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20分钟
播放:
229
发布:
1周前
主播...
简介...
在增长焦虑弥漫的商业环境中,营销 ROI 早已跳出 “投入产出比” 的数字框架,成为检验企业战略清晰度、管理共识度与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标尺。
尤其 2025 年 AI 全面渗透营销全链路后,传统的 “事后算账” 模式彻底失效,如何以 “管理思维” 定义 ROI、以 “分层逻辑” 评估 ROI、以 “技术工具” 落地 ROI,成为品牌突破增长困境的关键。
共谈嘉宾:
钱峻 — 营销科学艺术家 MSAI 联合主播/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杨志华 — 品牌实战派专家/钱钱品牌局 联合主播
莫胜晖-MSAI 营销科学家
Angela M360智库顾问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1:44 ROI其实是营销人的一个必修课了。
3:36 ROI的核心难题:收益定义不一致与归因复杂化。
7:28 数据透明化与管理共识:ROI作为管理问题而非数学题。
10:22 短期、中期与长期ROI的战略分层。
12:54 AI时代的营销变革:接触点演化与新型评估模型。
13:56 企业营销目的不应仅绑定销售结果,品牌声誉、企业形象等软性指标同样重要。
16:16 增强型ROI:面向增长的综合评估体系。
18:21 真正可持续的增长源于品牌的系统建设,而非单纯价格竞争。
一、认知重构:营销 ROI 的本质是 “管理共识”,而非 “数学公式”
多数企业对营销 ROI 的困惑,根源不在于 “不会算”,而在于 “没对齐”—— 不同部门、不同管理层对 “收益” 的定义差异,导致 ROI 从评估工具沦为争议焦点。要破解这一困局,需先打破三大认知误区:
误区 1:所有营销投入都要绑定 “即时销售”
并非所有营销动作都以 “卖货” 为目标。蜜雪冰城跨界开啤酒店,核心诉求是 “许可证营销”,通过新鲜业态吸引关注、强化年轻品牌形象,而非依赖啤酒业务盈利;宁德时代邀请郎平代言,重点是向消费者传递 “电池可靠性” 认知,反向推动 B 端车企合作决策,而非直接提升电池销量。若将这类投入强行与短期销售额挂钩,只会扭曲 ROI 评估逻辑。
误区 2:数据越全,ROI 评估越准
当下社交媒体、AI 媒介提供的数据流繁杂,从曝光量、互动率到瞳孔停留时长,数据维度层出不穷,但 “数据多” 不代表 “判断准”。某快消品牌曾因过度关注 “抖音短视频播放量”,忽视用户画像匹配度,导致百万投放仅带来数千销售额 —— 可见缺乏共识的数据,只是无意义的数字堆砌。
误区 3:行业通用标准可直接套用
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企业的 “通用 ROI 标准”。同一行业中,头部品牌与初创品牌的 ROI 诉求天差地别:头部品牌可承担 “不盈利的试错投入”,如可口可乐的 5 年营销规划;初创品牌则需优先保证 “短期现金流回流”,若盲目套用头部标准,只会陷入 “增长焦虑”。
二、分层评估:短期、中期、长期 ROI 的 “战略适配” 逻辑
优秀的品牌从不以 “单一维度” 评估营销 ROI,而是根据企业生命周期、行业特性与战略目标,构建 “短期见效、中期筑基、长期增值” 的三层评估体系:
1. 短期 ROI:聚焦 “即时转化”,适配快消、电商等行业
* 核心目标:快速验证营销动作有效性,优化战术执行
* 计算逻辑:(当期销售收入 - 营销投放成本)÷ 营销投放成本
* 典型案例:麦当劳、肯德基的 “当日营销复盘”—— 通过明星代言、限定 SKU 推广的当日销售数据,判断用户偏好,次日即可调整投放策略;电商平台的 “实时 ROI 看板”,每小时更新不同直播间、不同优惠券的转化效果,动态优化资源分配。
