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二次元 “吃谷”(购买动漫周边)现象正成为激活线下商业的强心针。2025 年五一期间,全国六大城市爆发 158 场二次元快闪活动,上海南京东路等商圈再现 “千米长队抢购手办” 的盛景,折射出 Z 世代对线下体验消费的狂热。这场由亚文化引发的商业变革,正在重塑零售业态的底层逻辑。

一、狂热背后:情感消费驱动线下流量爆发
二次元爱好者用行动诠释了 “为热爱买单” 的消费哲学。在上海百联 ZX 创趣场,高达迷穿着定制 T 恤排队 5 小时,即便空手而归仍难掩热情;北京卡游旗舰店内,“小马宝莉” 粉丝为抽到 SSR 卡牌反复抽卡,平均单次消费超 500 元。这种非理性消费背后,是三大核心逻辑:
- 稀缺性创造溢价空间:限定款手办、隐藏款卡牌等 “场贩” 商品通过饥饿营销激发抢购热潮。宝可梦主题快闪店的 151 硬币首发即售罄,二手平台价格飙升 300%,印证了 “错过即永失” 的消费心理。
- 社交属性放大消费意愿:线下拆谷、互换卡牌等行为构建了独特的社交货币体系。数据显示,62% 的消费者通过线下逛展结识同好,38% 的用户将拆谷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形成 “消费 - 分享 - 引流” 的闭环。
- 场景体验不可替代:成都天府红商场内,消费者愿意为 “亲手抽到本命角色谷子” 的仪式感排队 2 小时,78% 的受访者认为线下 “盲抽” 的惊喜感无法被电商替代。主题快闪店的沉浸式互动(如名侦探柯南展的剧本杀环节),进一步提升了线下消费的吸引力。
二、商业重构:从边缘业态到主流增长极
二次元商业已从小众亚文化升级为规模化的零售新物种,催生出独特的商业生态:
(一)城市地标二次元化
一二线城市涌现出一批 “二次元商业圣地”:上海南京东路被称为 “中国秋叶原”,聚集泡泡玛特、卡游等 30 余家主题店;成都天府红商场从 B1 到 5 层全业态二次元化,五一期间客流量突破 50 万人次,成为继火锅、大熊猫之后的城市新地标。即便是三线城市,靠近大学城的商场也纷纷引入谷子店,武汉某商场引入 30 家动漫品牌后,客流量同比增长 75%。
(二)头部品牌的产业化突围
卡游堪称二次元商业的标杆案例。凭借奥特曼、柯南等 IP,其 2023 年营收破百亿,净利润 44.66 亿元,毛利率达 67.3%。一张《哪吒之魔童闹海》SSR 卡牌在二手平台炒至数万元,展现出 “抽卡经济” 的强大吸金力。潮玩星球、三月兽等连锁品牌则通过 “线下门店 + 主题快闪 + 社群运营” 模式,2024 年落地 244 场快闪活动,销售额超 2.5 亿元,构建起覆盖全国的二次元消费网络。
(三)数据印证市场爆发
艾媒咨询显示,2024 年国内泛二次元用户达 5.03 亿,上海二次元商业规模近 12 亿元;大悦城旗下 7 座购物中心五一期间销售额 1.6 亿元,其中二次元门店贡献超 30% 客流。CP31 同人展吸引 16 万观众,600 个摊位创造千万级交易额,证明二次元线下消费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三、未来趋势:从流量收割到生态深耕
随着市场成熟,二次元线下商业正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
(一)IP 价值的全链条开发
万代魂等品牌通过 “动画热播 - 手办首发 - 快闪联动” 的节奏把控,将《高达》IP 价值最大化。2025 年 “名侦探柯南 30 周年展” 融合剧本杀、限定周边、主题餐饮,5 天销售额达 305 万元,展现出 IP 跨业态开发的潜力。
(二)技术赋能体验升级
AR/VR 技术正在重塑消费场景:杭州湖滨 88 商场通过 AR 导航引导用户寻找隐藏款谷子,将平均停留时间从 45 分钟延长至 2.1 小时;北京朝阳大悦城 “明日方舟” 快闪店引入 VR 试穿动漫服饰,互动率提升 50%。数据驱动的精准运营(如卡游会员系统分析抽卡偏好),则让复购率提升 28%。
(三)小众文化的大众化破圈
二次元消费正突破年龄与地域限制:25-35 岁消费者占比从 2021 年的 32% 提升至 48%,职场人成为 “谷子投资” 主力;三线城市二次元消费增速达 57%,高于一线城市的 28%,《咒术回战》等热门 IP 通过区域代理加速下沉。
四、冷思考:热潮下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前景广阔,行业仍需破解三大难题:
- 供应链失衡:热门谷子常因产能不足引发黄牛炒作,卡游尝试通过 “限量预售 + 动态补货” 平衡供需;
- 体验同质化:部分快闪店陷入 “立牌 + 周边” 的简单复制,需通过剧情化设计(如沉浸式 IP 剧场)提升差异化;
- 生命周期管理:单一 IP 热度周期有限,B 站 “国创计划” 等 IP 矩阵模式值得借鉴,通过持续内容输出延长用户生命周期。
二次元 “吃谷” 现象的本质,是 Z 世代对 “意义消费” 的追求 —— 他们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情感共鸣的载体与社交认同的符号。对于商业地产而言,这不仅是流量入口,更是理解新一代消费者的钥匙。当线下消费从 “物质交易” 转向 “体验共鸣”,二次元热潮或许只是开始,如何持续捕捉年轻人的情感需求,才是未来商业的核心命题。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