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130分钟
播放:
12.69万
发布:
2天前
主播...
简介...
🎤 本期嘉宾
张笑宇|著有《AI 文明史·前史》、文明三部曲、《世界之中》
⏯️ 本期简介
本期嘉宾是我dreamlist上的张笑宇老师,感谢中信出版社让我成功追星。
若非内容需要,我不太喜欢看历史类的内容,但张老师的文明三部曲里很少有那些我最不感冒的王侯将相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或者抽象的观念变迁。
相反,历史在它的书里回到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上,哪些是生存发展的硬约束,哪些系统参数被技术改变了。
这次张老师将视角转向了加速创造历史的AI,出版了新书《AI文明史》。他从苏格拉底时代哲学的起源开始聊起,何为理性,何为逻辑,何为知识,如何把思考过程符号化,数学化,如何让机器来模仿理性思考,如何提高机器的思考水平,如何让智能涌现出来?
它展示了这样一副图景:
AI源起于20世界60年代的计算机科学,而在之前,它有着漫长的可以回溯2000年的逻辑哲学史的厚重脉络,而这一路,天才、偏执狂、疯子们群星闪耀。
延续文明三部曲的思路,张老师进一步讨论了AI在效率和成本两端实现了远超10倍级的改进,它会改变哪些人类系统的参数,以及,生而为人,我们又该如何回应这一切,锚定自己的意义。
张笑宇老师在书中有过这么一段感慨:
我相信社会的运作规律有时只是由简单的数学规律决定。「人类当量」就是AI时代最简明和最有威力的数学规律。我们接下来的一生只是目睹这一规律如何展开的历史。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 时间轴
00:19 万物涌现
07:03 技术与文明:降成本,提效率,改参数
08:50 商贸与文明:约束暴力,保护正增长秩序
17:26 漏斗喇叭模型:通过需求筛选技术,通过产业让技术漫化
21:06 天才也是时代涌现的一部分🚩
26:00 坚信是一种天赋
27:35 专业领域只有专业和探索,没有共识
29:16 马尔萨斯陷阱
32:40 如何从大量资料和事实中抽象总结出规律?
34:37 做事!实践自会证明🚩
38:36 人类当量:AI改变了智力生产这个参数
OpenAI有个天才少年叫利奥波德·阿申布伦纳,他15岁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9岁毕业,毕业后不久就去了OpenAI超级对齐团队工作,2023年离开OpenAI后自己创业。他发明了一个词,叫人类当量(human equivalence)——就是AI在生产智能方面,其效率和成本相当于多少人类。
根据阿申布伦纳的初步计算,今天所有的大语言模型加起来,大概相当于2亿个人类研究员的智力水准。
41:04 一个人一天也就产生 20 万个token,其中很多还根本没有价值
46:32 历史中的大坏逼们
49:26 “在我所知的历史中,人类从来没有做过一个整体去行动过。”
50:42 技术改变社会参数的几个例子
53:58 算法分配效率>市场分配效率🚩
算法在对至少 2 亿劳动者匹配供需,这何尝不是一种计划经济?
57:50 我被张老师的这段话震住了
59:38 你对世界的权重不值一提🚩
1:03:59 有闲的复辟
1:06:51 人上人的“密宗”:结构与口子
1:12:00 动笔写《AI文明史》
1:14:21 写作过程中与AI的互动
1:18:04 AI源起于20世界60年代的计算机科学,而在之前,它有着漫长的可以回溯2000年的逻辑哲学史的厚重脉络。
1:20:48 我们都花了太多时间去验证哪些道理和信息是无用的...
1:23:42 涌现和Scaling Law
1:27:23 尊重实然,放弃对应然的偏执
1:28:55 瓦解人类中心主义的高尚性
1:34:42 一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让我艰辛地理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1:40:45 这段话,送给东亚小孩们
1:50:25 多看样本,提高品位🚩
1:53:13 如果所谓的主体性也不过是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串联,那我又是什么?
1:57:38 技术进步主义:主体是谁?🚩
2:03:32 AI时代平庸的努力边际回报趋近于零,但与此同时,卓越的回报从未如此丰厚
2:06:46 一个笔耕不辍的畅销书作家如何涌现自己的创作?
