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9分钟
播放:
433
发布:
2天前
主播...
简介...
段永平的“原则”
原则(英文:principle)意思是基础行为准则,既指个人道德规范也包含科学定律,投资界比较有名的是瑞·达利欧的著作《原则》,其系统阐述了达利欧个人多年来总结出的应用于投资与管理的核心方法论。
段永平最近接受了一个长访谈,其中他重点提及了对一些美国上市企业的看法和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他对持仓A股股票的谨慎态度。也不乏提及他个人对于投资、创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处事原则。或许可称为段永平的原则。
他近年来越来越活跃于公众面前,是否有点要追随巴菲特的意思,每年定期向外界表露其各类感想或是个人的原则呢?这还有待观察。
他的长访谈内容很多,其中在谈及“投资抄作业”问题的时候,他的表述比较有意思。
他说道:“抄作业很难,首先你抄老巴(指巴菲特)作业还ok,你抄我的作业怎么抄?我又不公布我的持仓,我买得多买得少,你根本就不知道,比重也跟不上,我可能就是买个来逼自己多看看,你也跟着就阿段也买了,我就all in了,那不就错了。”
随后他总结认为,仅靠“抄作业”而不懂这家企业,真的很难。不懂的企业最好不要碰。
话说得太满?
然而,就在他这番言论发布后没几天,很多媒体就报道了段永平美股持仓的主体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下文简称H&H),所披露的最新13F持仓文件。
这家投资机构背后的实控人正是段永平。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家投资顾问公司,其主要为高净值个人、离岸个人投资账户、离岸池投资账户、捐赠顾问基金账户等公司账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换句话说,其所管理的资产和资金未必都是段永平本人的,可能还有大量客户的资产。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投资组合整体持仓总市值约为146.8亿美元,较上季度增长约28%。前十大持仓集中度高达99.51%,其中苹果公司稳居第一大持仓。
这么大的一个体量,且由其本人实际控制,就算不能覆盖段永平个人管理的其他投资账户或者其他投资类型(如私募股权),也算是其投资美股方向上最具代表性的“作业”了吧。
不知道段永平作何感想,13F文件是美国大型机构投资者每季度提交的持仓报告,用于披露其在美国股市的持仓情况,管理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机构需要在每个季度结束后45天内公开,其中展现的持仓和变动情况非常具体。
此外,这份13F文件中,并不包含做空头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机构做空有另外的披露要求,主要是做空头寸是否达到某个额度以上。反过来可以推测,H&H貌似上个季度没有非常重大的做空头寸。
也就是说,段永平的H&H似乎并未同时“做多做空”“双管齐下”所持的股票。那么,他对美股的投资原则也就可从这份文件中被世人所见。至于到底能否就此“抄作业”,暂不表。先来看看其投资布局的特点吧。
大幅增持伯克希尔
如下图所示,H&H披露了共计11项持仓。最新计算的投资组合价值大约为146.8亿美元。实际管理资产规模 (AUM) 为该价值加上未披露的现金。其持仓中苹果公司、伯克希尔、拼多多、西方石油公司和阿里巴巴排在前五。
显然,苹果还是头号重仓股,占组合持仓比例高达60.42%,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持仓市值高达88.69亿美元。不过三季度H&H减持了大约29万股苹果股票,但减仓幅度不高仅仅0.82%。
段永平一向是苹果的看好者,从盈利模式和企业文化,再到创新实力,他总是对苹果赞不绝口。但近年来,随着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大量减持苹果,段永平似乎也有所动摇。从去年开始,段永平连续多个季度减仓苹果,今年一季度还大幅卖出664万股苹果股票。但在今年二季度,H&H加仓苹果89.44万股,终于有所缓和。
再看苹果股价的走势,其今年一季度末和整个二季度正好处于股价一年内的低位,而从今年7月份开始,苹果股价再次展现韧性,连续创造新高。这就和段永平当前持续重仓苹果的逻辑比较相符了。
只不过,伯克希尔减持苹果的步伐却还是比较大,据公开文件显示,伯克希尔今年三季度继续减持苹果约4179万股,持股数较二季度末环比减少逾14.92%。不知一向以巴菲特为师的段永平能否继续拿得住?
