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的朋友们,你们好!昨天我在健身房运动时,看了一个引人深思的YouTube视频,他们提到了 “创新” 与 “效率” 这两者间的矛盾。这个观点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对于品牌的思考,因此想在这里分享给你们。
视频里说:“一家企业无法做到既创新又高效,因为创新是反效率的。创新要求企业在未知的领域探索、尝试,而只要探索和尝试没有取得某种实质意义上的成果,企业为此所做的投入在 ‘效率至上’ 的原则下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高效’ 要建立在已知和秩序的基础上运作,但 ‘创新’ 却是在未知的领域中探索发现。因此当一家企业选择成为创新者时,它应优先创新的运营方式而放弃效率至上的准则;因而它很难成为一家效率型企业。”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一个在国内营销圈很流行的概念 “品效合一”,既兼顾品牌,又兼顾效果。就像 “创新” 和 “效率” 那样,“品牌” 和 “效果” 很难被同时满足,但却因为这二者是企业希望同时拥有的,所以它们总是被并列提及,许多企业对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视而不见。
这其实是一个 “鱼与熊掌” 的难题。而我想,孟子对此已给出了极妙的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与熊掌虽不可兼得,但也应分出主次轻重,取其重,舍其轻。
在孟子眼中,君子的仁义高于生死;而对于你的企业和品牌而言,何者为重、何者为轻?我的观点是,有些事情可以兼而有之,但有些事情则注定无法同时并存;企业应意识到,对于那些无法并存的事物,与其带着侥幸的心理强求共存,还不如分清主次,舍轻取重。至于孰轻孰重,并没有正确答案,答案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这期播客,我想顺着这个话题和你们聊聊整个出海浪潮背景下的趋势转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以及我们将要面临的挑战。
另外,这期播客的文字版其实更精彩。你们可以关注“Mia聊海外营销”的微信公众号,找到文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阅读。
以下是来自于公众号文章的亮点内容摘录:
🌟出海企业得益于产业带优势而具备很强的产品力,但往往也因为产品同质化而彼此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以及随之而来的价格战、利润率下降和市场饱和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须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许多出海欧美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大致如此:对内,要摆脱激烈的产品同质化竞争,摆脱同行抄袭和价格战;对外,要打赢出海欧美这场硬仗,光靠产品力是不够的,还要弥补市场洞察和品牌建设这两块短板。
🌟品牌并非靠模仿而来,而是由内而外自成一体的系统。
🌟我们不缺好的产品,但极其缺乏对海外市场的真实洞察。
🌟品牌的一切营销活动,其实都在引发一次又一次与消费者的对话,都是在表达品牌的理念、故事和想法。
🌟企业所认为的品牌会呈现出来的样子,与消费者能够感知到品牌的样子,这两者之间并非总是一样的,有时候甚至存在着鸿沟……只有缩小甚至消除这个沟通与理解的鸿沟,咱们出海企业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品牌传播。
🌟品牌更像是一颗有长成参天大树潜力的种子——在它生根发芽之前需要耐心的浇灌与培育,需要适当的阳光和水分才可茁壮成长。
🌟守得住初心,品牌才有立足的根本。
🌟信念告诉人们你的品牌为何要诞生于这个世界,是那个存在的意义。你想要通过这个品牌,为世界带来什么?你希望以品牌之名带领着品牌的支持者和热爱者们去往哪里?这些根本问题,创始人心里要想清楚;只有真正想清楚了,你在面临所有的商业难题或要做任何决策时,你才有了根本的判断标准和破除万难的决心,而你所面临的资金、人力、技术等难题,也都将迎刃而解。
📝本期播客你会听到
00:00 企业出海现状:产品力强,品牌力弱
05:44 为什么不要抄袭你的对标竞品
08:56 企业内部的语言≠品牌的外在表达
13:49 优先品牌的顶层设计,再看后期的落地执行;品牌是长期价值投资
🎧 关于《影响力品牌》
这是一档关注品牌、出海、商业向善的播客。
什么是影响力品牌?那些关怀人、关怀地球、为世界创造积极影响的品牌。
播客主理人:马芊Mia
- 微信/小红书:马芊Mia
- 网站:maqianmia.com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