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锵锵100分钟了》中,锵锵老师、浩浩、孔老师和匡老师围绕韩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女士的畅销作《素食者》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亚洲首位国际布克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
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韩江在国家布克文学奖颁奖礼上的 致辞
作者简介 · · · · · ·
韩江 한강
1970年生,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曾先后荣获《首尔新闻报》年度春季文学奖,韩国小说文学奖,今日青年艺术家奖,东里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万海文学奖等。其作品从更为根源的层面上回望生活的 悲 苦和创伤,笔墨执著地袒护伤痕,充满探索的力量。
2016年5月16号,布克国际文学奖在伦敦揭晓。韩江凭借小说《素食者》击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新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晚年代表作《水死》,畅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154本名作最终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作家。2017年,她获得了有“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马拉帕蒂文学奖。2018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并且创纪录的在同一年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2019年美国权威杂志《连线》将《素食者》选入10年来10本最佳类型小说之列,同时入选的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和刘慈欣的《三体》。

(匡老师家随手拍)
## 故事梗概与人物分析
《素食者》通过三个篇章《素食者》、《胎记》和《树火》,从不同家庭成员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英惠的生活和她的内心世界。英惠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因为一场噩梦而决定成为素食者,她的决定引发了家庭的冲突和社会的压力。
### 英惠:自我认同与反抗
英惠的形象被塑造为一个普通且不引人注目的女性,她的素食主义是对人类暴力的一种抗议。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清除自己身上的暴力,但这一过程却让她陷入了更深的孤独和绝望。
### 家庭关系:冲突与理解
英惠的丈夫、姐姐仁惠以及姐夫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她产生了冲突。这些冲突不仅源于英惠的行为,也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与误解。
## 观点碰撞
### 女性主义与社会压力
播客中的老师们对《素食者》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些观点认为,英惠的素食主义是她对男性主导的社会的一种反抗,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这种反抗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
### 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对于《素食者》的文学价值,老师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些老师认为,这部作品通过其强烈的诗意散文和对历史创伤的直面,展现了人类生命的脆弱。而另一些老师则认为,这部作品过于强调苦难,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西方对东方苦难的刻板印象。
### 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
播客中的讨论还涉及到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一些老师认为,英惠的选择是个人自由的体现,而另一些老师则认为,个人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其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 深度解析
### 素食主义作为一种抗议
在播客中,老师们深入探讨了素食主义在《素食者》中的象征意义。一些老师认为,英惠的素食主义是她对人类暴力的一种抗议,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清除自己身上的暴力。
### 家庭暴力与精神创伤
《素食者》中对家庭暴力的描绘也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一些老师指出,英惠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她目睹父亲对狗的残忍行为,可能是她选择素食的原因之一。
### 社会对个体的影响
播客中的老师们还讨论了社会对个体的影响。一些老师认为,社会的压力和期望可能是导致英惠精神崩溃的原因。
/Staff/
主播:@锵锵100分钟了 (抖音锵锵三分钟) @出版阿浩 @匡老师 @女小孔
后期:出版阿浩
/联系我们/
V:chubanhaohao
还没入群的抓紧咯,二群即将满员,半年群费299
本栏目长时间开展“故事征集”活动,请把你的故事或疑问发送至邮箱:
目前加V的朋友越来越多,多关注浩浩工作微信朋友圈,有心理咨询,情感咨询,企业咨询,财务咨询等烦恼也可以联系浩浩。
总之,先加了再说呗。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