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36分钟
播放:
115
发布:
14小时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当中国供应链迈入 “强大完备 + 产品力升级” 的双优时代,零售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被重构。从“即时零售热”,到如今线下零售的逆向复苏,消费市场不再是单一渠道的博弈,而是一场围绕 “人” 的价值重构革命。
这场革命的核心,是从 “货为本” 到 “人为本” 的认知跃迁,是从 “价格内卷” 到 “体验溢价” 的路径转型,更是对 “零售本质是连接人与美好生活” 的重新诠释。
共谈嘉宾:
钱峻 — 营销科学艺术家 MSAI 联合主播/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杨志华 — 品牌实战派专家/钱钱品牌局 联合主播
莫胜晖-MSAI 营销科学家
Angela M360智库顾问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1:13 从疫情期间兴起的新零售转向当前线下零售的复苏。
3:05 中国的超市大部分都是卷价格,产品不是那么好。
6:08 名创优品引入IP元素提升趣味性,打造年轻化消费场景。
9:23 名创优品在高频刚需小商品上有着便利性和性价比优势。
11:37 优质线下零售应提供情绪价值,消费者愿意为‘感受’买单。
15:26 名创优品收购永辉打造中国人自己的高品质超市。
20:19 当前零售趋势正从‘货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
22:47 未来零售将走向精品化赛道,通过极致细节创造溢价空间。
25:54 ‘零售革命’已演变为‘场景革命’,线下门店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品牌传播媒介。
一、线下觉醒:从 “渠道补充” 到 “价值核心” 的逆转
曾几何时,线上零售凭借 “便捷性 + 价格优势” 席卷市场,线下门店一度被视为 “渠道补充”。但如今,以名创优品、胖东来为代表的品牌,正在改写这一定位 —— 线下零售不再是 “卖货场所”,而是 “体验载体” 与 “情感连接器”。
名创优品的转型堪称典型。十年前,它还被贴上 “国外十元店翻版” 的标签;如今,通过 IP 化战略与场景化设计,它成功将 “逛街” 变成年轻人的 “情绪消费”:13 岁少年会在每个城市打卡不同门店,只为寻找限定 IP 产品;职场人会通过外卖紧急下单 10-19 元的双头眼线笔,在 “平价” 与 “好用” 的平衡中收获惊喜。
这种转变的底层逻辑,是品牌从 “依托供应链” 到 “创造体验感” 的升级 —— 从早期 “满足刚需”,到如今 “打造 IP 帝国”,甚至立志成为 “中国文化出海舞台”,名创优品用实践证明:线下的核心价值,是线上无法复制的 “惊喜感” 与 “参与感”。
而胖东来的 “文旅级超市” 现象,更将线下价值推向新高度。在四线城市许昌,胖东来创造了 “国庆 8 天 8 亿销售额” 的奇迹,无数消费者拉着行李箱专程打卡。
其秘诀并非低价,而是 “以人为本” 的服务设计:高薪酬让员工主动提供 “超预期服务”(如提醒顾客 “7 天内先吃甜后吃咸”),透明化经营公开 “采购价 + 利润率 + 资金用途”,构建起 “信任为核心” 的消费生态。
当线上还在靠 “优惠券数学题” 吸引下单时,胖东来用 “人与人的温度” 证明:线下零售的终极竞争力,是情绪价值的不可替代性。
二、行业痛点:中国超市的 “价格内卷” 困局与破局方向
谈及线下零售的短板,“超市赛道” 的问题尤为突出。正如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所指出的:“中国多数超市陷入‘卷价格’的死循环 —— 为了售卖货架空间,牺牲产品品质;为了压缩成本,简化购物体验。” 消费者看似 “买得便宜”,实则 “买不到好产品”,更得不到 “逛的乐趣”。
