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月初依旧是销量盘点系列,这一期我们复盘了新势力品牌2024年的销量情况,并重点探讨了几个话题,分别是理想50万销量的含金量,鸿蒙智行旗下品牌销量合并计算的争议,以及谁是下一个闯入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品牌,明年哪个新势力品牌最有可能出局。
本期的讨论嘉宾仕驾仕派联合创始人Jackie@杰克驾势说以及95后汽车媒体人@大鱼老凶,欢迎大家关注两位的全网平台个人号,以及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
|时间戳和文字总结|
2:59 中国新势力品牌TOP16销量大盘点
理想12月销量5.8万辆,全年突破50万辆,成为去年新势力销量第一。鸿蒙智行第二,12月销量4.9万辆,全年销量44.4万辆,同比增长371%。零跑第三,12月销量突破4万辆,全年销量近30万辆,同比增长103%,实现翻倍增长。
极氪2024年共销售22.21万辆车,同比增长87.2%,排名第五。蔚来(含乐道品牌)销量22.2万辆,与极氪相差两三百辆;蔚来品牌单独销量20.12万辆,同比增长25.7%,整体增长不算多,25.7%不算特别抢眼。小鹏第七,整体水平表现非常一般,19万辆,表现一般,但小鹏内部对明年发展充满信心,肯定是超高规模发展。第八名是小米汽车,大概卖了13.5万辆,雷军非常满意,明年设定30万辆的目标较为保守。岚图第九,一共卖了8.57万辆,同比增长69.5%,也非常不错,但距离年初10万辆有一定距离。极狐第十,卖了8.1万辆,很意外,之前觉得要垮了,通过所有车型降价3万起销量迅速提升,考拉也卖得挺好,第十一名是阿维塔,12月卖出1.1万辆,连续几个月创下交付新高,全年卖了7.3万辆,相比去年的两万多可以说突飞猛进。iCAR第十二名,12月卖超过1万辆,全年销量约6.6万辆,12月销量中包括新上市的iCAR V23智己第十三名,12月销量5500多辆,全年销量6.5万辆,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差,同比增幅70%。方程豹第十四名,去年推新进度有所放缓,全年销量5.6万辆,12月销量1.1万辆,年底有所冲刺。第十五名是乐道,12月终于实现破万诺言,全年交付2.1万辆,艾铁成不用下课。第四名深蓝,虽然是长安推出的新能源品牌,但在很多统计里算到新势力,2024年全年销量2438944辆,同比增长78.1%,月销量突破3万辆,明年有望冲击月销4万辆的目标。腾势2024年销量12.6万辆,12月单月销量突破1.5万辆,之前销量一直维持在每月1万辆左右,腾势D9年末销量有所提升,其中腾势Z9加了GT轿车后,成为30万元以上新能源豪华轿车第一名,腾势D9虽最后几个月销量不佳,但仍是全年MPV市场年度销量冠军。
09:51理想50万含金量如何?是否满意?
大鱼老凶:我猜理想可能一半一半,理想年初第一次下调目标对外公告是56-64万辆,最终以50万辆收官,基本达标。满意的点在于,第一,理想是豪华品牌定位;第二,只是成立于2015年的新势力品牌,成绩非常难得;第三,年初经历舆论风波最后还能完成逆转,从Q2开始引领新势力销量至年底,11月初十月交付量已超鸿蒙智行4万辆,提前锁定新势力冠军。不满意的点在于,理想L6占比大,均价可能拉低理想豪华含金量,并且暴露套娃策略弊端。不过L6售价20多万仍能取得大体量销量,除Model Y外其他品牌难以做到,成绩含金量摆在这里,L6的成功本质是L9的成功,市场还在为理想的原创性和引领性买单,理想仍保持领先者地位.
Jackie:理想内部对50万辆的销量成绩肯定不满意,销量目标下调60%-70%,也就是48-56万,没有做到56万压力应该比较大,Q4预期16万辆,最后只有15万多,有一定差距,主要受特斯拉Model Y去年Q3、Q4降价及免息策略影响,导致11月销量未达目标,进而影响全年销量。理想销售和产品体系难以支撑80万辆,对纯电车型过于自信,而且觉得L7、L8、L9的25款不会掉队,结果L8销量严重下滑。
理想去年更满意在于智驾取得突破,推出端到端加VOM技术,12月底全量推送,得益于李想的战略前瞻性,看到特斯拉开始做端到端后快速明确技术方向,15天做了demo,三个月实现大规模测试,10月开始全量推送,AD max销量占比达50%,有效挽救了营收,整体而言,满意30%,不满意70%.
