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6分钟
播放:
100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晚上好,欢迎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今天是2025年9月5日。493年前的明天,1522年9月6日,西班牙塞维利亚港的晨雾还未散去,一艘破破烂烂的帆船“维多利亚号”正缓缓驶入港口。它的船帆上布满补丁,船身被虫蛀得千疮百孔,甲板上站着18名衣衫褴褛的水手——他们头发花白、形容枯槁,却眼里发亮。这一天,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宣告完成。


要讲清楚这场航行,得先把时间拨回15世纪的欧洲。那时的欧洲,正被一场“大航海狂热”点燃。葡萄牙人达伽马在1498年绕过好望角,打通了通往印度的海上商路,带回的香料让里斯本的贵族们疯狂;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洲,虽然他至死都以为那是“印度”,却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地球的另一端,还有一片未被探索的大陆。



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依然像个“模糊的拼图”:地球究竟是圆的还是平的?如果能从欧洲向西航行,能不能绕过美洲,直接到达盛产香料的东印度群岛?香料——这种能让食物变香的神奇植物,欧洲人愿为它付出天价:一磅胡椒在16世纪的伦敦能换半头牛,一盎司肉豆蔻足够支付一个工匠一年的工钱。控制香料贸易,就等于掌握了欧洲的财富密码。


此时的西班牙,刚完成“收复失地运动”(1492年格拉纳达陷落),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急需拓展海外领土。年轻的国王查理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是个“航海迷”,他听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有一个“向西航行到达香料群岛”的计划,立刻召见了他。


麦哲伦的故事,要从他的出身说起。他1480年出生于葡萄牙北部的小镇萨布罗萨,父亲是葡萄牙皇家骑士团的成员,母亲是贵族之女。10岁那年,他被送到里斯本的宫廷当侍从,跟着王子们学习拉丁文、数学和航海知识。25岁时,他加入葡萄牙海军,参与了征服北非休达港的战役,之后又随船队前往印度、马六甲,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


但麦哲伦的野心,与葡萄牙王室的保守产生了冲突。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满足于控制印度洋的香料贸易,不愿冒险开辟新航线;而麦哲伦坚信“向西航行能更快到达香料群岛”,甚至偷偷研究了多年航海图。1517年,他因与国王不和,带着自己的航海计划和几名亲信,逃到了西班牙的塞维利亚。


在塞维利亚,麦哲伦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查理一世刚与葡萄牙的伊莎贝拉公主结婚(两人是表兄妹),正急于在国际舞台上与葡萄牙竞争。他仔细听了麦哲伦的计划:“给我五艘船,两百名船员,我能在三年内绕过美洲最南端,找到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航线。香料带来的利润,足够西班牙称霸欧洲!”


查理一世心动了。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签订了《塞维利亚条约》,承诺为船队提供船只、补给和武器,并承诺将香料群岛的十分之一收益分给麦哲伦。但条约里藏着西班牙的小心思:如果麦哲伦成功,西班牙将获得对新航线的控制权;如果失败,风险全由麦哲伦承担。


1519年9月20日清晨,塞维利亚港的钟声敲响了三次。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终于出发了。船队共有五艘船:“特立尼达号”(旗舰,载员60人)、“圣安东尼奥号”(载员60人)、“康塞普西翁号”(载员50人)、“维多利亚号”(载员45人)和“圣地亚哥号”(载员40人)。船员总数265人,包括水手、士兵、厨师、木匠,甚至还有几名黑人奴隶。


出发前,麦哲伦站在“特立尼达号”的甲板上,对船员们说:“我们将航行在一个未知的海洋上,可能会遇到风暴、疾病,甚至死亡。但只要我们团结,就能完成人类的壮举——绕地球一圈,回到起点!”