此外,三季度H&H大幅增持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幅度达到53.53%,占投资组合比例提升到17.78%,持仓市值为26.1亿美元。
最新财报显示,伯克希尔第三季度总收入为949.72亿美元,同比增长2%,超过市场预期的915.5亿美元;净利润为307.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超过市场预期的127.3亿美元。
最受巴菲特重视的营业利润则为134.8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0.9亿美元大增34%。其中,伯克希尔的保险承保业务运营利润的大幅增长(超200%)是推动其三季度整体运营利润的增长的主要动力。
随着明年开始巴菲特正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伯克希尔后续能否继续保持强大的投资业绩或者会否转型成一家财险巨头,当前不得而知。不过从段永平的加仓上,或许他并不担心后巴菲特时代的伯克希尔业绩会受到“股神离职”的更大影响。
大幅减仓英伟达
在减持方面,H&H大幅度地减持了英伟达和阿里巴巴,前者的减仓幅度高达38%,由上个季度占投资组合1.32%的持仓比重锐减至三季度的0.76%。而H&H对阿里巴巴的减仓幅度达到近26%,由上个季度占投资组合3.68%的持仓比重减少至三季度的3.38%。
两家企业最大的共同点有两个:一是股价近年来上涨幅度很高;二是都在全力重仓人工智能赛道,并都是当前AI赛道的领军企业。
英伟达业绩非常亮眼,在AI芯片领域占据绝对王者地位。近期频频发布重大的投资动向,主要包括向英特尔注资50亿美元建立战略合作,以及与OpenAI达成价值1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投资协议。
同样,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雄心几乎路人皆知。今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过去十年总和。最近,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正在积极推进这一计划,将持续追加更多投入。
吴泳铭还表示,最近一年,全球AI行业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未来5年全球AI的累计投入将超过4万亿美元,这将加速催生更强大的模型,加速AI应用的渗透。
然而,在疯狂投资和股价飙升背后,也有很多担忧“泡沫”的声音。
以精准预言2008年次贷危机闻名的投资人迈克尔·伯里最近警告称,多家AI科技巨头通过低估AI硬件折旧周期来虚增利润,背后的风险非常大。
他在社交媒体进一步表示,这些科技巨头将AI计算设备的折旧期定为五到六年,而这些设备的实际有效寿命仅有两到三年。他照此估算,2026至2028年间,这些公司合计少计折旧约1760亿美元,其中甲骨文和Meta的利润到2028年或被夸大27%与21%。
这些AI领域的巨头股价有没有虚增或者泡沫?AI基础设施投资热潮是否过分了?未来的AI营收和盈利能否按照预期的那样持续飙升,又或者无法覆盖当前不断攀高的基础设施支出?
这些问题始终是当前市场最大的议题。看得出段永平也在犹豫,或许他还处于较低仓位试水的阶段。
尾声
本质上段永平的原则非常明确:一是保守,只投资自己看得懂的企业;二是坚持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以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为根本。
至于说我们能否以H&H的投资组合作为投资模板,我觉得还是得回到本源,就是能否符合上述这两个明显的段永平原则?
无论如何,不管是学习段永平还是参考巴菲特,建立起自己投资原则,才是最重要的事。
原则(英文:principle)意思是基础行为准则,既指个人道德规范也包含科学定律,投资界比较有名的是瑞·达利欧的著作《原则》,其系统阐述了达利欧个人多年来总结出的应用于投资与管理的核心方法论。
段永平最近接受了一个长访谈,其中他重点提及了对一些美国上市企业的看法和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他对持仓A股股票的谨慎态度。也不乏提及他个人对于投资、创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处事原则。或许可称为段永平的原则。
他近年来越来越活跃于公众面前,是否有点要追随巴菲特的意思,每年定期向外界表露其各类感想或是个人的原则呢?这还有待观察。
他的长访谈内容很多,其中在谈及“投资抄作业”问题的时候,他的表述比较有意思。
他说道:“抄作业很难,首先你抄老巴(指巴菲特)作业还ok,你抄我的作业怎么抄?我又不公布我的持仓,我买得多买得少,你根本就不知道,比重也跟不上,我可能就是买个来逼自己多看看,你也跟着就阿段也买了,我就all in了,那不就错了。”
随后他总结认为,仅靠“抄作业”而不懂这家企业,真的很难。不懂的企业最好不要碰。
话说得太满?
