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85分钟
播放:
9,592
发布:
2天前
简介...
你是否想过,衰老究竟意味着什么?当父母开始畏光、掉牙,当外婆「越变越小」,当曾经「指点江山」的老人开始需要不断解释自己的行为,我们是否真正注视过他们正在经历的生活?
本期播客,我们与贝壳找房副总裁、贝壳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贾生平,贝壳公益品牌传播负责人曾西瓜,基于过去7年贝壳公益在社区多个助老项目实践中的一手观察,一起聊了聊「老去」这个我们终将面对,却常常视而不见的话题。我们聊到衰老如何从外界投来的目光开始,50岁的女性穿得鲜艳一点就被认为不够稳重;聊到照护者付出的不只是时间与精力,更是巨大的心力,甚至演变成一种不忍心到极致的「暴力沟通」;我们也聊到,为什么年轻人对衰老如此无感,老的教育在我们的社会里如何缺失。
但我们也看到了改变的可能。从注视开始,从理解开始:一位老人每天坐在窗前看日落,邀请安装报警器的年轻人分享那一刻的光影;一位76岁的学员在生命最后时刻,仍惦记着要给老师们发送教师节视频;一位102岁的老人,依然是手机课堂里最认真的学生……这些注视与连接,让我们看到,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双向的情感反馈。
这是一次从「漠视」到「注视」,再到「相互注视」的对话,也是人物与贝壳公益共同推出《老去,我们准备好了吗?——社区银龄生活观察报告》的一次延申。我们谈论的不仅是老年人的困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当年轻人从老人身上看到人生的多种可能,当老人从年轻人那里获得陪伴与尊严,我们或许才能回答那个问题:老去,我们准备好了吗?
2025年10月28日14: 00 ,@贝壳公益 将联合《人物》与每日人物共同举办「人生的午后」银龄生活主题沙龙。(点击报名)我们希望邀请你来北京的虞社演绎空间现场,或通过直播加入这场对话,一起聊聊衰老与陪伴、困境与希望,探寻属于每个普通人「体面老去」 的答案。
【时间轴】
3:24 我们什么时候意识到,一个老年人到底会经历什么?
8:23 心理上有点不允许父母老去,不忍心到极致也衍生出一种「暴力」
14:11 衰老,是一种从外界投来的目光
18:25 作为照护者,他需要付出的不只是时间、精力,其实还有巨大的心力
20:28 我们也需要「老的教育」
27:19 从注视这一步开始,「看见」带来改变的力量
33:21从商业到社交,老年群体的需求不该被漠视
47:03 年轻人与老年人建立连接后会有双向的情感回馈
52:23 入户安装防摔警报,被阿姨邀请分享了一场日落
56:23 希望防摔倒警报有用,也希望它永远不会响
59:49 面对在技术上「失权」的老年人,该怎么教他们用手机?
01:08:30 为什么要做和老年人有关的公益?
01:21:53 陪伴老年人,让人看到未来的可能性
本期嘉宾
贾生平 贝壳找房副总裁、贝壳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西瓜 贝壳公益品牌传播负责人
徐晴 《人物》作者
本期主播
金匝 《人物》编辑
本期配乐|Song of life
运营制作|七七、蒋宇
本期播客,我们与贝壳找房副总裁、贝壳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贾生平,贝壳公益品牌传播负责人曾西瓜,基于过去7年贝壳公益在社区多个助老项目实践中的一手观察,一起聊了聊「老去」这个我们终将面对,却常常视而不见的话题。我们聊到衰老如何从外界投来的目光开始,50岁的女性穿得鲜艳一点就被认为不够稳重;聊到照护者付出的不只是时间与精力,更是巨大的心力,甚至演变成一种不忍心到极致的「暴力沟通」;我们也聊到,为什么年轻人对衰老如此无感,老的教育在我们的社会里如何缺失。
但我们也看到了改变的可能。从注视开始,从理解开始:一位老人每天坐在窗前看日落,邀请安装报警器的年轻人分享那一刻的光影;一位76岁的学员在生命最后时刻,仍惦记着要给老师们发送教师节视频;一位102岁的老人,依然是手机课堂里最认真的学生……这些注视与连接,让我们看到,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双向的情感反馈。
这是一次从「漠视」到「注视」,再到「相互注视」的对话,也是人物与贝壳公益共同推出《老去,我们准备好了吗?——社区银龄生活观察报告》的一次延申。我们谈论的不仅是老年人的困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当年轻人从老人身上看到人生的多种可能,当老人从年轻人那里获得陪伴与尊严,我们或许才能回答那个问题:老去,我们准备好了吗?
2025年10月28日14: 00 ,@贝壳公益 将联合《人物》与每日人物共同举办「人生的午后」银龄生活主题沙龙。(点击报名)我们希望邀请你来北京的虞社演绎空间现场,或通过直播加入这场对话,一起聊聊衰老与陪伴、困境与希望,探寻属于每个普通人「体面老去」 的答案。
【时间轴】
3:24 我们什么时候意识到,一个老年人到底会经历什么?