2. 中期 ROI:聚焦 “能力沉淀”,适配成熟品牌的业务拓展
* 核心目标:积累用户资产、优化渠道效率、完善产品矩阵
* 评估指标:用户复购率(LTV/CAC 比值)、渠道转化效率、新品类市场占有率
* 典型案例:某美妆品牌通过 6 个月的 “会员体系营销”,虽短期销售额增长仅 15%,但会员复购率从 20% 提升至 45%,CAC(用户获取成本)降低 30%,为后续新品推广奠定基础 —— 这种 “用户能力沉淀”,正是中期 ROI 的核心价值。
3. 长期 ROI:聚焦 “品牌增值”,适配行业龙头的战略布局
* 核心目标:建立品类认知、提升品牌溢价、构建竞争壁垒
* 评估指标:品牌提及率、用户信任分数(trust score)、行业定价话语权
* 典型案例:英特尔的 “Intel inside” 计划 —— 通过向 PC 厂商贴钱,要求产品标注 “Intel inside” 标识,虽短期投入巨大,但长期建立起 “芯片 = 英特尔” 的认知,最终占据全球芯片市场 70% 以上份额,这种 “品类垄断级认知”,是长期 ROI 的终极体现。
三、技术赋能:AI 如何破解 2025 年营销 ROI 的 “归因难题”
2025 年 AI 全面进入媒体领域后,营销触达从 “单一渠道” 转向 “全域互动”,KOL、AI 虚拟人、智能推荐算法等让用户路径愈发复杂,而 AI 技术恰好成为 ROI 归因的 “核心工具”:
1. 从 “模糊曝光” 到 “精准追踪”:解决 “谁看了、看多久” 的问题
过去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只能依赖 “OTS(机会曝光)” 估算效果,如今通过 AI 摄像头、瞳孔追踪技术,可实时统计 “实际观看人数”“平均停留时长”“关注画面区域”—— 某户外大屏广告通过 AI 追踪发现,晚间 8-10 点年轻用户停留时长是其他时段的 3 倍,据此调整投放时段,ROI 提升 40%。
2. 从 “事后归因” 到 “事前预测”:降低营销试错成本
AI 可通过历史数据构建 “营销效果预测模型”,在投放前模拟不同策略的 ROI 结果。某饮料品牌计划推出新品,AI 通过分析 “类似口味产品”“目标人群偏好”“渠道转化数据”,预测 “明星代言 + 抖音挑战赛” 组合的 ROI 比 “传统电视广告” 高 2.3 倍,最终落地后实际效果与预测偏差仅 5%。
3. 从 “单一 ROI” 到 “增强型 ROI”:拓展评估边界
AI 时代催生出 ROX(体验投资回报率)、内容 ROI、社交 ROI 等新型指标:
* ROX:通过 AI 分析用户在 APP、线下门店的行为数据,评估 “体验优化投入”(如门店动线改造、APP 界面升级)带来的用户留存率提升;
* 内容 ROI:通过 AI 识别 “高传播内容” 的共性(如话题方向、视觉风格),指导内容创作,某品牌据此将内容生产效率提升 60%,营销费用节省 25%;
* 社交 ROI:通过 AI 实时监测微博、抖音的 “品牌舆情”,评估 “负面应对投入” 带来的品牌信任度回升,避免因舆情失控导致的销售损失。
四、增长破局:回归本质,营销 ROI 的 “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增长”
所有关于营销 ROI 的讨论,最终都要回归 “增长” 这一核心。而 2025 年的增长,不再是 “价格战驱动” 的短期爆发,而是 “品牌系统能力驱动” 的长期可持续:
1. 拒绝 “唯销售论”:平衡 “短期变现” 与 “长期价值”
若所有营销都以 “短期销售” 为唯一目标,最终只会陷入 “价格内卷”—— 某家电品牌曾因过度依赖 “促销降价” 拉动销售,导致品牌溢价持续下降,3 年后即便恢复原价,销量也暴跌 50%。相反,某高端白酒品牌坚持 “文化营销 + 圈层运营”,虽短期销售额增长较慢,但品牌溢价逐年提升,长期 ROI 稳居行业第一。
2. 搭建 “品牌增长引擎”:从 “单点投入” 到 “系统建设”