📁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AI 文明史·前史》购书链接
* 张笑宇的其它著作:文明三部曲、世界之中
* 往期相关内容:复杂系统与涌现
* 关于涌现概念的几张配图:
* 在大预言模型的训练过程中,但计算量不大时,模型的智能表现一直在低水平的区间随机游走,可当计算量突破某个数值后,模型的智能水平陡然跃升,涌现出了智能。人们用Scaling Law来形容这一法则,随着模型参数数量、训练数据量和计算资源的增加,模型的性能会呈现出可预测的、系统性的提升。你甚至无法解释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但大力就是能出奇迹。
* 下图浓缩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逻辑原子主义和图像论(Picture Theory of Language)思想,强调语言、逻辑与世界的同构性,并为哲学划定了界限——哲学的任务是澄清思想,而非提供理论。最终,维特根斯坦认为传统哲学问题大多源于语言误用,应通过逻辑分析被消解。
* AI对不同行业、工种的影响
* 1:34:50 出提及的支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实验
* 1:57:38 处提及:如何判断一个技术是否真的“进步”?
1️⃣是否延长产业链,创造新任务?2️⃣是否释放了大量新需求?
🎬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 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张笑宇|著有《AI 文明史·前史》、文明三部曲、《世界之中》
⏯️ 本期简介
本期嘉宾是我dreamlist上的张笑宇老师,感谢中信出版社让我成功追星。
若非内容需要,我不太喜欢看历史类的内容,但张老师的文明三部曲里很少有那些我最不感冒的王侯将相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或者抽象的观念变迁。
相反,历史在它的书里回到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上,哪些是生存发展的硬约束,哪些系统参数被技术改变了。
这次张老师将视角转向了加速创造历史的AI,出版了新书《AI文明史》。他从苏格拉底时代哲学的起源开始聊起,何为理性,何为逻辑,何为知识,如何把思考过程符号化,数学化,如何让机器来模仿理性思考,如何提高机器的思考水平,如何让智能涌现出来?
它展示了这样一副图景:
AI源起于20世界60年代的计算机科学,而在之前,它有着漫长的可以回溯2000年的逻辑哲学史的厚重脉络,而这一路,天才、偏执狂、疯子们群星闪耀。
延续文明三部曲的思路,张老师进一步讨论了AI在效率和成本两端实现了远超10倍级的改进,它会改变哪些人类系统的参数,以及,生而为人,我们又该如何回应这一切,锚定自己的意义。
张笑宇老师在书中有过这么一段感慨:
我相信社会的运作规律有时只是由简单的数学规律决定。「人类当量」就是AI时代最简明和最有威力的数学规律。我们接下来的一生只是目睹这一规律如何展开的历史。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 时间轴
00:19 万物涌现
07:03 技术与文明:降成本,提效率,改参数
08:50 商贸与文明:约束暴力,保护正增长秩序
17:26 漏斗喇叭模型:通过需求筛选技术,通过产业让技术漫化
21:06 天才也是时代涌现的一部分🚩
26:00 坚信是一种天赋
27:35 专业领域只有专业和探索,没有共识
29:16 马尔萨斯陷阱
32:40 如何从大量资料和事实中抽象总结出规律?
34:37 做事!实践自会证明🚩
38:36 人类当量:AI改变了智力生产这个参数
OpenAI有个天才少年叫利奥波德·阿申布伦纳,他15岁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9岁毕业,毕业后不久就去了OpenAI超级对齐团队工作,2023年离开OpenAI后自己创业。他发明了一个词,叫人类当量(human equivalence)——就是AI在生产智能方面,其效率和成本相当于多少人类。
根据阿申布伦纳的初步计算,今天所有的大语言模型加起来,大概相当于2亿个人类研究员的智力水准。
41:04 一个人一天也就产生 20 万个token,其中很多还根本没有价值
46:32 历史中的大坏逼们
49:26 “在我所知的历史中,人类从来没有做过一个整体去行动过。”
50:42 技术改变社会参数的几个例子
53:58 算法分配效率>市场分配效率🚩
算法在对至少 2 亿劳动者匹配供需,这何尝不是一种计划经济?
