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 IP 并非 “露脸营业”,而是 “精神主线” 的重塑。
在内容泛滥、信任崩塌且媒介碎片化的 2025 年,一场围绕 “谁来代表品牌说话” 的变革正悄然进行。不再是代言人,也不只是 KOL,越来越多企业创始人主动走到聚光灯下。
他们并非为了成为网红,而是要成为品牌价值的发言人、企业文化的践行者以及媒介系统的战略核心。这种趋势并非偶然,而是品牌在 “算法时代” 的系统性应对之策。
共谈嘉宾:
- 钱峻 - 媒介 360 & 创 + 创新平台创始人,《前瞻钱瞻》《钱钱品牌局》《MSAI 营销科学艺术》《创 + TALK》《媒介 360》《嗲学》等多档播客主理人 & 联合主播。
- 艾勇 - 映天下的 CEO 兼 CPA 中文播客奖发起人,《DTC Lab》《成为巴菲特》《美妆内行人》等多档播客节目主理人。
我们正见证着:创始人,逐渐成为品牌最具可信度的 “原生媒体”。
一、品牌媒体化时代的到来:不是 “发声”,而是 “发光”
“品牌即媒体” 是时代的命题,但其并非简单地开设一个账号,而是对顶层结构的一次重塑。
传统品牌借助媒体来讲述自身,而如今,品牌自身成为媒体,创始人则成为内容引擎。这不仅要传递价值,更要展现人性。每一次面对镜头的表达,都不再仅仅是传播行为,更是一场关于 “信任” 与 “共鸣” 的较量。
品牌不再是商标(trademark),而应成为爱之标志(lovemark)。
二、企业家 IP:一场关于 “底色” 的再定义
中国企业家 IP 的崛起,并非对西方 Tech Founder 神话的模仿,而是对 “中国式真诚” 的自觉回归。
“真实、真诚、为人民服务”。这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企业生存的底层逻辑。当产品出现同质化、广告变得无效时,信任就成为了决定性的变量。而最能赢得信任的,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创始人。
企业家 IP 的终极底色,不是 “人设”,而是 “灵魂”,具体表现为:
- 敢于示弱
- 能够直面危机
- 愿意发声承担
- 拥有用户视角
雷军的 “交朋友”、周云杰的 “代言山东大葱”、余承东的 “直播共创”,都并非刻意策划,而是一次文化层级的表达重塑。
三、创始人不是网红,而是战略家的 “全息媒体体”
打造企业家 IP,并非为了 “变现 KPI”,而是一项战略工程。
这是一项 “可复利” 的长期投入。创始人 IP 必须具备精神主线、价值观表达、产品信念、用户利他性、社会共益性五大支柱,否则就容易沦为 “短期曝光换流量” 的流量囚徒。
一个创始人的表达系统,实则是企业内容系统的原点。
进一步来看,优秀的企业家 IP 甚至可以承担三种媒体功能:
- 新闻发声源:企业观点、行业趋势、危机应对的首发地;
- 品牌价值放大器:传播价值观、文化感、社会责任感;
- 组织驱动力引擎:激励员工、引领方向、内部协同突破部门墙。
一个人出道,不如一个组织集体出道。
“海尔高管团队全体出道”“品牌每一个人都是媒体”,揭示了品牌协同逻辑的进化 —— 从个人 IP 到组织化 IP 矩阵。这是继 “企业即平台” 之后的又一次形态跃迁:
- 雇员不是 “品牌代言”,而是 “内容生产者”;
- 线下门店不是销售点,而是媒体场域(如 UNIQLO、Apple Store);
- 经销商不再是渠道,而是 “社群接触点”;
- CEO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 CEO,而是 Chief Media Officer。
节目中揭示的另一个深刻洞察是:广告代理公司不再只是 “执行者”,而必须成为战略共建者。
传统 4A 的 “承接 — 输出” 模式已然落后。创始人 IP 的内容策略、品媒矩阵的生态建设、媒介实验室的内容孵化,都需要一线团队、代理公司、战略咨询师、内容主编、科技艺术家等共创者的深度协同。
这是品牌媒体化时代的新共创关系网:
- 企业一把手:主线掌舵人
- 品媒战略顾问:理念 + 内容架构构建
- 制片人与主编:表达系统与调性控制
- 技术工具与 AI 模型:效率与智能的支撑
- 媒介实验室:10% 的创新预算,换 100% 的认知突围
六、从一阵风到长期主义:创始人 IP 的可复利系统建设
对企业而言,创始人 IP 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构建的品牌基础设施。但这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的领域,它需要强大的 “真诚力 + 产品力 + 组织协同力”。
“你不一定能成为明星企业家,但你可以成为最能代表品牌灵魂的发声者,成为组织转型的点火者。”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