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3分钟
播放:
1.65万
发布:
2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2020年那个全球陷入停滞的春天,华裔作家李翊云通过美国杂志《公共空间》组织起一场名为#TolstoyTogether(托尔斯泰为伴)的线上共读会,带领读者一起,每天花半小时,用85天的时间读完了《战争与和平》这本巨著。一年后的春节,北京也出现了一个十人小组,“抱团阅读”俄罗斯文学。10天的假期,他们一起攻克了《卡拉马佐夫兄弟》。2022年的春节,他们又用另一个十天翻越了《战争与和平》。


本期跳岛,参与过“托尔斯泰为伴”的主播钟娜请来了这个小规模读书会的组织人、深度报道记者熊阿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俄罗斯文学研究者张晖,一起侃侃在特殊时期共读俄罗斯文学的体验。


“阿列克塞·费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弗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开篇第一句话究竟劝退了多少原本心生向往的读者?有多少人一年年念叨着“早晚要读”,却总也无法下定决心翻开动辄几卷本的“俄式巨著”。在特殊时期涌现的线上共读小组,为何能有魔力让笨手笨脚的皮埃尔和偶像剧男主般的安德烈等等在书架上“吃灰”的人物重现于我们的面前?以及一个貌似无厘头却在此时此刻合情合理的问题——你最愿意和哪个书中的人物一起隔离?


回忆起共读的经历,既有第一次看见书中一度囫囵过去的细节、学到新知的欣喜,也有被托尔斯泰穿越时空的目光所“看透”的惊讶和敬服。托尔斯泰以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持续的自省写作。书中格言般的句子俯仰皆是,被它们击中时,你不仅能感受到托翁与19世纪的读者交流的热望,也仿佛能触摸到某种永恒。倘若可能,你又是否会选择将自己的当下交付给托尔斯泰笔下的历史,成为一个故事里走丢的人?





【时间轴】


00:56 一场跨越时间与地域的千人共读:在疫情期间和网友一起读《战争与和平》

13:40  XX什卡、龙骑兵和骠骑兵究竟是什么:一起读就不怕问蠢问题!

26:15 托尔斯泰惯用的 “陌生化”写作方法是使其显得“当代”的重要原因

30:58  托尔斯泰为何总能看透我们?——永远追问,永远质疑自我

36:52 19世纪的言情高手:托尔斯泰对浪漫爱的建构与解构

44:13  皮埃尔、娜塔莎还是俘虏营里的狗:你会选择谁作为隔离时期的伙伴?

54:24 托尔斯泰的“否定描述法”:历史是怎样的?历史不是怎样的!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和作品】



  • 人物


李翊云(1972-),旅美华人作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

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短篇小说巨匠。

米哈伊尔·巴赫金(1895-1975),前苏联文艺理论家、批评家。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作家。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人、作家,浪漫主义代表人物。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爱丽丝·门罗(1931-),加拿大作家,20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萨莉·鲁尼(1991-),爱尔兰作家,代表作为《正常人》、《聊天记录》。



  • 作品


《托尔斯泰为伴》李翊云

《文学讲稿》[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战争与和平》[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樱桃园》[俄]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异乡记》张爱玲

《伊凡·伊里奇之死》[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播客:黃心村×蘇枕書:「調整焦距」,重新發現張愛玲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CUCU 王爱马

【后期剪辑】KIMIU

【片头音乐】DTlina - LoFi Chill

【片尾音乐】 AURA.Pote - Lazy Man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BEIBEI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