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h Masekela 休·马斯盖拉
1939年4月4日 2018年1月23日
歌手、小号手、作曲家、乐队指挥、政治活动家、酒精和药物爱好者、南非爵士乐之父休·马斯盖拉1939年出生在南非,跟着开地下酒吧的奶奶长大,酒吧的充分必要素是酒精和音乐,这两个从小就进入了他的生活。13岁开始喝酒的他14岁拿到小号,然后听了太多迪兹.吉莱斯皮(Dizzy Gillespie)、克里夫·布朗(Clifford Brown)的唱片,在大多数南非人还分不清什么是比波普什么是硬波普的时候,他已经加入了后来南非最顶尖的爵士乐队录制了第一张南非的黑人乐队专辑,这一年他20岁。
20岁的男人被迫去远航,因为遭受到了南非愈演愈烈的种族隔离制度,黑人聚集在一起就被认为寻衅滋事,演出当然更是不可能了,再加上马斯盖拉本身就反对这种制度,早就被当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半被驱逐一半是自己主动润了出去,开启了长达30年的流浪艺术家的生涯——这对于他的艺术人生来说,其实是好事情,小伙子一方面进入了音乐学院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一方面又能现场观摩美国爵士乐黄金时期各位大师的表演,作为一个外来的亲历者,知识、见识和技术当然是飞速提升。马斯盖拉在1963年开始发表个人专辑,而后参与了大量跨界合作,摇滚、灵魂甚至印度音乐,到1968年,他的器乐单曲《草地上的牧场》(Grazin In the Grass)在Billboard排行榜荣登榜首。
《草地上的牧场》这个曲子,是休·马斯盖拉被西方世界所熟知的作品,也是他一生风格之代表。他早期确实是沉溺于模仿,守着自己的金山银山去学习自己偶像们的风格,直到被迈尔斯·戴维斯指点迷津,一语惊醒梦中人才开始走自己的融合路线,把爵士乐、灵魂乐和他从小听到大的南非姆巴坎加(mbaqanga)音乐混合在一起,做起了融合菜。能够找对自己的位置,并且不断地做自己,这个是马斯盖拉的坚持,在1970年代,他虽然没有能够返回南非,但在整个非洲绕了一圈,非洲大陆的音乐都被他纳入了自己的体系,除了采风,他还以自己的能量去春风化雨,比如在1986年写的歌曲《带纳尔逊·曼德拉回家》(Bring Him Back Home Nelson Mandela),这首歌当年被誉为是反种族歧视的国歌,因为是本地人写的,比Beyond的《光辉岁月》流传度更高。
休·马斯盖拉的演艺生涯跨越了50年,个人发行的专辑大概是有40多张,作为乐手,也和很多大咖(U2、哈里·贝拉方特、迪兹·吉莱斯皮、马文·盖伊、保罗·西蒙、史提夫·旺德)进行了合作,期间也做了很多的社会活动,按南非前总统雅各布·祖马(Jacob Zuma)的话说:马斯盖拉是南非爵士音乐的先驱,通过音乐在全球范围内与种族隔离做斗争。对解放斗争的贡献永远不会被遗忘。但是,不得不说,他这一生被酒精和毒品耽误了很多,由于13岁就开始喝酒,20岁又远渡重洋去和纸醉金迷的爵士音乐圈里混,染上了嗑药的毛病,基本上没有太清醒的时候,于是财务管理失败,婚姻屡次失败,又被唱片公司赶来赶去,这导致了他的才华并没有被完全的展示出来,所以他在世界音乐圈的地位没有赶上他的前辈和同行:地位不如迈尔斯·戴维斯;知名度不如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开拓性不如迪兹·吉莱斯皮;创造性比不上克里夫·布朗,我思来想去,在节目的最后,只能写上休·马斯盖拉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了。
本期选曲
Khauleza
Goin' Back to New Orleans
Grazing In The Grass
Bring Him Back Home (Nelson Mandela)
In The Market Place
Abangoma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