船队首先进入大西洋,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1519年11月,他们抵达南美洲东海岸的拉普拉塔河河口。麦哲伦将这片水域命名为“淡水海”(Mar Dulce),因为他误以为这是一条流入大西洋的巨大河流。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它的入海口比波罗的海还要宽阔。


1520年1月,船队继续向南航行,沿着南美洲海岸线探索。船员们很快发现,这里的冬天异常寒冷——南半球的冬季,海风卷着冰碴子,甲板上的积水瞬间结冰。更糟糕的是,食物开始变质:腌肉里爬满蛆虫,面包硬得能砸伤人,淡水因长时间储存而发臭。船员们的身体迅速垮掉:有人开始咳嗽,有人牙龈出血,有人浑身溃烂——这是坏血病的早期症状。


但麦哲伦没有退缩。他命令船员们“节省每一滴水,每一块面包”,并派小艇去岸边寻找淡水。1520年3月,他们在今天的阿根廷境内发现了一条河流(后来命名为“麦哲伦河”),暂时缓解了饮水危机。


1520年4月,麦哲伦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暂时放弃向南航行,向北寻找补给。但就在这时,“圣地亚哥号”在一场风暴中触礁沉没。船上的37名船员中,只有5人被冲上一座荒岛,其余全部遇难。幸存者在岛上靠吃螃蟹和海鸟存活了12天,最终被路过的西班牙商船救起,但此时他们已虚弱到无法随船队继续航行。


剩下的四艘船继续向南。1520年10月,他们抵达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附近。这里的天气愈发恶劣:狂风卷着雪粒,海浪高如城墙,船只被吹得像树叶一样摇晃。船员们的士气跌到了谷底,有人开始抱怨:“我们根本不可能找到海峡,不如回去吧!”


麦哲伦站在“特立尼达号”的指挥台上,大声喊道:“我们是来探索新世界的!如果现在放弃,所有的牺牲都白费了!”他命令船员们“收紧帆缆,保持队形”,自己则彻夜未眠,用星盘观测星象。


10月21日清晨,值班水手突然大喊:“右舷有陆地!”麦哲伦冲到甲板上,只见前方出现了一条狭窄的海峡——两岸是陡峭的悬崖,海水在狭窄的河道中奔腾,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的航道。


船队小心翼翼地驶入海峡。海峡内暗礁密布,水流湍急,稍有不慎就会触礁。麦哲伦派“圣地亚哥号”(此时已修复)在前方探路,自己则乘坐“特立尼达号”紧随其后。经过38天的艰难航行,船队终于在11月28日驶出了海峡。



当他们走出海峡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惊呆了:海峡的另一侧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海面平静得像镜子,连一丝风都没有。麦哲伦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将这片海洋命名为“太平洋”(Mar Pacífico),意为“平静之海”。


进入太平洋后,船队的灾难才真正开始。麦哲伦原本以为太平洋并不大,最多用一个月就能穿过。但现实是,太平洋比他想象中辽阔得多——从南美洲到亚洲,足足有1.7万公里!


船队出发时携带的食物和淡水本就不足,进入太平洋后,补给彻底耗尽。船员们开始吃老鼠(船上原本用来抓老鼠的猫早已被吃掉),煮皮革(用海水泡软后煮熟),甚至有人偷偷啃食同伴的尸体。


1521年1月,船队抵达今天的关岛附近。这里的土著居民对这群“天外来客”充满好奇,他们划着独木舟靠近,用椰子、香蕉和烤鱼交换船上的铁器和水壶。麦哲伦将这里命名为“圣胡利安港”(Puerto San Julián),并下令停留补给。


但平静很快被打破。1521年4月,船队抵达菲律宾群岛的宿务岛。麦哲伦发现,这里的居民信仰原始宗教,而他急于将西班牙的国教——天主教传播到这里。他与宿务岛的酋长胡马邦达成协议:用镜子、玻璃珠和武器换取土地,并让酋长和他的族人皈依天主教。


胡马邦同意了,但麦哲伦的野心并未满足。他听说附近的麦克坦岛(Mactan)上的部落拒绝臣服,便决定亲自带兵征服。4月27日清晨,麦哲伦带着60名士兵,乘坐小艇登上麦克坦岛。


