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0分钟
播放:
493
发布:
1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说到易中天,一般人的第一反应自然是那位讲三国的学者,不过,如果把“易中天”和股市放一块搜索,却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原来,这是A股光通信板块的一个概念。是市场给光模块行业三家龙头企业起的组合简称,“易”对应新易盛,“中”是中际旭创,“天”则是天孚通信。三家公司市值合计逼近一万亿元。


光模块爆发式增长


三家公司被市场单独打包成一个概念,有其特殊的市场逻辑。


这三家的主营业务都是光模块。


光模块这东西,你可以把它理解成 “网络信号的‘翻译官’+‘高速快递员’”,专门解决 “电信号传不远、光信号设备看不懂” 的问题,咱们日常上网、刷视频、用云计算,背后都离不开它。


咱们家里的路由器、公司的服务器,内部跑的都是电信号,但电信号有个毛病 —— 传得越远,信号越弱;  而光信号不一样,它传得又远又快,但设备没法直接用 —— 就像你收到一封外文邮件,得先翻译成中文才能读。


所以,光模块的核心作用,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实现电信号和光信号的转换,其次是确保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丢失、不卡顿。


为了适配不同的数据传输需求,光模块产生了各种 “型号”,能匹配不同的速度、不同的传输距离 —— 就像快递有 “同城闪送”“跨省空运”“国际海运”,光模块就是根据需求,选对应的 “快递方式”,确保信号能高效传过去。


此前,大多数人除了装宽带,很少会和光模块产品直接打交道,所以光模块的市场热度也并不高。


直到这两年,AI加速发展,算力爆发之后,光模块企业跟着“鸡犬升天”,业绩大增,才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注意到。


概言之,光模块是数据中心、云计算和AI的“核心硬件支撑”。就像建房子得先打地基,AI要跑起来,算力得跟上,而光模块就是传递算力的“高速公路”。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数通光模块市场规模已突破62.5亿美元,预计2024-2029年期间将以2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持续扩张,至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258亿美元。


行业向好,快速增长的背后,是AI算力刚需在推动。


现在行业正从800G向1.6T升级,这种“技术驱动”的行业,更容易涌现龙头企业,“易中天”能脱颖而出,和这一点分不开。


为何“易中天”受青睐?


那么为何在一众光模块企业中,“易中天”三家更受市场关注呢?


自然是出于三家的行业地位与不俗业绩上。


在国际知名光通信行业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发布的2024年全球光模块TOP10榜单中,中国厂商占7席,中际旭创蝉联榜首,新易盛位列第三。


至于天孚通信,尽管其未上榜,但同样不可小觑,


天孚通信虽不直接参与光模块整机制造,但其作为光模块上游核心光器件供应商,在行业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简单罗列完这三家的行业地位,且看这三家的业绩。


新易盛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4.37亿元,同比增长282.64%;归母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报告期内公司受益于数据中心算力投资的发展,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中际旭创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89亿元,同比增加36.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加69.4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9.75亿元,同比增加70.40%。


天孚通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为24.6亿元,同比上升57.8%;归母净利润为8.99亿元,同比上升37.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67亿元,同比上升35.3%。


AI的火热有目共睹,对算力的需求自然节节攀升,光模块重点企业“易中天”有此业绩并不出市场预料。


相比火热的业绩,更火热的是三家企业的股价。


若以4月低点计,新易盛翻了6倍以上,中际旭创上涨了近5倍,天孚通信的涨幅也达到了400%以上。


触顶还是盘整?


不过一时风头无量的“易中天”,自上周开始,陆续出现回调,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毕竟,“易中天”与寒武纪不同,寒武纪的疯涨,让“市梦率”的说法此起彼伏,而“易中天”三家,则有亮眼的业绩和大概率可兑现的预期打底。


因此,伴随回调出现,市场开始出现分歧。


9月5日,荒原投资董事长凌鹏公开质疑市场对中际旭创2027年净利润超过250亿元的预测,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凌鹏表示,市场的预测基于两点:其一产能已经投放,到2027年就有供给出来,这一点基本确认;其二企业说了不降价,所以这部分供给形成收入,按照现有产能紧缺阶段的毛利率、净利率假设(现在净利率大致为30%),最终Excel表就得出了250亿元的净利润。


此外,凌鹏指出,有些行业表面不同,但商业模式是一样的。2000年的互联网为什么是颠覆,本质上商业模式都是新的,不单单是技术。但现在的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发展了70多年的行业,只不过几十年前的“宿主”是诺基亚、笔记本电脑,现在变成了人工智能。即便是当前的产能紧缺,如何保证几年以后的投产不降价?


9月7日晚间,国盛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团队给出了中际旭创2025年度半年报的最新点评。报告中,该团队进一步上调了中际旭创的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依次为95.1亿元、154.9亿元、198.2亿元,对应PE依次为47.5倍、29.2倍、22.8倍,维持“买入”评级。


在“易中天”回调的节骨眼上,买方和卖方发生如此论争,实属正常。


凌鹏之前是申万研究所的所长,是中国最早一批卖方分析师,并且还是领头羊的位置。之后出来创立自己的私募荒原投资。


尽管凌鹏的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但需得看到,光通信的火热是AI驱动,并且“易中天”均有“达链”(英伟达相关产业链)的影子,简单从制造业供需博弈、行业竞争的逻辑去看待光通信,未免有失偏颇。


故而,在“易中天”的买卖分歧之上,再追问一层,2025-2027,AI市场仍能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吗?


对此,市场信号的分歧更大。


一方面,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各国有很强的动力推动AI发展。此外,AI技术发展本身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样不容忽视。


但另一方面,一如上一轮以商汤为代表的AI浪潮,在迈向更高技术水平的过程中,没人能保证如今的至理名言不会被颠覆。


结语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在2025年前七个月实现收入翻番,年化收入(ARR)达120亿美元,远超2024年约40亿美元的水平,并有望超越此前设定的127亿美元年度目标。


伴随收入增长的,是OpenAI快速扩张带来的运营成本激增。公司已将2025年现金消耗预期从70亿美元上调至80亿美元。


换言之,大概率,OpenAI还在烧钱。


目前没人保证AI企业的烧钱大战何时会到尽头,只看到英伟达等“卖铲人”大赚特赚。


AI烧钱真能烧到商业化临界点来临吗?念及于此,市场或许需要多些谨慎。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