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播客录制于11月上旬,上海明室书房。

最早知道明室是在公众号【三明治】上读到了一篇访谈文章,对这家“开放预约的私人书房”很感兴趣。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了书房主人的联系方式。在去年11月的一个冬夜进入了这家弄堂里的二楼书房。
当时是和两个朋友吃完晚饭走街串巷瞎溜达。我说我知道绍兴路惠安坊附近一个巷子的二楼有一家小书房,一直想去看看。她们一听“私人预约制”,感觉蛮有意思的,遂成行。
书房位于居民区的二楼,且入口处“屏障”颇多。兢兢战战穿过一个家庭厨房走上二楼,打开卫生间旁边的一扇门,窥见内里繁华,始知乾坤就在方寸之间。

书房主人谢旺另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平时工作日白天上班,晚上下班之后回到这里,打开自家房门,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进来——对他来说,有没有人来都不要紧,重要的是“开放”的态度。把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部分地让渡给“公共”,与人交流、对话,或是独自阅读,看碟,听音乐,写东西,都是修行的练习方式。
书房还会做一些艺术家的现场音乐会,实验的、先锋的、噪音的。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比如噪音,“那不叫接受,叫忍受!”但是——为什么是这种音乐?“跟这半面墙有关系,垮掉派的这种,是带着我个人的审美取向在的。也是一种态度。”
我喜欢明室的氛围,很容易沉静下来。若有若无的檀香的气味,书放久了会挥发的油墨味纸张味,对话里谢旺勾连出街坊邻居炒菜的味道,甚至还有周海明工作室里的炸猪排。

这是开放的私人书房,“开放”的边界在哪里?“私人”的界限在哪里?这些都是模糊的,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显影的。更重要的也许是:我们个人,在与他人对话的那个当下,自己怎么样调动自己的感官和语言系统。这是这次对话最令我受益的部分。
当然,与谢旺的对话里,也呈现了一幅鲜活的绍兴路独立书店考古图景。以明室作为起点与轴心发散的八家书店与尚有规模的“愚人书市”,都是沪上书店业不可或缺的一段记忆。

(几年前“愚人书市”盛况)
我的这次来访,算是为像我一样的后来者留一份沪上民间独立书店/空间的存档。
未沾甘澧已如畅饮酣愿,今剪录上架小宇宙,以飨诸君。


(跳来跳去的小猫多比)
----对话中可能涉及到的一些独立空间及主人名录----
开闭开夜间书店-黄圣
梅菲斯特书店-鲁毅
会饮书店-明烨
犀牛旧书店-庄建果
反诗集-周海明
远方书屋-周迎(野丫头)
----还有一些想起来的话再补充----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