所有成功品牌的共同特征,是在 “品牌十大增长引擎”(产品创新、用户运营、内容创作、渠道效率等)中至少有 2-3 项形成 “核心优势”。某新锐茶饮品牌通过 “产品创新(季度上新)+ 内容创作(小红书种草)” 双引擎驱动,虽营销投入仅为头部品牌的 1/3,但 ROI 是行业平均水平的 2 倍。
3. 推动 “组织变革”:让 ROI 共识贯穿全部门
营销 ROI 不是市场部的 “独角戏”,需要财务、销售、产品部门共同参与:
* 财务部门:明确 “不同类型营销投入” 的成本核算标准,避免 “一刀切” 的费用管控;
* 销售部门:提供 “终端销售数据”,帮助市场部验证营销效果;只有全部门达成 ROI 共识,才能避免 “市场部投了钱,销售部说没效果” 的内耗。
* 产品部门:反馈 “用户对产品的评价”,指导营销内容更贴合用户需求。
2025 年的营销 ROI,早已不是 “算清楚投入产出” 的简单问题,而是 “以管理定方向、以分层定节奏、以技术提效率、以系统促增长” 的综合命题。对品牌而言,与其纠结 “如何算出更高的 ROI 数字”,不如先明确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增长”—— 当战略清晰、共识统一、技术到位,营销 ROI 自然会成为品牌增长的 “加速器”,而非 “绊脚石”。
TAKEAWAY
1、营销 ROI 本质是管理共识问题,而非单纯数学计算,部门认知对齐是首要前提。
2、营销投入目标需差异化,并非所有投入都需绑定即时销售,需区分短期与长期价值。
3、不存在通用 ROI 标准,企业需根据自身规模、生命周期定制评估逻辑,拒绝盲目套用。
4、营销 ROI 应分三层评估:短期看即时转化,中期重能力沉淀,长期聚焦品牌增值。
5、AI 技术破解归因难题,可实现从模糊曝光到精准追踪,明确用户实际触达效果。
6、AI 能提前预测营销效果,通过数据模型模拟策略 ROI,降低试错成本。
7、AI 时代 ROI 评估边界拓宽,需纳入 ROX(体验回报率)、内容 ROI、社交 ROI 等新型指标。
8、可持续增长的 ROI 拒绝 “唯销售论”,需平衡短期变现与长期品牌价值,避免价格内卷。
9、品牌需搭建核心增长引擎,通过系统能力(如产品、内容、用户运营)驱动 ROI 提升。
10、营销 ROI 需全部门协同,财务、销售、产品部门共同参与,避免单一部门 “独角戏”。
思考点
1、企业在定制营销 ROI 评估标准时,需优先平衡哪些核心因素以避免认知偏差?
2、AI 技术赋能营销 ROI 归因时,如何解决 “数据精准度” 与 “策略落地效率” 的潜在矛盾?
3、全部门协同推进营销 ROI 时,可通过哪些关键动作打破部门壁垒、达成共识?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
欢迎进入媒介360生态场域——你可以是会员、读者、共创者或合作方。我们期待与你一同成为AI+增强人类,360°创新增长成长。
媒介360旗下汇聚深度内容IP与前沿行业社群,致力于打造商业营销人与创新者的开放式连接平台,构建多元、深度、前瞻的行业生态。
8大战略系统——前瞻钱瞻、媒介360、钱钱品牌局、MSAI营销科学∞艺术、创+TALK、嗲学、AI元宇宙、媒介创新场——输送多元智慧,思想穿透增长!
加入会员
为你提供全面、敏捷的智库内容与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
商务合作
欢迎品牌、机构与我们的生态合作,共同探索商业未来!
用户共创
如果您发现值得深挖的商业现象、营销案例或增长趋势,欢迎投稿,您的观点可能成为下一期主题!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有内容版权归媒介360所有,未经许可严禁用于AI模型训练或商业转载。
———
✨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推荐给同道者,共创商业与创新的无限可能!