对比国际品牌与国内标杆,破局方向已然清晰。山姆、Costco、奥乐齐的核心优势,并非 “进口光环”,而是 “精准定位 + 体验设计”:山姆的 “大包装” 适配家庭消费,奥乐齐的 “小份装” 满足单身人群;而胖东来则用 “细节” 打破常规 —— 水果按 “食用场景” 分类(榨汁用、直接吃),员工会主动帮顾客处理食材。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结论:超市的破局点,不在于 “卖更便宜的货”,而在于 “提供更精准的价值”—— 让消费者 “买得明白、逛得开心、用得舒心”。
名创优品收购永辉的举措,正是瞄准这一痛点。其目标明确:打造 “中国人自己的好超市”—— 既要摆脱 “价格内卷”,用品质把控替代 “货架售卖”;又要延续 “有趣基因”,让超市从 “刚需采购地” 变成 “家庭休闲地”。这种尝试,或许能为中国超市赛道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三、趋势核心:从 “货本主义” 到 “人本主义” 的认知革命
当下零售行业的最大趋势,不是 “线上 vs 线下” 的对立,而是 “货为本” 到 “人为本” 的全面转向。即时零售解决了 “30 分钟到家” 的效率需求,但无法替代线下的 “体验感” 与 “连接感”;而优质线下零售的核心,正是抓住了 “人需要温度、信任与趣味” 的深层需求。
欧洲超市的运营逻辑,为 “人本主义” 提供了生动注脚。在米兰,超市会将橙子按 “3 公斤榨汁装”“小份即食装” 分类,用 “场景化包装” 激发消费需求;在西班牙,火腿店会提供 “三角小包装”,适配 “赶火车” 的出行场景;在法国,药妆店的 “舒适陈列 + 专业服务”,让 “买药” 变成 “享受”。这些细节的本质,是 “从货的角度思考” 转向 “从人的需求思考”—— 不是 “我有什么货”,而是 “你需要什么体验”。
胖东来则将 “人本主义” 本土化落地。它不搞 “会员费门槛”,不做 “价格套路”,而是用 “透明化经营” 建立信任:公开采购价、利润率,甚至说明 “利润多少用于员工薪酬、多少用于社会公益”;用 “员工幸福度” 驱动 “服务温度”:高福利让员工发自内心地为顾客着想,甚至会帮顾客处理退换货时的 “非自家商品”。这种 “以人为本” 的模式,让胖东来从 “超市” 变成 “城市名片”,也印证了 “零售的本质是连接人与信任”。
四、未来赛道:精品化与大众化的 “双轨并行”
随着消费需求的分层,未来零售市场将呈现 “双轨并行” 的格局:即时零售作为 “大众化赛道”,满足 “高效、刚需” 的基础需求;线下零售则聚焦 “精品化赛道”,通过 “极致细节” 创造 “体验溢价”。
精品化赛道的核心,是 “用细节支撑溢价”。就像多抓鱼的二手书店,通过 “建筑化设计 + 精细化分类 + 绿色理念”,让 “买二手书” 变成 “文艺青年的社交货币”:楼梯的设计、书架的绿色配色、书籍的 8-9.9 成新把控,甚至进门的 “跳椅打卡点”,每一个细节都在传递 “可循环生活” 的理念;LV 在上海太古汇打造的主题装置,虽投资有限,却凭借 “场景稀缺性” 成为社交平台热门打卡地,让 “门店” 变成 “品牌传播媒介”。
这些案例证明:精品化零售不是 “卖高价”,而是 “让消费者愿意为体验买单”。就像精品餐厅用 “服务 + 环境” 支撑价格,精品零售也需要在 “产品力 + 体验感” 上双管齐下 —— 产品是 “根基”,要做到 “品质过硬 + 定位精准”;体验是 “溢价点”,要做到 “细节贴心 + 情感共鸣”。当消费者觉得 “逛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体验溢价” 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五、2026 破局关键:以人为本的 “全链路精细化运营”
展望 2026 年,零售行业的竞争将不再是 “单一渠道优势”,而是 “全链路的协同能力”—— 线上要解决 “效率”,线下要解决 “体验”,私域要解决 “留存”,社交媒体要解决 “传播”。但无论渠道如何叠加,核心始终是 “以人为本” 的精细化运营。
其一,产品端要 “跳出价格战,聚焦价值感”。中国供应链的红利已充分释放,单纯 “拼低价” 只会陷入恶性循环。品牌需要像名创优品那样,在 “平价” 中做 “品质升级”;像胖东来那样,在 “常规商品” 中做 “场景化设计”,让产品本身成为 “体验的一部分”。
其二,服务端要 “从标准化,到有温度”。线上的 “AI 客服” 无法替代线下的 “人文关怀”:欧洲菜市场的摊主会记住顾客的口味,胖东来的员工会主动帮顾客处理食材,这些 “非标准化” 的温暖,正是线下的核心竞争力。品牌需要建立 “员工幸福度驱动顾客满意度” 的机制,让服务从 “被动响应” 变成 “主动创造”。