57:50 我被张老师的这段话震住了
59:38 你对世界的权重不值一提🚩
1:03:59 有闲的复辟
1:06:51 人上人的“密宗”:结构与口子
1:12:00 动笔写《AI文明史》
1:14:21 写作过程中与AI的互动
1:18:04 AI源起于20世界60年代的计算机科学,而在之前,它有着漫长的可以回溯2000年的逻辑哲学史的厚重脉络。
1:20:48 我们都花了太多时间去验证哪些道理和信息是无用的...
1:23:42 涌现和Scaling Law
1:27:23 尊重实然,放弃对应然的偏执
1:28:55 瓦解人类中心主义的高尚性
1:34:42 一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让我艰辛地理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1:40:45 这段话,送给东亚小孩们
1:50:25 多看样本,提高品位🚩
1:53:13 如果所谓的主体性也不过是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串联,那我又是什么?
1:57:38 技术进步主义:主体是谁?🚩
2:03:32 AI时代平庸的努力边际回报趋近于零,但与此同时,卓越的回报从未如此丰厚
2:06:46 一个笔耕不辍的畅销书作家如何涌现自己的创作?
📁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AI 文明史·前史》购书链接
* 张笑宇的其它著作:文明三部曲、世界之中
* 往期相关内容:复杂系统与涌现
* 关于涌现概念的几张配图:
* 在大预言模型的训练过程中,但计算量不大时,模型的智能表现一直在低水平的区间随机游走,可当计算量突破某个数值后,模型的智能水平陡然跃升,涌现出了智能。人们用Scaling Law来形容这一法则,随着模型参数数量、训练数据量和计算资源的增加,模型的性能会呈现出可预测的、系统性的提升。你甚至无法解释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但大力就是能出奇迹。
* 下图浓缩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逻辑原子主义和图像论(Picture Theory of Language)思想,强调语言、逻辑与世界的同构性,并为哲学划定了界限——哲学的任务是澄清思想,而非提供理论。最终,维特根斯坦认为传统哲学问题大多源于语言误用,应通过逻辑分析被消解。
* AI对不同行业、工种的影响
* 1:34:50 出提及的支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实验
* 1:57:38 处提及:如何判断一个技术是否真的“进步”?
1️⃣是否延长产业链,创造新任务?2️⃣是否释放了大量新需求?
🎬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 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某戴同学
1个月前
天津
179
59:34 张老师一把撕下了焦虑中产们的遮羞布。“人类就这么回事”。再听下去,我也要加入降临派了,哈哈哈
熊小灵
1个月前
广东
99
太棒了,太精彩了!我也听得想要鼓掌!小镇做题家就该撕碎绩优主义,人生就该好好玩,在游玩中找到自己的主体性
卡蜜啦
1个月前
四川
81
面基怎么每一期都这么吸引我
我是22
1个月前
江苏
70
1:23:25 天呐这一段听的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头皮发麻!从我决定头悬梁锥刺股每天睡五个小时那一刻起我已经注定考不上清华了。而我的父母我的老师这些根本考不上的人却在指导我!我95%的时间和精力都在打破这些人为的桎梏!而如果我就在那个高手云集的环境里,一切外人看来的“伟大”就像呼吸那样自然!😭
viviviviz
1个月前
上海
67
我想知道面基的粉丝 是不是都是TJ人
之火无烟
1个月前
湖北
57
笑宇老师简直小宇宙仁波切,各种类型的播客频道都能请到他😂
Ass嘟嘟
1个月前
河北
55
我相信社会的运作规律有时只是由简单的数学规律决定。「人类当量」就是AI时代最简明和最有威力的数学规律。
📚《万物涌现》
涌现可以解释从量子力学到文明社会的大量的演化现象。
人类社会今天所实现的一切,不过是宇宙多次涌现的万千结果之一。
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达到了一定体量之后,在自组织的过程中会出现新颖且连贯的结构、模式、属性。