尤其 2025 年 AI 全面渗透营销全链路后,传统的 “事后算账” 模式彻底失效,如何以 “管理思维” 定义 ROI、以 “分层逻辑” 评估 ROI、以 “技术工具” 落地 ROI,成为品牌突破增长困境的关键。
共谈嘉宾:
钱峻 — 营销科学艺术家 MSAI 联合主播/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杨志华 — 品牌实战派专家/钱钱品牌局 联合主播
莫胜晖-MSAI 营销科学家
Angela M360智库顾问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1:44 ROI其实是营销人的一个必修课了。
3:36 ROI的核心难题:收益定义不一致与归因复杂化。
7:28 数据透明化与管理共识:ROI作为管理问题而非数学题。
10:22 短期、中期与长期ROI的战略分层。
12:54 AI时代的营销变革:接触点演化与新型评估模型。
13:56 企业营销目的不应仅绑定销售结果,品牌声誉、企业形象等软性指标同样重要。
16:16 增强型ROI:面向增长的综合评估体系。
18:21 真正可持续的增长源于品牌的系统建设,而非单纯价格竞争。
一、认知重构:营销 ROI 的本质是 “管理共识”,而非 “数学公式”
多数企业对营销 ROI 的困惑,根源不在于 “不会算”,而在于 “没对齐”—— 不同部门、不同管理层对 “收益” 的定义差异,导致 ROI 从评估工具沦为争议焦点。要破解这一困局,需先打破三大认知误区:
误区 1:所有营销投入都要绑定 “即时销售”
并非所有营销动作都以 “卖货” 为目标。蜜雪冰城跨界开啤酒店,核心诉求是 “许可证营销”,通过新鲜业态吸引关注、强化年轻品牌形象,而非依赖啤酒业务盈利;宁德时代邀请郎平代言,重点是向消费者传递 “电池可靠性” 认知,反向推动 B 端车企合作决策,而非直接提升电池销量。若将这类投入强行与短期销售额挂钩,只会扭曲 ROI 评估逻辑。
误区 2:数据越全,ROI 评估越准
当下社交媒体、AI 媒介提供的数据流繁杂,从曝光量、互动率到瞳孔停留时长,数据维度层出不穷,但 “数据多” 不代表 “判断准”。某快消品牌曾因过度关注 “抖音短视频播放量”,忽视用户画像匹配度,导致百万投放仅带来数千销售额 —— 可见缺乏共识的数据,只是无意义的数字堆砌。
误区 3:行业通用标准可直接套用
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企业的 “通用 ROI 标准”。同一行业中,头部品牌与初创品牌的 ROI 诉求天差地别:头部品牌可承担 “不盈利的试错投入”,如可口可乐的 5 年营销规划;初创品牌则需优先保证 “短期现金流回流”,若盲目套用头部标准,只会陷入 “增长焦虑”。
二、分层评估:短期、中期、长期 ROI 的 “战略适配” 逻辑
优秀的品牌从不以 “单一维度” 评估营销 ROI,而是根据企业生命周期、行业特性与战略目标,构建 “短期见效、中期筑基、长期增值” 的三层评估体系:
1. 短期 ROI:聚焦 “即时转化”,适配快消、电商等行业
* 核心目标:快速验证营销动作有效性,优化战术执行
* 计算逻辑:(当期销售收入 - 营销投放成本)÷ 营销投放成本
* 典型案例:麦当劳、肯德基的 “当日营销复盘”—— 通过明星代言、限定 SKU 推广的当日销售数据,判断用户偏好,次日即可调整投放策略;电商平台的 “实时 ROI 看板”,每小时更新不同直播间、不同优惠券的转化效果,动态优化资源分配。
2. 中期 ROI:聚焦 “能力沉淀”,适配成熟品牌的业务拓展
* 核心目标:积累用户资产、优化渠道效率、完善产品矩阵
* 评估指标:用户复购率(LTV/CAC 比值)、渠道转化效率、新品类市场占有率