何欣:销量虽有含金量,但因之前目标过高而未达成,显得有些尴尬,这源于理想对自己的过度自信。理想MEGA销量不佳,月销近千辆在高端车中不算高,表明目前纯电方案仍不理想,需带发动机才能取得好销量,预计明年ET9销量上限也有限。理想未达成销量目标对其公司及李想个人是较大打击,李想曾长时间未在社交平台发言,但最终实现50万辆销量,回归正常发展趋势,凭借现有几款车型取得这一成绩,已属不易,值得肯定和表扬。
18:32鸿蒙智行几个品牌销量合并计算是否有争议?
Jackie:应将鸿蒙智行视为一个整体,因为其产品定义、技术、监督管理制造、营销销售等均在华为体系内完成,除问界有一部分渠道不是华为体系,华为基本把所有获客渠道统一管理,所有产品矩阵按照一个品牌定义和管理,华为还为此设立了鸿蒙智行大品牌框架,这也是为了符合国家生产资质管理规定,不同品牌分到不同车企,消费者购买这些车主要是看中华为的品牌和销售体系,与华为乾坤等技术,后续发展势头较为强劲。
大鱼老凶:赞同以上看法,虽然将鸿蒙智行合并计算存在争议,但只是看客的争议,对鸿蒙自身而言可能无妨,因为四个相对落后的车企,找上华为除了技术外,很大程度要借助华为的品牌光环,通过销售高价车来实现翻身,华为必须站到台面上。即便将名字改为鸿蒙智行,若分开统计,前缀是奇瑞智界、江淮尊界等,本质上没问题,但难以扭转用户心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在当下民粹社会中,人们可能不想要一个完全讲究体面、经验老道的政治老手拜登,更倾向于选择敢打破传统且有成功经验的领袖,如川普,华为和余承东在某种程度上更符合大家对英雄的想象。
何欣:合并就是存在争议,不仅看客有看法,竞争对手也可能有想法,但只要能卖出去,就是正确的做法,销量是硬道理。鸿蒙智行除了合并品牌,还拥有自己的终端渠道,如新开的鸿蒙智行店,对消费者而言,品牌的感知是统一的,所有品牌都在一个店里销售,因此将其视为一个品牌也合理。
23:32谁是下一个闯入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品牌?
大鱼老凶:小米毫无疑问属于第一梯队,因为很少有车企的订单能从年初排到年末,且还是20万级的车型。其次极氪以后要合并领克,车型可能会向高价发展,交付量想象空间没那么大。单从交付量层面来看,明年小米汽车的预期较高更具说服力。第一梯队说法和标准很多,公认核心在于其创始人或CEO是否为能做出成绩的实干者,如雷军、何小鹏、余承东更让人信服,虽然成绩不是最顶尖,但他们不只是放嘴炮吸引流量,而是实实在在取得了成绩,这是评判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关键主线,
Jackie:评判车企是否属于第一梯队若按2025年销量来看,极氪目标32万辆,小米30万辆,蔚来和小鹏可能向45万辆发展,零跑甚至要达到50万辆,深蓝也提出40万辆目标,按照这个标准小米与其他车企存在较大差距。
2025年谁将进入第一梯队尚不明朗,理想和鸿蒙智行可能达到60万辆规模,届时与第二梯队差距会较大。零跑肯定能从第二梯队跑出来,C10和C16相加月销大概两万多辆,C11月销1万辆,T03月销七八千辆,一部分是出口,几款车合计月销3.5万辆,年累计可达40万辆。剩下的10万,B10车型看上去具备爆款潜质,复制理想L系列的外形,尺寸定义到元PLUS和银河E5的规格,这两款车型每月2万辆,零跑B10品牌弱一点,卖10万没问题,零跑50万辆挺靠谱,而且若月销4万多辆数据不含海外销量,那还不止50万。深蓝有点看不懂,每年预期目标很高但又完不成,2024年目标45万辆,实际仅24万辆,2025年目标50万辆,但可能仅达30万辆。极氪、蔚来、小鹏等稳定在第二梯队的水平,蔚来今年销量翻倍看起来难度不高,只要蔚来品牌保持,乐道做到2万辆就能做到,但考虑去年新势力品牌突然暴毙的情况,不知道二三梯队会不会突然出问题。不过极氪、蔚来、小鹏还是比较稳,因为现金流相对充裕,稍微紧张是蔚来,要投入建换电站、NIO House等,小米的30万辆放到这里面只能算第三梯队头部或第二梯队尾巴,不过雷军做人一贯比较谨慎,实际40万辆也不意外,关键在于YU7车型的上市时间和销量表现,有望成为Model Y的竞争对手。
何欣:本来想说小米,因为凭借一款纯电轿车第一年便取得13.5万辆的销量,这个表现横向来看创记录,之前没有哪个新势力品牌能够做到,但问题是其销量规模在当前车企中仍是最少的,与零跑的近30万辆、深蓝的月销3万辆以上、极氪和蔚来的二十多万辆、小鹏的近20万辆等相比,进入第一梯队似乎不太合理。而且从2024年年底情况看,第一梯队可能在40万辆左右,但2025年各品牌会继续增长,第一梯队的门槛和构成可能会变化,最终可能只有零跑、理想和鸿蒙智行等少数品牌能稳居前列,其他品牌则处于第二梯队。品牌能否进入第一梯队,关键在于实际销量完成情况,而非仅看销量目标,各品牌的表现和市场变化将决定最终的梯队格局。
30:57 明年哪个新势力品牌最有可能出局?
