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MMARY
在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主题为“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又听到了“逆周期”。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逆”什么周期?怎么“逆”?
按照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维奇·康德拉季耶夫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康波周期理论,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对应的时间分别为:繁荣期约20年,衰退期约5-10年,萧条期约10-15年,回升期约10-15年。简单讲,康波周期所依据的生产力发展周期,是由科学技术发展的周期决定的。
可惜康德拉季耶夫无与伦比的大脑有点不合时宜,英年早逝。从他身后不到百年的时间来看,验证和反证康波周期理论的实例同时存在。他的祖国,如今的俄罗斯,以及可称之为先发国家的欧亚多国大都受困于周期。而二战后的美国似乎提供了唯一的反例,虽然苦苦挣扎,却仍未深陷其中。必须找出一个原因的话,执全球科技之牛耳无疑是美国的一个显著标签,当然这个标签是由人,确切地说,是由人才换来的。
当下我们提“逆周期”,无疑是指向经济周期,换句话讲,就是承认已经在经济层面陷入麻烦。如果无法复刻前几十年的高速发展,那么应该怎样避免或延迟从繁荣走向衰退?目前我们只有一个尚未挂科的“学长“。
让我们看看这位“学长”有哪些东西?从AI+芯片,到“筷子”夹火箭。这些疯狂、叛逆之举视康波周期为无物,倒是很好的解释了“休谟问题”——归纳法无法提供必然性的证明,未来的事件不能仅仅基于过去的经验来预测,因为因果关系是不确定的。
倒过来理解一下,因为因果不定,所以周期可逆。当然也可以假设休谟是错的,所以“学长”注定会留级。
只是从繁荣走向繁荣好像还在延续,像极了回文数11,正、反读都一样,或者英文词汇TENET。对,就是那部知名的烧脑电影,祖父悖论没有答案,在宇宙这个程序中自包含的大脑只能告诉你,Everything that has happened will happen, and will always have happened.
如果时空真的可以逆转,那么死亡不再具有任何悲伤的意义。如果周期可以逆转,至少不会有更多逆行人生。
普及一个小知识点,《信条》是诺兰的第11部电影。世界充满暗示,就怕你不明白。
│ SHOW NOTE
00:00 再等等
│ STAFF
阿宝、老张
│ CONTACT
……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