* 典型案例:某美妆品牌通过 6 个月的 “会员体系营销”,虽短期销售额增长仅 15%,但会员复购率从 20% 提升至 45%,CAC(用户获取成本)降低 30%,为后续新品推广奠定基础 —— 这种 “用户能力沉淀”,正是中期 ROI 的核心价值。
3. 长期 ROI:聚焦 “品牌增值”,适配行业龙头的战略布局
* 核心目标:建立品类认知、提升品牌溢价、构建竞争壁垒
* 评估指标:品牌提及率、用户信任分数(trust score)、行业定价话语权
* 典型案例:英特尔的 “Intel inside” 计划 —— 通过向 PC 厂商贴钱,要求产品标注 “Intel inside” 标识,虽短期投入巨大,但长期建立起 “芯片 = 英特尔” 的认知,最终占据全球芯片市场 70% 以上份额,这种 “品类垄断级认知”,是长期 ROI 的终极体现。
三、技术赋能:AI 如何破解 2025 年营销 ROI 的 “归因难题”
2025 年 AI 全面进入媒体领域后,营销触达从 “单一渠道” 转向 “全域互动”,KOL、AI 虚拟人、智能推荐算法等让用户路径愈发复杂,而 AI 技术恰好成为 ROI 归因的 “核心工具”:
1. 从 “模糊曝光” 到 “精准追踪”:解决 “谁看了、看多久” 的问题
过去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只能依赖 “OTS(机会曝光)” 估算效果,如今通过 AI 摄像头、瞳孔追踪技术,可实时统计 “实际观看人数”“平均停留时长”“关注画面区域”—— 某户外大屏广告通过 AI 追踪发现,晚间 8-10 点年轻用户停留时长是其他时段的 3 倍,据此调整投放时段,ROI 提升 40%。
2. 从 “事后归因” 到 “事前预测”:降低营销试错成本
AI 可通过历史数据构建 “营销效果预测模型”,在投放前模拟不同策略的 ROI 结果。某饮料品牌计划推出新品,AI 通过分析 “类似口味产品”“目标人群偏好”“渠道转化数据”,预测 “明星代言 + 抖音挑战赛” 组合的 ROI 比 “传统电视广告” 高 2.3 倍,最终落地后实际效果与预测偏差仅 5%。
3. 从 “单一 ROI” 到 “增强型 ROI”:拓展评估边界
AI 时代催生出 ROX(体验投资回报率)、内容 ROI、社交 ROI 等新型指标:
* ROX:通过 AI 分析用户在 APP、线下门店的行为数据,评估 “体验优化投入”(如门店动线改造、APP 界面升级)带来的用户留存率提升;
* 内容 ROI:通过 AI 识别 “高传播内容” 的共性(如话题方向、视觉风格),指导内容创作,某品牌据此将内容生产效率提升 60%,营销费用节省 25%;
* 社交 ROI:通过 AI 实时监测微博、抖音的 “品牌舆情”,评估 “负面应对投入” 带来的品牌信任度回升,避免因舆情失控导致的销售损失。
四、增长破局:回归本质,营销 ROI 的 “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增长”
所有关于营销 ROI 的讨论,最终都要回归 “增长” 这一核心。而 2025 年的增长,不再是 “价格战驱动” 的短期爆发,而是 “品牌系统能力驱动” 的长期可持续:
1. 拒绝 “唯销售论”:平衡 “短期变现” 与 “长期价值”
若所有营销都以 “短期销售” 为唯一目标,最终只会陷入 “价格内卷”—— 某家电品牌曾因过度依赖 “促销降价” 拉动销售,导致品牌溢价持续下降,3 年后即便恢复原价,销量也暴跌 50%。相反,某高端白酒品牌坚持 “文化营销 + 圈层运营”,虽短期销售额增长较慢,但品牌溢价逐年提升,长期 ROI 稳居行业第一。
2. 搭建 “品牌增长引擎”:从 “单点投入” 到 “系统建设”
所有成功品牌的共同特征,是在 “品牌十大增长引擎”(产品创新、用户运营、内容创作、渠道效率等)中至少有 2-3 项形成 “核心优势”。某新锐茶饮品牌通过 “产品创新(季度上新)+ 内容创作(小红书种草)” 双引擎驱动,虽营销投入仅为头部品牌的 1/3,但 ROI 是行业平均水平的 2 倍。