土著部落的首领拉普拉普(Lapu-Lapu)早已严阵以待。他带着1500名战士,手持长矛、弓箭和石斧,埋伏在岸边。当麦哲伦的士兵刚踏上沙滩,拉普拉普便下令进攻。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小时。麦哲伦的士兵因水土不服,体力不支;而土著战士熟悉地形,作战勇猛。麦哲伦在混战中腿部中了一支长矛,随后被乱刀砍死。他的尸体被土著人拖走,分而食之——这是原始部落的习俗,他们认为吃掉敌人的肉,就能获得他的力量。


麦哲伦的死,让船队陷入了绝境。剩下的114名船员(出发时265人,已死亡151人)推举西班牙船长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Juan Sebastián Elcano)为新指挥官。他们烧毁了无法航行的“康塞普西翁号”和“特立尼达号”(因“特立尼达号”受损严重,无法继续航行),只剩下“维多利亚号”和“圣地亚哥号”(“圣地亚哥号”后来也被遗弃)。


1521年5月,船队继续向西航行,目标是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此时,船上的食物只剩下发霉的大米和少量咸鱼,淡水需要靠收集雨水维持。船员们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他们的皮肤因长期缺乏维生素而溃烂,牙齿松动脱落,甚至有人出现了幻觉。


1521年11月,船队终于抵达香料群岛。这里的居民对西班牙人并不友好——他们曾听说过麦哲伦的死讯,拒绝与船队交易。埃尔卡诺不得不命令士兵用武力抢夺香料:他们攻占了几个村庄,抢走了大量肉豆蔻、丁香和胡椒,装满了“维多利亚号”的货舱。


1522年1月,“维多利亚号”载着仅剩的115名船员(又有10人在香料群岛病逝),从香料群岛出发,开始了漫长的返航。他们的目标是绕过好望角,回到大西洋,最终回到西班牙。


返航的路同样艰难。太平洋的风暴依然肆虐,船队在海上漂流了一个月,才终于绕过好望角。此时,“维多利亚号”的船体已经腐烂,帆缆断裂,连罗盘都失灵了。船员们只能靠观察星辰和洋流来判断方向。


1522年5月,“维多利亚号”终于驶入大西洋。9月6日清晨,当它的桅杆出现在塞维利亚港的视野中时,港口的居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艘船不仅完成了环球航行,更带回了欧洲人从未见过的香料和见闻。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首先,它用实践验证了“地圆说”。此前,欧洲人普遍认为“地球是平的”,而麦哲伦船队从欧洲出发,向西航行,最终回到原点,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发现,彻底推翻了中世纪的宇宙观。


其次,它推动了地理大发现。船队绘制了详细的海图,记录了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太平洋的广阔海域,以及香料群岛的位置。这些资料为后来的航海家(如德雷克、麦哲伦的侄子)提供了重要参考,加速了欧洲对全球的探索。


最重要的是,它开启了全球贸易的新时代。香料、丝绸、瓷器等商品的跨洋贸易变得频繁,欧洲的商船队开始穿梭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形成了早期的“全球化”网络。西班牙通过控制香料群岛,成为了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但这场航行的代价是惨重的。18名幸存者中,许多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坏血病和心理创伤,回到西班牙后不久便去世了。埃尔卡诺在航行结束后仅一年(1526年)也因病离世。


麦哲伦本人未能完成环球航行,但他的名字却永远刻在了人类历史的丰碑上。正如历史学家所说:“麦哲伦的船队不是一个人的胜利,而是整个人类的胜利——他们用勇气和牺牲,揭开了地球的神秘面纱。”



站在2025年的今天回望1522年9月6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艘破船的靠岸,更是一个时代的觉醒。当“维多利亚号”的船员们踏上塞维利亚的码头时,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香料,更是对世界的重新认识:地球很大,但人类很小;探索很危险,但好奇心永远不会熄灭。


这场航行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不是征服世界,而是敢于出发;真正的进步,不是安于现状,而是不断探索。正如麦哲伦在出发前所说:“我希望我的航行能证明,人类可以到达任何地方——只要我们有勇气。”


感谢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1522年9月6日的塞维利亚港,那艘载着18名幸存者的“维多利亚号”,不仅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更点燃了人类探索世界的火种。愿我们铭记历史的勇气,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为更广阔的世界继续前行。我们下期再会。晚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