涌现:简单的规则加巨大的规模就等于系统的升维。
在大预言模型的训练过程中,但计算量不大时,模型的智能表现一直在低水平的区间随机游走,可当计算量突破某个数值后,模型的智能水平陡然跃升,涌现出了智能。人们用Scaling Law来形容这一法则,随着模型参数数量、训练数据量和计算资源的增加,模型的性能会呈现出可预测的、系统性的提升。
「📚文明三部曲」
1)技术与文明:降成本,提效率,改参数
历史上14个时间节点,每个时间节点/事件/机制技术对人类社会结构产生了一些影响。是过往没有那么关注到的。
2)商贸与文明:约束暴力,保护正增长秩序
副标题,现代社会的诞生。
暴力、金钱,决定了人类集体行动的方向的力量。公元1000年以前,暴力是占主导的,公元1000年以后金钱占主导,因为海上通行顺畅,各地方涌现出新的近现代国家的雏形。
两种模式:暴力秩序(拿命买命)、非暴力秩序(拿钱买命)。但后者,可以积累技术、技能、组织。
商业的溢价来自于风险溢价,你承担风险所以得到高额回报。
宏观上讲,总有人能赚到钱,他的钱留在这儿,可以买“先进的制度”、知识分子(向社会传递思想)。
现代制度的一系列的重要的东西,是商人花钱买出来的。
「⌛️漏斗喇叭模型:通过需求筛选技术,通过产业让技术漫化」
人类历史上95%的技术是被遗忘的,剩下5%的技术通过了一个漏斗(商业化)。
一个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前提是它对劳动力的成本曲线有影响,即你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要高,企业家才会应用。
罗马帝国建立以后,罗马的技术水平却倒退。因为劳动力大量的变成了奴隶,很多节省劳动力成本的工具,应用变窄了。
社会需求决定了什么技术能卖钱。
所以只有一个社会大家更有钱,才可能有更多的技术通过漏斗的检验。
「🚩天才也是时代涌现的一部分」
现在看到的这些,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幸存者偏差。因为他们恰好留下来的东西,后来在某个机缘巧合之下被涌现了。
马尔萨斯陷阱的前提是搞出农业。农业本身是涌现出来的。哪个地方涌现出农业,跟它的地理环境有关,但是有随机性的。
涌现的节点,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
中心边缘是我们会受到历史叙事很大扭曲虚的概念。
天才不光是智力的卓越。
「✅专业领域只有专业和探索,没有共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专业的发展,每一个人都沉浸的领域实在是太专太深了。对于你来说“1+1=2”的事情。换了一个人/专业/知识背景,可能完全没感觉。
比如:核聚变到底能不能发生?这个问题只有在1%的核聚变专家的小群里有意义。
对这些人来说,他以他的全部知识储备和努力,跟世界打了一个赌。如果他赌赢了,他得到高额回报。如果他赌输了,他就是被世界遗忘,默默无闻。
「🪤马尔萨斯陷阱」
线性增长是你的成本,非线性增长是你的营收,中间裂口是你可以计提的净利润。
参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个技术(铁路)改善了运输效率,一个技术(机枪)提高了杀戮效率。两个技术耦在一起。
「🚩做事!实践自会证明」
怎么知道哪些变量是重要的,这事儿只能靠实践。
在现场那一刻,你就能感受到特别多扑面而来的信息。
「✅人类当量:AI改变了智力生产这个参数」
人类当量:AI在生产智能方面,其效率和成本相当于多少人类。
直接改变了人的智能流。
随着技术进展,体力活动占比越来越小,智力活动占比增加。以前的技术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而AI直接创造智能,虽然不能代替100%的人生产智能的能力,但是能替代99%的人生产的智能。
在具身智能出现之前,人类智力生产的参数被改了。AI的效率极其的高、成本极其的低。
「✅一个人一天也就产生 20 万个token,其中很多还根本没有价值」
人类生产20万个token需要一天,AI生产20万个token不到1秒钟。而且最要命的是成本很低。
现在进入AI时代面临的一个基本数学原理。从质量上AI相当于博士;从情商上,基本所有主流大模型已经通过了图灵测试;从成本上,它是人的1‰乃至1‱。只要还在用金钱计价,那必然会选AI。
如果过分依赖AI,它可以封住你的所有的消息来源。你的思维模式的影响都是受到AI控制的。必须做出超凡的努力打破自己的心结。AI越强,依赖AI做决策的人要打破信息茧房的难度就越大。
焉磊
1个月前
山东
34
1:03:20 这一段叙述,堪比佛陀说法,直指心性啊!