Jackie:第三梯队与第四梯队(或第二与第三梯队)差距完全拉开,月销2万辆以上品牌如小米可位列第二梯队,而第三梯队品牌如南图、极狐、阿维塔、自己、乐道等月销量较低。
第二梯队品牌月销2万辆可以稳住第二梯队的位置,做不到肯定是第三梯队,第三梯队还有很多品牌,如岚图、极狐、阿维塔、智己、乐道,相比而言,第二梯队比较好,但是这些品牌还要达到3万-4万辆才是真正的生存标准线,像岚图这种非常危险,1万辆看上去还可以看,此前高合、哪吒几千上万都不稳,全年也就三五百亿现金流,难以维持企业运营,利润率低还在亏损,所以40万辆是车企的合理生死线,达不到这一规模,极氪、未来等品牌都岌岌可危,这也是极氪与领克合并的原因,两者合并后市占率可达到2%,符合新能源市场2%市占率约40万辆的标准,蔚来、小鹏提出40万辆目标也是基于此考虑。讨论明年哪个新品牌最可能出局时,不仅要关注第三梯队的弱势品牌,还要考虑第二梯队品牌是否可能直接出局,岚图、智己和阿维塔最危险。
大鱼老凶:从销量榜来看,由社会化资本推动成立的新品牌已不多,目前主要剩理想、小鹏、蔚来和零跑四家,理想现在如日中天,小鹏和零跑背后有国际车企撑腰,未来有合肥,这四家从品牌技术实力和销售体谅,短期出局可能性不大,不太可能在明年或后年倒闭。明年新势力出局更可能发生在传统车企子品牌的整合上,今年已出现荣威合并飞凡、银河合并几何,广汽也在内部进行整合,未来可能还会又深蓝合并启源、埃安合并传祺。
Jackie:埃安不太可能合并传祺,后者发展稳定,近期还与华为签约准备打造新高端品牌,可能放弃昊铂,传祺新能源最可能的是向高端化方向,现在需要新能源车,传祺M8 PHEV版本已申报,传祺新能源团队可能与华为合作打造新品牌,昊铂现在完全做不动,可能被放弃。深蓝可能独立,但在长安体系内定位困难,以前想做高端品牌,但SL03售价仅11万多,就是主流定位,启源可能和长安新能源合并,新车型Q07与CS75 PLUS关联大。岚图作为东风的重要品牌,即便销量不佳,也不会垮掉,东风会持续投入资源,需要一个高端化品牌。阿维塔蕾丝,长安要保留一个高端豪华品牌,智己更不用说,乐道还有L80,能否成功要看蔚来资源是否充足。还有一个iCAR,V23没有一炮打响比较尴尬。
何欣:此前预测明年月销2万辆才能留在牌桌上,未达此规模的品牌可能危险。原因是新能源渗透率已超50%,增速放缓,蛋糕有限;同时内部竞争加剧,传统车企新能源销量上升,吉利银河去年销量49.4万辆,奇瑞新能源等表现也优秀,若在新势力排行,可进第一梯队。在没达到此规模的新势力品牌中,极狐最危险,靠降价提升销量,品牌力认可度低,产品均价除iCAR外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