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在SU7上市一年两个月后,小米发布了第二款车——YU7,这也是小米第一款SUV,主要竞品是特斯拉Model Y。
然而YU7的首次亮相却是一波三折,由于智驾辅助风波和SU7 Ultra的前盖风波,让前阵子“封神”的小米和雷军走下神坛,YU7也被迫延迟出现在公众面前。
那么YU7的首次亮相表现如何?小米是否已经走出风波的影响?继SU7后,小米能否再造爆款?答案就在本期节目里。
再打一波小广告~
我们的同名节目也会在微博、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同步发布,欢迎关注和评论。
也欢迎关注驾仕派两位联合创始人@赵小查 @杰克驾势说 的全网平台个人号。
|时间戳和内容总结|
02:47 小米发布会后评价与营销策略观察
在小米最新发布会后,观察者普遍认为雷军显得有些紧张和疲劳,发布会的调子也相对较低。雷军在介绍小米的首款大芯片时,表现出了谦逊的态度,强调这是小米的首次尝试,避免与苹果等竞争对手直接对比。此外,发布会上小米YU7产品的内容密度和时长有所减少,但现场气氛仍然热烈,尤其是当第一辆SUV亮相时,引发米粉们的高度关注。尽管网络上的反应较为平淡,现场的激动人心的氛围和产品展示仍然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小米在经历舆论风波后的营销应对也成为讨论焦点,显示出公司对产品和市场策略的调整。
11:51 小米新车发布会:雷军与小米的成长与变化
对话中讨论了小米创始人雷军在面对舆论风波时的反应,指出他在最近的发布会中避免直接提及争议,而是采取了正面和理性的态度。此外,还对比了小米新车型YU7与之前车型SU7的不同,强调了小米在设计和内饰上的显著提升,以及在外观和新鲜感上的增强。这反映了小米在产品迭代和应对市场变化方面展现出的成长和改进。
16:11 雷军选择先做轿车后做SUV的战略逻辑及小米汽车创新
讨论指出,雷军选择先研发轿车再转向SUV的战略,旨在通过攻克高难度细分市场来积累成功经验,为后续车型提供双保险。这种策略避免了直接挑战成熟市场的风险,同时确保了品牌的稳健发展。小米汽车在内饰设计上采取保守策略,强调在公认的标准上做到更优,而非盲目创新。小米汽车的创新点体现在其天际屏技术上,这一技术由华阳集团提供,通过反射迷你OED三连屏实现,具有能耗低、成本低的优势。尽管宝马早先提出了类似概念,但小米实现了全球首发,展现了中国智能供应链的高效落地能力。此外,小米汽车在产品力和品牌提升方面也进行了深思熟虑,如全系标配800V、激光雷达和英伟达芯片,彰显其对产品性能和品牌价值的重视。
22:20 小米汽车创新:将消费级芯片应用于座舱算力
小米在汽车领域的一项创新是将高通骁龙8Gen3芯片,通常是上一代手机的旗舰芯片,直接应用于汽车上,作为座舱的算力核心。这一举动在汽车行业并不常见,通常认为消费级芯片不适合车规级使用。小米声称,他们对这套芯片进行了车规级的处理,解决了相关问题,且高通方面也默许了这一应用。使用消费级芯片的优势在于,其算力远超传统车规芯片,能为AI功能提供更强大的支持,预计在小米汽车上AI性能将显著提升。此外,小米在设计上也有所突破,其新款车型与以往产品在设计风格上有较大差异,打破了家族化设计理念,引起了广泛关注。
25:33 小米汽车设计的运动化延续与空间取舍
小米汽车在设计上延续了强烈的运动化风格,尤其是前大灯造型、整车比例姿态以及前轴到踏板的距离,均体现了对运动轿跑设计的追求。尽管如此,小米汽车在空间设计上并未追求最大化,而是更注重运动性能,这使得其空间与同类SUV相比并不占优。此外,小米汽车的主驾零重力座椅设计,进一步强调了其作为驾驶者之车的定位,区别于主打家庭的中大型SUV。整体而言,小米汽车的设计策略具有高度的延续性,且在产品定位上保持了一致性。
30:02 小米汽车创新与行业竞争分析
讨论集中在小米汽车的全景曲面屏投影技术和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上。一方面,小米被认为是将未量产的技术先行应用,引发关于创新与抄袭的争议。另一方面,观点强调汽车竞争不仅仅是技术的先发制人,更在于供应商的落地能力和整体体系力。此外,通过小米在汽车设计和技术创新中的表现,分析了行业内的模仿与创新现象,指出领先者的影响力和破圈能力对于技术普及和市场接受度的重要性。
33:38 手机与汽车设计的趋同与创新
对话围绕手机与汽车设计的趋同现象展开,讨论了从非触屏手机时代的百花齐放到触屏手机时代设计的局限性,以及这种局限性是否会在汽车设计中重现。对话者表达了对手机设计趋同的失望,认为这限制了设计师的才华,同时强调汽车设计不应受此限制,应保持创新和多样性。此外,还提到了品牌在获得正反馈后持续模仿成功案例的现象,呼吁各品牌应坚守自身特质,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
38:56 行业创新与同质化的挑战
对话围绕汽车和手机设计的同质化现象展开,讨论了行业创新面临的挑战和限制。提到设计最优解的概念,即在特定技术和市场需求下,很多产品趋向于相似的设计,以实现最佳用户体验和功能。此外,讨论也触及了现代消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跟风现象,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如消费者寻求最优选择的心理和时代创新力的缺失。
45:24 小米YU7车型定价与配置分析
讨论中预测小米YU7车型的价格可能在25.98万元或24.98万元,主要对标特斯拉Model Y,同时分析了车型配置,特别是电池和零重力座椅的成本与市场竞争力。讨论指出,虽然成本问题值得关注,但通过合理定价和高配置,小米YU7车型有望成为爆款,并从特斯拉那里抢走大量用户。参考同级竞品如特斯拉Model Y、极氪7X、LS6等。小米YU7车型在尺寸、机械架构、电池组和续航方面有显著优势,尤其是96度的电池组和835公里的续航能力,这在同级市场中形成强大卖点。此外,小米YU7车型的底盘调校和驾控水平也表现出色,其整体实力在25万元区间内没有明显短板,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57:38 小米汽车销量预期与市场挑战
讨论中提出,小米汽车虽然站在中国成熟的汽车产业链之上,享有技术和成本优势,但市场新鲜度和SUV领域的激烈竞争使得超YU7表现的可能性降低。此外,讨论还提到了大电池带来的舒适度问题以及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进一步说明了小米汽车面临的挑战。尽管理性判断认为小米汽车可能难以成为市场大爆款,但粉丝感性的力量可能使得实际销售情况出乎意料。
01:02:35 小米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力分析
讨论了小米电动汽车在20万元左右价格区间内的竞争力,强调了其在续航能力、尺寸优势以及本地化智能体验上的表现。对比特斯拉Model 3等车型,小米电动汽车在高配车型选择和品牌力方面展现出优势,同时分析了其在市场上的销量YU7和产能规划,认为小米电动汽车有望稳定在月销2万辆左右的水平,且今年可能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