HD237591z
1个月前
英国
34
1:01:16 “你没被困住只是因为你运气好。”深以为然!
小叮快跑
1个月前
云南
27
释怀了,之前觉得工作很轻松,没有到成长,自己很内耗所以辞去了一份很安稳待遇又不错的工作,然后又到一家企业当时很累 事很杂很多,但当时企业正在转型,内部管理较乱加上企业慢慢缩减管理非常“个人主义”,然后去创业,当时可能觉得自己还有退路,之前能顺顺利利那之后也能,创业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也没有尽全力去做,完全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最后在不亏不盈的状态下结束创业,现在又重回职场。完全跨领域在陌生的环境下,发现自己之前的滤镜都被打碎,什么都要从头再来,公司要求也很严格,今天刚好发了上个月的绩效考评,到底是谁发明的?正在烦恼第一个月的低考评就听到这一期,我不过就是一个碳基生物,每天满足300卡的热量摄入,维持生命体征,好好体验生活才是我的主线任务😭😭😭😭
spaceodyssey
1个月前
浙江
25
1:27:42 不要过早追问事情的本质,别沉迷思考,要行动。很好的启发
Spring_nMi9
1个月前
湖南
19
老钱总能找到这些有深度的嘉宾,听完对待孩子的教育上面很受启发。不那么焦虑了。
之火无烟
1个月前
湖北
19
借笑宇老师话,请对泰国王室去魅,泰国政府是二战时整个亚洲唯一加入法西斯阵营的被侵略国,最后二战胜利前夕,同盟国给了泰国政府当双面间谍倒戈的机会。😂
李叨叨
1个月前
北京
18
精英主义视角➕阅读量堆积起来的思想,标准的会学习的人的叙事,不具备太大参考意义,尤其是最后回归社区….太多了反驳的地方了
Marsa-H
1个月前
浙江
17
我昨天晚上碰到这么一件事。我家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语文作业抄写字写得差不多了。可她那完美主义的劲儿上来了,非得要求自己写得特别端正。谁知道擦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纸张给擦破了,前面写的字在她眼里全白写了。这下她气得不行,直接把纸张丢到垃圾桶,哭着来找我。
我跟她说,都这么晚了,赶紧去睡觉吧,作业不做就不做了。她却说老师肯定要批评她。我问她,那老师批评了又怎么样呢?她说老师说了,要是今天不做,明天就得翻倍继续做。我接着问,那要是你明天继续不做呢?她说老师说要是这样,那她以后就别来上学了。我一听这话,可就来气了,我跟她说,你去跟老师说,这是犯法的,政府明确规定了,孩子是一定要来上学的,老师这话根本没用。我安慰她,少做一次作业没啥大不了的,可她还是不乐意。
最后用胶带把作业本贴好,跟她说明天就这么交上去,不用再写了,赶紧去睡觉。
我不愿意小朋友被过于被规训
Zero-zero
1个月前
广东
14
59:23 为这段狂点赞:算法有效提升了社会底线,惠及了大多数人,而矫情中产只会吐槽算法锁住了他们的努力上限。
我是22
1个月前
江苏
14
1:48:37 作为一个生物,我本能的就可以给自己创造快乐,从玩泥巴,发呆,追猴子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里获得一切多巴胺内啡肽催产素的滋养。然而绩优主义给一切强加了一个原本不存在的“意义”!
sukerrr
1个月前
海南
14
1:38:32 原来《临高启明》选临高真的有道理,海南就这样错过了成为大明中心的机会
Alive_YhWM
1个月前
浙江
13
1:04:13 挣俩B钱,乐呵乐呵得了--老钱名言(拍肚皮版)哈哈哈
老李要光头
1个月前
北京
13
1:03:50 所以这个音效是你抱着嘉宾狂亲了一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