其三,场景端要 “从卖货,到造生活”。线下门店不应是 “货架的堆砌”,而应是 “生活方式的呈现”:宜家的餐厅让 “买家具” 变成 “家庭休闲”,多抓鱼的书店让 “买二手书” 变成 “文艺社交”。品牌需要思考:如何让门店成为 “消费者愿意停留、愿意分享” 的空间,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 “美好生活的片段”。
零售革命的终极,是 “人的价值回归”
这场零售革命,从来不是 “线上打败线下” 或 “线下取代线上”,而是 “全渠道融合共生”;从来不是 “产品与服务的割裂”,而是 “价值与体验的一体两面”。当中国供应链的 “硬实力” 已足够强大,零售行业的竞争焦点,正在转向 “人的软实力”—— 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对情感价值的创造、对生活方式的引领。
未来,能在零售革命中站稳脚跟的品牌,必然是 “读懂人” 的品牌:它们让超市既有 “品质好物”,又有 “贴心服务”;让门店既有 “购物功能”,又有 “社交属性”;让消费既有 “实用价值”,又有 “情感满足”。
当零售真正回归 “连接人与美好生活” 的本质,这场革命便已取得最宝贵的成果 —— 让品牌成为商业增长的引擎,更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伙伴。
Takeaway
1、中国零售革命核心是从 “货本主义” 向 “人本主义” 跃迁,聚焦人的情感与体验需求
2、线下零售已从 “渠道补充” 升级为 “价值核心”,成为体验载体与情感连接器
3、零售破局需跳出价格内卷,以 “品质把控 + 场景设计” 替代单纯低价竞争
4、消费者愿为 “情绪价值” 买单,线下独有的惊喜感、温度感是线上无法复制的优势
5、未来零售将呈现 “双轨并行”:即时零售满足大众刚需,线下聚焦精品化体验溢价
6、精品化零售关键在细节,通过场景稀缺性、生活理念传递创造可分享的社交价值
7、透明化经营与员工高满意度,是构建消费者信任、驱动服务质量的核心抓手
8、2026 年零售竞争焦点是 “全链路精细化运营”,需实现线上效率与线下体验协同
9、线下门店应从 “卖货空间” 转型为 “生活方式场景”,承载消费者停留与分享需求
10、零售革命终极是 “人的价值回归”,连接人与美好生活是品牌长期增长的关键
思考点
1、在零售 “人本主义” 转型中,企业需平衡 “体验溢价” 与 “大众消费需求”,具体可通过哪些路径避免陷入 “小众化” 陷阱?
2、线下零售的 “温度感” 多依赖人力服务,当 AI 与自动化技术渗透运营时,如何防止技术效率削弱 “人与人连接” 的核心优势?
3、全链路精细化运营需线上线下协同,中小零售企业资源有限,应优先突破 “产品、服务、场景” 中的哪个环节以快速建立差异化?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
欢迎进入媒介360生态场域——你可以是会员、读者、共创者或合作方。我们期待与你一同成为AI+增强人类,360°创新增长成长。
媒介360旗下汇聚深度内容IP与前沿行业社群,致力于打造商业营销人与创新者的开放式连接平台,构建多元、深度、前瞻的行业生态。
8大战略系统——前瞻钱瞻、媒介360、钱钱品牌局、MSAI营销科学∞艺术、创+TALK、嗲学、AI元宇宙、媒介创新场——输送多元智慧,思想穿透增长!
加入会员
为你提供全面、敏捷的智库内容与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
​​商务合作​​
欢迎品牌、机构与我们的生态合作,共同探索商业未来!
​​用户共创​​
如果您发现值得深挖的商业现象、营销案例或增长趋势,欢迎投稿,您的观点可能成为下一期主题!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有内容版权归媒介360所有,未经许可严禁用于AI模型训练或商业转载。
———
✨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推荐给同道者,共创商业与创新的无限可能!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