然而,就在他这番言论发布后没几天,很多媒体就报道了段永平美股持仓的主体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下文简称H&H),所披露的最新13F持仓文件。
这家投资机构背后的实控人正是段永平。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家投资顾问公司,其主要为高净值个人、离岸个人投资账户、离岸池投资账户、捐赠顾问基金账户等公司账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换句话说,其所管理的资产和资金未必都是段永平本人的,可能还有大量客户的资产。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投资组合整体持仓总市值约为146.8亿美元,较上季度增长约28%。前十大持仓集中度高达99.51%,其中苹果公司稳居第一大持仓。
这么大的一个体量,且由其本人实际控制,就算不能覆盖段永平个人管理的其他投资账户或者其他投资类型(如私募股权),也算是其投资美股方向上最具代表性的“作业”了吧。
不知道段永平作何感想,13F文件是美国大型机构投资者每季度提交的持仓报告,用于披露其在美国股市的持仓情况,管理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机构需要在每个季度结束后45天内公开,其中展现的持仓和变动情况非常具体。
此外,这份13F文件中,并不包含做空头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机构做空有另外的披露要求,主要是做空头寸是否达到某个额度以上。反过来可以推测,H&H貌似上个季度没有非常重大的做空头寸。
也就是说,段永平的H&H似乎并未同时“做多做空”“双管齐下”所持的股票。那么,他对美股的投资原则也就可从这份文件中被世人所见。至于到底能否就此“抄作业”,暂不表。先来看看其投资布局的特点吧。
大幅增持伯克希尔
如下图所示,H&H披露了共计11项持仓。最新计算的投资组合价值大约为146.8亿美元。实际管理资产规模 (AUM) 为该价值加上未披露的现金。其持仓中苹果公司、伯克希尔、拼多多、西方石油公司和阿里巴巴排在前五。
显然,苹果还是头号重仓股,占组合持仓比例高达60.42%,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持仓市值高达88.69亿美元。不过三季度H&H减持了大约29万股苹果股票,但减仓幅度不高仅仅0.82%。
段永平一向是苹果的看好者,从盈利模式和企业文化,再到创新实力,他总是对苹果赞不绝口。但近年来,随着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大量减持苹果,段永平似乎也有所动摇。从去年开始,段永平连续多个季度减仓苹果,今年一季度还大幅卖出664万股苹果股票。但在今年二季度,H&H加仓苹果89.44万股,终于有所缓和。
再看苹果股价的走势,其今年一季度末和整个二季度正好处于股价一年内的低位,而从今年7月份开始,苹果股价再次展现韧性,连续创造新高。这就和段永平当前持续重仓苹果的逻辑比较相符了。
只不过,伯克希尔减持苹果的步伐却还是比较大,据公开文件显示,伯克希尔今年三季度继续减持苹果约4179万股,持股数较二季度末环比减少逾14.92%。不知一向以巴菲特为师的段永平能否继续拿得住?
此外,三季度H&H大幅增持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幅度达到53.53%,占投资组合比例提升到17.78%,持仓市值为26.1亿美元。
最新财报显示,伯克希尔第三季度总收入为949.72亿美元,同比增长2%,超过市场预期的915.5亿美元;净利润为307.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超过市场预期的127.3亿美元。
最受巴菲特重视的营业利润则为134.8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0.9亿美元大增34%。其中,伯克希尔的保险承保业务运营利润的大幅增长(超200%)是推动其三季度整体运营利润的增长的主要动力。
随着明年开始巴菲特正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伯克希尔后续能否继续保持强大的投资业绩或者会否转型成一家财险巨头,当前不得而知。不过从段永平的加仓上,或许他并不担心后巴菲特时代的伯克希尔业绩会受到“股神离职”的更大影响。
大幅减仓英伟达
在减持方面,H&H大幅度地减持了英伟达和阿里巴巴,前者的减仓幅度高达38%,由上个季度占投资组合1.32%的持仓比重锐减至三季度的0.76%。而H&H对阿里巴巴的减仓幅度达到近26%,由上个季度占投资组合3.68%的持仓比重减少至三季度的3.38%。
两家企业最大的共同点有两个:一是股价近年来上涨幅度很高;二是都在全力重仓人工智能赛道,并都是当前AI赛道的领军企业。
英伟达业绩非常亮眼,在AI芯片领域占据绝对王者地位。近期频频发布重大的投资动向,主要包括向英特尔注资50亿美元建立战略合作,以及与OpenAI达成价值1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投资协议。
同样,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雄心几乎路人皆知。今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过去十年总和。最近,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正在积极推进这一计划,将持续追加更多投入。
吴泳铭还表示,最近一年,全球AI行业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未来5年全球AI的累计投入将超过4万亿美元,这将加速催生更强大的模型,加速AI应用的渗透。
然而,在疯狂投资和股价飙升背后,也有很多担忧“泡沫”的声音。
以精准预言2008年次贷危机闻名的投资人迈克尔·伯里最近警告称,多家AI科技巨头通过低估AI硬件折旧周期来虚增利润,背后的风险非常大。
他在社交媒体进一步表示,这些科技巨头将AI计算设备的折旧期定为五到六年,而这些设备的实际有效寿命仅有两到三年。他照此估算,2026至2028年间,这些公司合计少计折旧约1760亿美元,其中甲骨文和Meta的利润到2028年或被夸大27%与21%。
这些AI领域的巨头股价有没有虚增或者泡沫?AI基础设施投资热潮是否过分了?未来的AI营收和盈利能否按照预期的那样持续飙升,又或者无法覆盖当前不断攀高的基础设施支出?
这些问题始终是当前市场最大的议题。看得出段永平也在犹豫,或许他还处于较低仓位试水的阶段。
尾声
本质上段永平的原则非常明确:一是保守,只投资自己看得懂的企业;二是坚持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以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为根本。
至于说我们能否以H&H的投资组合作为投资模板,我觉得还是得回到本源,就是能否符合上述这两个明显的段永平原则?
无论如何,不管是学习段永平还是参考巴菲特,建立起自己投资原则,才是最重要的事。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