3. 推动 “组织变革”:让 ROI 共识贯穿全部门
营销 ROI 不是市场部的 “独角戏”,需要财务、销售、产品部门共同参与:
* 财务部门:明确 “不同类型营销投入” 的成本核算标准,避免 “一刀切” 的费用管控;
* 销售部门:提供 “终端销售数据”,帮助市场部验证营销效果;只有全部门达成 ROI 共识,才能避免 “市场部投了钱,销售部说没效果” 的内耗。
* 产品部门:反馈 “用户对产品的评价”,指导营销内容更贴合用户需求。
2025 年的营销 ROI,早已不是 “算清楚投入产出” 的简单问题,而是 “以管理定方向、以分层定节奏、以技术提效率、以系统促增长” 的综合命题。对品牌而言,与其纠结 “如何算出更高的 ROI 数字”,不如先明确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增长”—— 当战略清晰、共识统一、技术到位,营销 ROI 自然会成为品牌增长的 “加速器”,而非 “绊脚石”。
TAKEAWAY
1、营销 ROI 本质是管理共识问题,而非单纯数学计算,部门认知对齐是首要前提。
2、营销投入目标需差异化,并非所有投入都需绑定即时销售,需区分短期与长期价值。
3、不存在通用 ROI 标准,企业需根据自身规模、生命周期定制评估逻辑,拒绝盲目套用。
4、营销 ROI 应分三层评估:短期看即时转化,中期重能力沉淀,长期聚焦品牌增值。
5、AI 技术破解归因难题,可实现从模糊曝光到精准追踪,明确用户实际触达效果。
6、AI 能提前预测营销效果,通过数据模型模拟策略 ROI,降低试错成本。
7、AI 时代 ROI 评估边界拓宽,需纳入 ROX(体验回报率)、内容 ROI、社交 ROI 等新型指标。
8、可持续增长的 ROI 拒绝 “唯销售论”,需平衡短期变现与长期品牌价值,避免价格内卷。
9、品牌需搭建核心增长引擎,通过系统能力(如产品、内容、用户运营)驱动 ROI 提升。
10、营销 ROI 需全部门协同,财务、销售、产品部门共同参与,避免单一部门 “独角戏”。
思考点
1、企业在定制营销 ROI 评估标准时,需优先平衡哪些核心因素以避免认知偏差?
2、AI 技术赋能营销 ROI 归因时,如何解决 “数据精准度” 与 “策略落地效率” 的潜在矛盾?
3、全部门协同推进营销 ROI 时,可通过哪些关键动作打破部门壁垒、达成共识?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
欢迎进入媒介360生态场域——你可以是会员、读者、共创者或合作方。我们期待与你一同成为AI+增强人类,360°创新增长成长。
媒介360旗下汇聚深度内容IP与前沿行业社群,致力于打造商业营销人与创新者的开放式连接平台,构建多元、深度、前瞻的行业生态。
8大战略系统——前瞻钱瞻、媒介360、钱钱品牌局、MSAI营销科学∞艺术、创+TALK、嗲学、AI元宇宙、媒介创新场——输送多元智慧,思想穿透增长!
加入会员
为你提供全面、敏捷的智库内容与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
商务合作
欢迎品牌、机构与我们的生态合作,共同探索商业未来!
用户共创
如果您发现值得深挖的商业现象、营销案例或增长趋势,欢迎投稿,您的观点可能成为下一期主题!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有内容版权归媒介360所有,未经许可严禁用于AI模型训练或商业转载。
———
✨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推荐给同道者,共创商业与创新的无限可能!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