关系不再妥协,让过去的记忆来承载就好了。」
43:54 中年婚姻扎心现实:你可能很爱一个人,但是你并不了解他;
47:47 深度关系,带我们去往生命更广阔的深处;
50:00 纵横四海播客采蜜:《身体从未忘记》
51:59 其实我们不敢面对的,是创伤带来的羞耻感;
55:34 受到了一些家庭创伤的人比较常见的表现:容易陷入自我辩解;
56:54 AR的自我辩解隐藏的更深,不是言辞激烈地辩驳,是无形且长期的自证囚笼;
65:32 创伤后严重问题:前额叶受损,无法整合信息;
66:49 AR和小喵: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锁死了谢谢;
69:11 等等...为什么还有混乱型依恋...
72:24 我们终于来到了创伤疗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式;
74:30 交感神经系统(长吸气)vs副交感神经系统(长呼气);
77:03 社交疗愈:找到那个安全的社交环境,建立治愈社交系统;
78:56 找回战斗感:对抗性运动,时不时给自己一点ddl;
80:22 谈话、日记都是梳理复杂情绪的方式;
83:30 瑜伽、拉伸,充分拉伸的人休息质量更高;
84:38 识别和协调不同内在声音;
88:32 创造结构:覆盖会议、重塑回忆、写一个新的结局;
92:41 为什么戏剧和音乐剧有疗愈效果:情绪和律动一致。
本期播客提及
🎧 纵横四海 |《身体从未忘记》
📖 罗西・马奇 - 史密斯|《Relationship Therapy: A Therapist's Tale》/《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 梁宁|《真需求》
欢迎在【苹果posdcast|Spotify|荔枝FM|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Girls无界订阅收听,祝你也尽情享受属于你的这一天~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