8:23 心理上有点不允许父母老去,不忍心到极致也衍生出一种「暴力」
14:11 衰老,是一种从外界投来的目光
18:25 作为照护者,他需要付出的不只是时间、精力,其实还有巨大的心力
20:28 我们也需要「老的教育」
27:19 从注视这一步开始,「看见」带来改变的力量
33:21从商业到社交,老年群体的需求不该被漠视
47:03 年轻人与老年人建立连接后会有双向的情感回馈
52:23 入户安装防摔警报,被阿姨邀请分享了一场日落
56:23 希望防摔倒警报有用,也希望它永远不会响
59:49 面对在技术上「失权」的老年人,该怎么教他们用手机?
01:08:30 为什么要做和老年人有关的公益?
01:21:53 陪伴老年人,让人看到未来的可能性
本期嘉宾
贾生平 贝壳找房副总裁、贝壳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西瓜 贝壳公益品牌传播负责人
徐晴 《人物》作者
本期主播
金匝 《人物》编辑
本期配乐|Song of life
运营制作|七七、蒋宇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海玉玲
2周前
新疆
4
节目做的很好,也很感人。有年轻人意识到要注视老年人,这是既将老去的我们福音!
甲虫栗子
2周前
福建
4
51:42 真的觉得这个很重要,保留原始方式的产品!!!
小胡_yR6C
2周前
上海
3
很意外今天听到这样一期播客,这些实践和探索非常有意思也值得进一步推广,点赞各位探索者!
高能量女孩
2周前
陕西
3
他们的心理轨迹,是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被生活磨去棱角,最终学会把所有苦楚咽下,变成一根只会承重、不敢有声的顶梁柱。
老年:在“工具”与“累赘”之间徘徊
老年,不是整合,而是寻找存在感。
核心困境:失声。 他从社会的主角退场,在家庭中也常常失去话语权。他的心理波动,在于如何确认自己“还有用”。
现实落差:
“免费保姆”的宿命: 很多城市老人的退休生活,是奔赴另一个城市,给子女带孩子。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生活圈,在陌生的钢筋水泥里,用全部的劳作来维系与子女的情感联结,证明自己“不是白吃饭的”。
与时代的脱节: 不会用智能手机,看不懂年轻人的梗,在数字鸿沟面前感到无力。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在“快手”、“抖音”面前显得如此过时。
对疾病的恐惧与对子女的体谅: 他们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生病。一场大病,不仅耗光自己的积蓄,更会“拖累”子女。这种“怕成为累赘”的心理,比疾病本身更折磨人。于是,他们努力锻炼身体,省吃俭用,背后最深层的心理动机,是“为了孩子,我得好好活着”。
他们的心理轨迹,是从退休初期的短暂轻松,到在家庭中重新寻找定位,最终在与病痛和孤独的对抗中,学会小心翼翼地不給儿女“添麻烦”。
总结:一条越流越沉默的河
最接近现实的心理过程。
它不像教科书那样阶段分明、充满反思。它更像是一条河,在青年的峡谷里激烈冲撞,到了中年的平原变得沉重而浑浊,最终流入老年的湖泊,表面平静,内里却沉淀了太多无法言说的泥沙。
贯穿始终的,不是埃里克森的“整合”,而是一种深刻的“失语”:青年人焦虑却无人真正倾听,中年人负重而无法发声,老年人经验丰富却已无人问津。
我们在这条河流里,最大的心理挑战,或许就是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到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发出一点点微弱却真实的声音,告诉自己:我还活着,我感受着,我存在着。
吉星高照福禄通
2周前
江西
3
我昨天正在听的一档节目,是独生子女给父母养老的话题,刚好等下听完我就听咱们今天这一期
睁眼睡觉大师
2周前
吉林
3
我在网上搜到贝壳公益拍过一个视频《人生不倒》,但是只能搜到新闻通稿,搜不到具体的影片链接。
一棵橡树
2周前
北京
1
27:59 想关注,但是不知道从哪下手。想帮助,不知道怎么开口。可能需要练习与磨合。
一棵橡树
2周前
北京
1
29:43 很多时候想关心,但是认知差距会阻碍交流。
一棵橡树
2周前
北京
1
32:56 前置这个思路,非常先进。(¯▽¯)👍。
榴莲吐司
2周前
江西
1
提到了好多贴近老年人生活的细节,真棒!
是个人物
2周前
北京
1
2025年10月28日14点,贝壳公益 将联合《人物》与每日人物共同举办「人生的午后」银龄生活主题沙龙。戳链接报名➡️https://hdxu.cn/1zj5f
humansadness
1周前
江苏
0
45:16断断续续听了两晚,因为有很多感慨和很多眼泪,到现在都还没能一鼓作气听完
Lindaj
1周前
上海
0
23:07 好无聊,没有新观点根本是
佐伊一
2周前
美国
0
47:16 在办公室听到这儿哭了真的很丢人😭
榴莲吐司
2周前
江西
0
需要更多这样的节目
风轻云淡_NWTa
2周前
山东
0
父母正在老去,很共情主播们的看法,支持你们的行动和做法,感谢你们关注老年人的思想传播
米粒君
2周前
浙江
0
我在找这个话题,谢谢你们
月明见
2周前
陕西
0
✅
旋风小猪宝
2周前
山东
0
43:36 泪目了。。
_YTK4
2周前
江西
0
❤
TK俊昱
2周前
北京
0
44:02 泪目了
闲章
2周前
陕西
0
小时候被轻视的,长大后才会对年老的父母产生轻视。相信那些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年老后会得到长大的孩子的同等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